• 精选
  • 会员

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游记》出版

2020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返回威尼斯,《马可-波罗游记》出版。

马可-波罗一家久居中国,思乡心切,多次向忽必烈提出返乡要求,都没有获得批准。但机会最后还是被他们等到了。

忽必烈的侄孙,统治波斯地区的伊利汗国君主阿鲁浑汗,在王妃卜鲁罕去世后,根据她的遗愿,派遣三位使臣到元朝,请求迎娶一位与卜鲁罕同族的姑娘。忽必烈在卜鲁罕的同族中挑选了一位名叫阔阔真的姑娘,让三位使臣带回去。

马可?波罗一家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向忽必烈提出愿意护送阔阔真一行到伊利汗国。这次,忽必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1291年初,马可-波罗一家从泉州港扬帆出海,从此,告别生活了十七年之久的中国。1293年,抵达伊利汗国霍尔木兹港,以后又于1295年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威尼斯。

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杨志玖先生在《永乐大典》所录元代《经世大典-站赤门》中找到一份材料,讲的是1290年前往伊利汗国阿鲁浑汗处的三位使臣支请口粮的事情。非常有意思的是,三位使臣的名字分别为兀鲁、阿必失呵、火者,与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的伊利汗国三使臣Oulatai(兀鲁)、Apusca(阿必失呵)与Coja(火者)发音正好相符。这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旁证。

回到家乡的马可-波罗,在若干年后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并在战争中被俘。在狱中,为了打发自己的无聊时间,1299年,他开始向狱友鲁思蒂谦诺(Rusticiano)讲述自己在东方的种种见闻,由后者记录成书。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这就是闻名后世的著作《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既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东方见闻录,又是一部长期聚讼纷纭的旅行记。即使在其生前,也有不少人对游记的真实性产生过怀疑。1324年,马可-波罗去世后不久,又有一个扮作小丑模样的演员出现在威尼斯每年的嘉年华盛会上,他自称“马可百万”,总是对任何事物都夸大其词,并辅以各种夸张的表情、手势,来取悦观众。马可-波罗被视为不诚实、爱说大话吹牛皮的人。直到今天,英语中还用“这是一个马可-波罗”,来形容一桩虚假、不真实的事情。

中蒙文版《马可-波罗游记》

临终前,朋友为了马可-波罗的灵魂能够升上天国,请求他取消游记中那些难以置信的说法,而马可?波罗的回答却是:“我还没有说出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半呢!”

关于《马可-波罗游记》的真伪,争论还在继续。但无论如何,它为当时封闭的欧洲世界打开了一扇文明的窗口。

西方有学者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疑是振聋发聩的,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无数的西方人为马可-波罗笔下的那个神秘的国度而着迷,被它的富庶所吸引,甚至纷纷踏上了追寻的道路,并因此而开启了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时代。

美国蒙古学家莫里斯-罗莎比指出:“蒙古时代间接地催生了欧洲人15世纪探索世界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发现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航线和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寻找由西方通往印度之路而未果时达到高峰。”

1492年8月3日,西班牙帕洛斯港,由三艘小帆船组成的探险船队即将起航,目的地是遥远的东方。而船队的首领,也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就是日后因发现新大陆而名满天下的航海家哥伦布。

在哥伦布的行囊中,装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正是《马可-波罗游记》。

元大都 / 马可·波罗 / 杭州 / 京杭大运河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