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堂杭州。
杭州是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马可-波罗多次光顾此地,他把杭州称为Quinsay,很显然,他沿用的是南宋时的称呼——行在。马可-波罗把杭州称为“天城”,不远的苏州称为“地城”,这不由得使人想起“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这句古老的谚语,显然,不通汉语的他曲解了这句谚语。
在游记中,马可-波罗对杭州众多桥梁、街道、运河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的水陆交通,都有非常仔细的描述,也许正是杭州与其家乡威尼斯相似的美丽,使马可-波罗对杭州发出了由衷赞叹:“这座城市的庄严和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这里名胜古迹非常之多,使人们想象自己仿佛生活在天堂。”
马可-波罗虽然在中国旅居多年,但从游记来看,他显然不懂汉语。不过,作为旅居中国的色目人,他只要是掌握蒙古语、波斯语或者突厥语中的任意一种,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畅通无阻,而马可-波罗显然具有这种能力。
元代彩绘陶车俑
作为元代江南最繁华的大都市,杭州琳琅满目的商品与热闹非凡的集市,自然不会被常年经商的马可?波罗放过。在游记中,他写道:城内除掉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店铺外,还有十个大广场或市场,这些广场每边都长达半英里。大街位于广场前面,街面宽四十步,从城的一端笔直地延伸到另一端,有许多较低的桥横跨其上。这些方形市场彼此相距四英里。广场的对面,有一条大运河与大街的方向平行。这里的近岸处有许多石头建筑的大货栈,这些货栈是为那些携带货物从印度和其他地方来的商人而准备的。从市场角度看,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马可?波罗所说的广场前面的大街,实际上就是南宋杭州的御街。南宋的御街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2008年3月,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驻中山中路,寻找南宋御街的踪迹。经过近二十天的挖掘,在中山中路112号附近,距离地面约两米处,两段尘封了数百年之久的南宋御街重见天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古工作者挖到的南宋御街是由香糕砖铺成的,但历史学家根据相关文献却说,南宋御街是条石板路。据《咸淳临安志》记载,整条御街长一万三千五百余尺,“旧铺以石”,纵横共用石板三万五千三百多块。
这次发现了两处香糕砖的道路,一处是斜的排列,比横的砖要低一些,因受力较均匀,这些斜的御街是基础,在上面后来又横着铺了一层香糕砖。这种香糕砖是宋代的典型砖,外形似香糕,较现代砖细长。这种砖比普通的砖要沉,硬度强,敲起来声音清脆。
如果说《马可-波罗游记》可能是杜撰,难道历史文献也有谬误?
很快,所有的谜团都有了清晰的答案。在香糕砖之上,考古人员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南宋的石板。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压在上面的元代大街、明清大街以及民国时的道路。
南宋御街宽达十六点五米,现在发掘的只是局部。从发掘的情况看,原先的御街都是香糕砖铺的,到南宋后期,才全部铺上了石板。这次的考古发现与马可?波罗的记载相吻合,在元代地层,发现了一条用石块砌成的沟,正是元代大街东边的排水沟,而这条大道也都铺上了石板。现在的中山中路宽约十二点五米,元代大街相比要宽得多。
西湖是杭州最著名的景点,相信每一个到过此地的人都会流连忘返。马可?波罗对西湖景色有长篇累牍的描绘:在湖的周围有许多宽敞美丽的住宅,都是达官贵人的寓所。还有许多寺院,寺中住着众多僧侣,他们都十分虔诚可敬。靠近湖心处有两个岛,每个岛上都有一座美丽华贵的建筑,里面分成无数的房间与独立的亭子。……在湖中有大量供游览的游船,这些船长约十五至二十步。船底宽阔平坦,所以航行时能保持平稳。所有喜欢泛舟行乐的人,或是携带自己的家眷,或是呼朋唤友,雇一条船就可以到湖上荡舟。船上有很多桌椅和各种必需的器皿。船舱上面铺着一块平板,船夫就站在上面,用长杆插入湖底撑船前进。湖深不过三四米,想去哪里都可以,随心所欲。船顶的下面和船舱四壁,悬挂着各种图画。船身两侧的窗户可以随意开关,游客坐在船里就能饱览全湖风光。在湖上游览的乐趣,的确胜过陆地上的任何游乐。整个湖面宽广明秀,站在离岸不远的船上,可以观赏全城的景色,能看到各处的宫殿、庙宇、寺观、园囿、树木。在湖上还可以欣赏其他游船,它们载着游人,往来不绝,风光宜人。
马可-波罗对西湖的描绘,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是过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