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西辽建国——辽政权的延续

2020年6月17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西辽建国——辽政权的延续。

在可敦城称王以后,耶律大石又一次面临重大的抉择。向东?还是向西?

如果向东,意味着与金作战,收复失地。这正是耶律大石梦寐以求的。但金朝处于经济和军事的上升期,耶律大石的力量还远远不能抗衡。

如果向西,则既有机遇,又有风险。机遇是,曾经非常强大的喀喇汗王朝已经分裂成东西两部,力量明显衰退。高昌回鹘王国也进入衰落期。风险是,那里的一切都是陌生而混乱的。除东喀喇汗国、西喀喇汗国、高昌回鹘王国外,还有众多的突厥语系的部族。而这些国家和部族,又与更西的花剌子模、塞尔柱王朝、葛逻禄诸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非常复杂。

风沙漫天,模糊了耶律大石的眼睛。向西,意味着更大的风沙,也意味着更加远离故土。但耶律大石和他的军队别无选择,当他们远行时,风沙中传来悲壮的歌声。他们都想,现在向西,是为了以后能够向东,恢复故国。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苦难不能承受呢?

延庆七年(1130年),耶律大石率军西进,来到了高昌回鹘国。虽然是开拓疆土,但耶律大石努力传达团结与和平的信号。他借道高昌时,历数两国旧好,一再声称自己只是借道,没有其他意图。耶律大石发出的友好信息,赢得了高昌政权的好感。高昌国王毕勒哥盛情款待耶律大石,大宴三日,并赠送马匹六百匹、骆驼一百头、羊三千只,表示愿意归附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没有食言,继续向西,进入喀喇汗王朝境内。在这里,耶律大石的军队受到了袭击,遭遇了一些挫折。耶律大石依然按照既定的方针,尽量不消耗自己的力量,避免大规模的战争,转而前往叶密立。不久,耶律大石率领的主力成功沿天山北麓到达叶密立河流域,并在那里建立起一座城市。

耶律大石的军队受到了周围突厥语系各部族的欢迎,他们修筑城池,招抚部众,户数很快增加至四万户。至此,经过八年的努力和奋斗,耶律大石行程数万里,开拓了一块广阔的领土,控制了东起土拉河、西至额敏河的广大地区。

延庆九年(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正式称帝,采用突厥汗号——菊儿汗,意思是“大汗之汗”,同时采用汉尊号——天祐皇帝。西辽政权由此建立,历史上又称其为哈剌契丹(黑契丹)。它是辽政权的延续。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贾丛江

西辽王朝在皇统上与辽朝一脉相承,实际上,它的典章制度、统治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也完全是对辽朝的一种继承,它只不过是辽朝在一块新地域的延续。

耶律大石在称帝的同年,率军进入高昌回鹘王国境内,高昌毫无抵抗,归顺了西辽。耶律大石仍让回鹘汗王统治这一地区,另设“监国”以作监督。他宽容地对待各民族的人,各种信仰都得以自由发展。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归顺的人民。

西辽延庆九年,耶律大石要向西前往一千里以外更远的地方,与其说是转场,不如说是一次战略的转移。这次西行的目的地是位于中亚的东喀喇汗国首府巴拉沙衮。因为那里有更多的资源和机遇,有更大的发展。然而,那里同样充满了风险与变故。

唐开成五年(840年),回鹘的一支在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以南偏西的巴拉沙衮建立了牙帐,称作“喀喇斡耳朵”,这个王朝就是喀喇汗王朝。辽重熙十年(1041年),喀喇汗王朝分为东西两部。

西辽康国元年(1134年)初,东喀喇汗国的国王伊卜拉欣无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遂邀请耶律大石前往巴拉沙衮。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耶律大石将伊卜拉欣降为土库曼王,就此“登上了那不费他分文的宝座”。

“东北西南,左山右川,延袤万里。”耶律大石决定在巴拉沙衮建都,并将国都名字改为虎思斡耳朵(斡耳朵,即行营,这与少数民族游牧的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斡耳朵不仅是他们游猎的住所,也是其商讨重大事务的场所)。不久,原来东喀喇汗国国王无法治理的康里人和葛逻禄人均臣服于耶律大石。

吉尔吉斯斯坦巴拉沙衮古城遗迹

西辽的国力成倍地提升,耶律大石想要恢复辽朝故国的念头也再次强烈起来。虽然已是尊贵无比,然而,生活在巴拉沙衮这座具有浓郁伊斯兰风格的城市当中,耶律大石内心的思绪却仍在东方。从当年西行的第一天起,他的所有举动无不以恢复辽朝故国为目的。

康国元年,在虎思斡耳朵建都后不久,耶律大石便派出七万大军开始了他的东征计划。临行前,他嘱咐军队的统帅:“信赏必罚,与士卒同甘苦,择善水草以立营,量敌而进,毋自取祸败也。”此次东征,寄托了耶律大石最大的希望。

然而,由于西辽和金朝相距遥远,路途当中,自然环境恶劣,又有大漠阻隔,牛马多死,浩大的军队只能无功而返。耶律大石受到沉重的打击。他不断向西发展,始终是为了恢复东面的国土,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经离开故土太远太远,竟然永远无法返回了。耶律大石仰天而叹:“皇天弗顺,数也。”

现实如此残酷,耶律大石最终放弃了收复辽朝失地的目标。而作为一国之主,耶律大石已再无退路。他和他的将士们,必须在西部开拓出自己的强大帝国。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贾丛江

耶律大石在中亚立足以后,当年就发动了东征。七万骑兵,对中亚这个地方来说是很大一支力量,毕竟他是新到这个地方,投入这么大一支军队,可以看出他当时对东征也有很高的期盼。这实际上是对他自己主张的一个交代,同时对当时随他来的这些西迁将士,包括契丹人、汉人还有其他一些部族的人,也是一个政治交代。东征的失败,确实对耶律大石打击很大,阻断了他以及以他为首的西辽统治集团光复故土这个政治考量。

西辽 / 耶律大石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