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明清+明朝(1368年-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时势造英雄,建立大明国-废除相权,强化君主专权-重本抑末,寓兵于农-苛察吏治与亲藩体制-永乐迁都-控四夷而制天下——迁都的战略构想-行政权力向北京集中-疏通运河-修建紫禁城-明代的两京制与“天子狩边”-郑和下西洋-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郑和的第七次远航-内阁制度-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票拟批答,首辅专票-夹缝中的内阁-土木堡之变-宦官专权与边疆危机-危机重重中的草率决定——御驾亲征-“救时宰相”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王阳明心学-王阳明的仕途沉浮——磨炼成就了阳明心学思想-龙场悟道-平定宁王之乱-“致良知”——王阳明哲学的核心-海疆与互市-拒绝蒙古互市,北境转守-海禁与嘉靖大倭寇-南倭被平,北虏未定-隆庆开海与议和-张居正改革-针砭时弊,上《论时政疏》-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田粮,推广一条鞭法-张居正身后事——明朝沿着衰亡的轨迹继续下滑-耶稣会士来华-利玛窦来华与“文化适应”策略-利玛窦进京-借中国士大夫征服民众,借欧洲科学征服士大夫-耶稣会士来华——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大事-江南市镇-高速发展的江南市镇-主副倒置,农业商品化-商业与文化气息的融合-白银资本-没有准备金的大明宝钞-弃钞用银,白银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从海外输入的白银连接着全球市场的生产和交换-崇祯帝-铲除阉党与崇祯初年政局-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多疑而躁刻,果于屠戮大臣-举棋不定的两线作战与崇祯殉国-清朝(1644年-1912年)+明清更迭-明末格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族-建立后金政权,瓦解明朝辽东政策-建号满洲,改革政权-进军关内,占领中原+清王朝的稳固-多尔衮武力摧毁大顺政权-顺治帝亲政:清算与调整-康熙亲政,诛灭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大业-以安抚、怀柔手段统一蒙古各部-政、教并用,以安蒙藏-御驾亲征,剿灭噶尔丹-征剿罗卜藏丹津,西征噶尔丹策凌-主动进取,实现“大一统”+收复台湾-荷兰独占台湾,实行强制统治-郑成功弃文从武,反清复明-驱荷复台,初步经营和治理-武力与招抚并举,清廷收复台湾+军机处-军机处的重要职责——承旨出政-不设专署,附载内阁之后-一波三折的身份转型-军机处所体现的皇权至上-摊丁入亩-整顿赋役制度,编纂《赋役全书》-土地清丈与户口清查-苦乐不均-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地、丁合一,摊丁入亩+文治与文字狱-崇儒重道,重视文治-阐扬文教,鼓舞儒林,以经学为治法-两开“博学鸿儒”科,一开“经学特科”-稽古右文,修纂图书-强化统治,大兴文字狱,查缴禁书+鸦片战争-表面繁荣掩盖下的危机-中外贸易存在顺差-鸦片弛禁与严禁-军事上的彻底失败,导致被迫向列强开放+太平天国-社会矛盾尖锐,动乱一触即发-屡试不中的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大力发展会众-建立太平天国,爆发革命-定都江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内部分裂导致覆灭+自强运动-以条约羁縻各国,赢取时间“自图振兴”-编练新军,发展军工企业-官督商办,大规模兴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掌握制海权-新政夭折+甲午战争-日本走上殖民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张-寸土不让,捍卫伊犁-日本占领朝鲜,进而入侵中国-外强中干的北洋水师-签订《马关条约》-愈演愈烈的瓜分狂潮+维新与革命-救亡图存的两条道路——维新与革命-革命救亡——孙中山与兴中会-戛然而止的戊戌变法-被“利用”的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辛亥革命+帝制的终结-由盛而衰的悲歌-“祖宗家法”不可变-事局如故-被动的改变-难挽倾覆之势的觉醒

土地清丈与户口清查

2020年6月17日 字数:540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土地清丈与户口清查。

与《赋役全书》相配套,清廷还对土地和户口情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清查。

顺治元年(1644年),清廷即下令对各地无主荒地进行统计,但具体执行情况不详。三年(1646年),批准御史黄赞元之请,对江南之地进行清丈。然而,直到十年(1653年),清廷才明确了以鱼鳞老册为准、对不清者进行丈量的原则。第二年,又制定官方丈量规制:各省州县地用步弓,广一步、纵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由户部统一铸造颁发;旗屯地用绳,一绳为四十二亩。并规定自十二年(1655年)起开始清查。但接下来的清查,并非是全面的土地清丈,而只是针对有地无粮、有粮无地者。直到十四年(1657年),才编制成鱼鳞图册。

明代《鱼鳞图册》

户口清查与土地清丈同时起步。顺治四年(1647年),清廷正式下令编审人丁。第二年,再次下令编审户口,并责令州县官照旧例编制黄册。十三年(1656年),顺治帝下令将人丁编审和编制黄册合而为一;并把黄册改为简明黄册,只登载当时的里甲、熟地活丁及应征钱粮总数,其他款目一概删除。第二年,简明黄册编制完成,正式颁行。

以户为主、以田为辅的黄册,和以田为主、以户为辅的鱼鳞图册,两者一经一纬,与《赋役全书》相表里,为赋役征收提供了重要依据。

然而,从鱼鳞图册和黄册的编制进程看,显然是滞后于《赋役全书》的编制的。这说明,清廷对土地和户口的清查,目的不在土地、户口本身,而是为保证赋役的顺利征收和达到规定额度服务的。

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清廷还制定实行了易知由单、截票、印簿、循环簿、粮册、奏销册、赤历册、序册等,作为征收赋役的辅助手段。

摊丁入亩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