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袁崇焕,自毁长城。
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建立“后金”,建元“天命”。两年后,努尔哈赤声称与明朝有“七大恨”,公开与明朝决裂,攻陷抚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征集十八万大军,分四路讨伐后金,在萨尔浒一带决战。结果明军被各个击破,损兵折将近五万人。据当时人说,明军溃败之时,京城“午后风雨骤作,黄尘赤雾四塞,天色晦墨如深夜”。萨尔浒之战,是明清更迭的关键性战役。《清史稿》称:“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诚如明朝御史袁化中所言,朝廷原本“计饷八百万以剿,始欲保一隅以安天下”,结果却“疲天下以奉一隅”,从此“中原有财竭盗起之忧”,明王朝陷入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中。
为应对辽东形势,崇祯帝重新起用著名的将领袁崇焕。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祖籍广东东莞。嘉靖初年,袁崇焕的祖父迁居广西藤县。万历四十七年,明朝与后金爆发萨尔浒之战的那一年,袁崇焕考中进士。几年后,素来“以边才自许”的袁崇焕受命奔赴辽东监军,开始其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天启六年(1626年),袁崇焕孤军驻守宁远城,凭借着葡萄牙人的红夷大炮击退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在此役中受伤,伤重而死。宁远一战后,袁崇焕成了辽东最著名的将领。但是,随后因魏忠贤阉党的排挤,袁崇焕辞官回乡。魏忠贤被除后,廷臣纷纷请求重新起用袁崇焕。崇祯皇帝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七月,袁崇焕从广西抵达京城,年轻的崇祯皇帝在谨身殿后云台门的平台召见了他,并赐给他尚方宝剑。袁崇焕向皇帝承诺,五年内平定辽东,收复全辽。
袁崇焕像
然而,还没等五年平辽的计划实现,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军队十万绕开袁崇焕驻守的锦州、宁远防区,从蓟门南下,进逼京师。袁崇焕闻讯后心急如焚,紧急回援,率军直趋京城。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的大军到达京师广渠门外。然而,在皇帝及京师民众看来,驻守辽东的袁崇焕未能将满洲军队挡在关外,本就是一种失职,而率军直趋京师的行为,看着反而像是清军的先头部队!一时间,谣言四起,而后金的皇太极趁机施反间计,说袁崇焕与后金订有密约,故意引满洲军队入关。十二月初一,当京城逐渐回归平静时,崇祯皇帝在平台再次召见袁崇焕,将其逮捕下狱。次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对比三年前的平台召见、君臣面晤、赐尚方宝剑,真是天壤之别。
袁崇焕之死充分反映了崇祯帝多疑的性格。从威权极重的督师沦为阶下囚,再被残忍地凌迟处死,袁崇焕之死固然有他自身的问题,例如夸下五年平辽的海口、擅杀毛文龙。但是,崇祯帝猜忌多疑的性格是袁崇焕冤案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十一月二十日、二十七日,袁崇焕率军两次在京师广渠门一带与后金军队浴血奋战,并最终将皇太极击退,使京师外围局势趋于平静,可以说勤王有功。正是崇祯皇帝的多疑,使他对袁崇焕怀有猜忌,故而不顾袁崇焕与后金军队血战的事实,掉入皇太极所设的反间计中,最终将袁崇焕杀害。袁崇焕一死,辽东的战局更趋糜烂,无人可以收拾,正如《明史》所说,“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杀袁崇焕,无异于自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