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开海与议和。
倭寇问题的真正解决,是明朝政府最终放弃了海禁政策。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固执的嘉靖帝去世,隆庆皇帝即位,为解决倭患提供了一个新契机。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御史涂泽民向隆庆皇帝建议:“开放海禁,准贩东西二洋。”根据《东西洋考》的作者张耒的解释,东洋指吕宋、苏禄诸国,约指今天的菲律宾;西洋指交趾、占城、暹罗诸国,即今东南亚越南、柬埔寨诸国。明朝开放的允许中国人出海之处,便是福建澄海的月港。到16世纪末,月港发出的船引最多的一年是一百三十七张。尽管月港只允许中国人贩洋,不允许外国人前来贸易,它仍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迅速崛起为一个著名的对外贸易港。明朝政府还在月港设立了征税机构——督饷馆。
以“于通之之中,寓禁之之法”为原则,月港的开放从一开始就十分有限,对本国海商也制定了许多苛刻的限制,例如,不允许漳、泉二府以外地区的商民参与到海外贸易中来。把对外贸易口岸限定在地处偏僻的闽南,本身就是为了将月港开放对内地的影响降到最小,这也就大大降低了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意义。然而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打破了约二百年“濒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的祖制,使明朝的私人海上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娘子像
隆庆皇帝统治时期,“北虏”问题也得到了缓和。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因对俺答汗不满,跑到大同城下投降了明朝。宣大总督王崇古对把汉那吉以礼相待,并向朝廷奏报,建议对把汉那吉封官加爵。当时辅政的内阁大学士高拱极力主张隆庆皇帝批准这一建议,授给把汉那吉指挥使的官位,并且向俺答汗提议,如果他能够将赵全等汉人擒献朝廷,就允许俺答封贡。俺答汗原本担心孙子性命安全,见明朝廷非但不加害,反加以爱护,喜出望外,决定与明朝议和。隆庆五年(1571年),隆庆皇帝封俺答为顺义王,并批准在沿边开设互市。互市的地点,除原先宁夏、固原、延绥三边的旧有场堡外,还包括大同的威边堡边外、宣化的张家口边外。
隆庆议和,结束了明王朝与蒙古人之间几十年的战火。万历九年(1581年)十二月俺答汗逝世后,其宠妾三娘子主政,约束蒙古各部,保持了与明朝的和平互市关系。作为回报,明朝廷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册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明史-鞑靼传》说:“誓约一定,历三十年不变。”此后数十年,明朝的北部边疆获得了长久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