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石敬瑭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明宗死后,养子李从珂在凤翔起兵,杀死闵帝李从厚(李嗣源第三子),自立为帝。李从珂对在太原拥兵自重的石敬瑭十分忌惮,于清泰三年(936年)迫令石敬瑭离开巢穴,移镇郓州(今山东东平),由此激起石敬瑭的反叛。石敬瑭一面部署抵抗,一面向契丹求援,并许诺奉契丹主耶律德光(即辽太宗)为父,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每年上贡绢帛三十万匹。耶律德光闻讯大喜,便派兵南下,帮助石敬瑭灭了后唐,做了皇帝,石敬瑭即后晋高祖。
后晋高祖石敬瑭像
“燕云十六州”包括:幽(今北京)、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今河北怀来)、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州东)、朔(今山西朔州)。东西绵延约六百公里,南北约二百公里,面积约十二万平方公里。历史上,这一地区不仅是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自然分界线,也是中原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分界线。万里长城横亘其间,胡汉长期互为出入。谁控制这一地区,谁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后,中原地区失去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华北平原门户洞开,河东地区也失去了云、应、寰、朔四州的缓冲地带,仅存雁门关一处险要。与此同时,契丹获得这片地区后国力大增,加速了从单纯的游牧经济和行国体制向“复合型”政治经济体制转化的进程,在中原政权面前取得了攻守自如的有利地位。这种格局历经辽、金、元三朝,一直未曾改变。
石敬瑭的所作所为,就连他的“佐命功臣”刘知远也看不过去,认为:“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