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与十三太保的传奇。
当朱温在中原地区迅速崛起的时候,唯一能与他抗衡的是沙陀族(西突厥的一部)军事首领李克用。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勤王有功,被唐朝赐以国姓,并逐渐在代北地区发展起自己的势力。在收复长安、平定黄巢的军事行动中,李克用的功劳不在朱温之下。从唐中和三年(883年)担任河东节度使,到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去世,李克用以太原为中心,苦心经营二十五年,将代北集团进一步发展成“河东军事集团”,成为当时北方内战最活跃的参与者和政权的有力竞争者。这个集团不仅支撑了李克用的割据政权,也成为五代时期后唐、后晋、后汉及北汉诸政权赖以建立的基础。
李克用像
据说李克用有十三义子,称十三太保,他们个个武功非凡,皆一时雄杰豪武之士,帮助李克用立功名打天下。其中太保李存孝,称得上天下最骁勇的武将,在千军万马中往来冲杀,如履平地。李克用与他的义子,有着极为亲密的关系,他们共同浴血奋战,不断取得重大战果。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游彪
李克用的这些所谓义子,实际上就是他在军中培植的亲信。他是少数民族血统,“胡人”之中,养子之风素来盛行,他便将这些族属不一的义子组成“义儿军”,利用虚拟的父子关系加以笼络,使其为自己拼死效力。
李克用在与朱温的角逐中,常常以李唐宗室自居,以“勤王讨逆”为旗号。当朱温弑唐昭宗的噩耗传来,李克用便“南向恸哭,三军缟素”。朱温灭唐后,四川军阀王建派使者游说李克用“各王一方”,被李克用严词拒绝。
此后,他的继承者李存勖仍奉唐朝正朔,发誓要诛凶讨逆,恢复唐朝。这些姿态,既是出于斗争策略的考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氏父子的政治取向。因为唐朝的政权也是由边疆军事贵族的权力孕育而来的,其“龙兴之地”都在太原。这表明,在10世纪上半叶的权力角逐和政治秩序重建过程中,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观念转变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李存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史书说他体貌雄伟,胆力过人,文武兼资,多才多艺。李克用临终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忘恩负义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攻占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背信弃义的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仇朱温。李存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中,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锦囊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历代画像传》中的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的柏乡(今河北高邑)之战,李存勖几乎全歼了朱温的精锐主力,后梁从此一蹶不振。913年,李存勖攻陷幽州,俘获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完全控制了河北地区。923年四月,李存勖称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后唐”。同年十月,灭后梁。十二月,迁都洛阳。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又攻灭前蜀。
经过十多年的铁血征战,李存勖成了北方地区无可争辩的主人,并一度将势力扩展到了长江上游。与此同时,他还成功扼制了契丹的南犯,使其“不能深入为寇”。
然而,李存勖即位后的表现却与创业时判若两人。他自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这位皇帝是个狂热的“戏剧爱好者”,他沉溺于看戏、演戏,经常亲自粉墨登场;同时重用伶人、宦官,监视和诛杀功臣,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他任用酷吏,横征暴敛,使得民怨沸腾;又悭吝成性,有功不赏,以致将士离心,甚至强抢将士妻女入宫,终于激起兵变。李存勖称帝仅三年,便死于伶官出身的郭从谦之手。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伶官传》中评论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李存勖死后,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当了皇帝,即后唐明宗。他比李存勖年长十八岁,凭着赫赫战功和宽厚仁慈的德性,在后唐军中享有极高的威信。因此,当他受命讨伐叛军时,手下的将士就策动哗变,与叛军兵合一处,拥戴他做了新的主子。
李嗣源是五代时期一位少有的开明君主。他即位后便着手改革弊政,杀宦官,诛酷吏,严惩贪腐,整肃吏治;废苛法,均田税,使饱受战乱之苦的中原民众获得了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他本人也崇尚节俭,不事奢华,禁止中外诸臣进献珍奇玩物。后宫只保留老成宫女一百人,宦官三十人,御厨五十人,教坊一百人。宫廷供应机构如此简单,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他的政绩有很高的评价:“在位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但李嗣源疑心过重,使得群臣失据,父子猜忌。在他晚年患病时,终于发生肘腋之变,次子秦王李从荣率兵攻打宫门,妄图篡位,事败被杀。李嗣源本人也因惊悸悲恸、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