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朱温灭唐,建立五代第一个中原政权——后梁

2020年6月16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朱温灭唐,建立五代第一个中原政权——后梁。

当9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唐王朝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了。898年八月,唐昭宗李晔在经历了近三年的颠沛流亡后重新回到长安,同时宣布改元“光化”,聊资庆贺。此时的昭宗早已失去了继位之初的“兴复”志向,只能在各股军阀势力的缝隙中求得苟延残喘。同时,宦官和朝臣之间的矛盾更加白热化,他们各结藩镇为援,互相倾轧,为心怀叵测的军阀干预朝政提供了方便之门,也埋下了唐朝灭亡的祸根。

朱温像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人合谋废黜唐昭宗,将他囚禁在宫中的少阳院,并对政敌实施野蛮报复。宰相崔胤因为得到河南军阀朱温的支持,才幸免于难。他秘密致书朱温,请其出兵讨乱。这次事件,成为朱温染指关中、问鼎唐室的开端。

朱温出生在宋州砀山(今属安徽)的一个乡儒之家,父、祖均以教书为业。他幼年丧父,家中贫困,随母亲王氏受雇寄食于萧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史书记载,早年的朱温“不事生业”,游手好闲,凶悍顽劣,以雄勇自负,是个喜欢惹是生非的人物,所以乡邻都很讨厌他。乾符四年(877年),二十五岁的朱温参加黄巢起义,并随军进入长安,不久又叛离黄巢,投归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唐僖宗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位“朱全忠”,日后成了大唐社稷的掘墓人。

毛泽东对朱温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朱温被任命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时,还只不过是众多割据者中间的一个,宣武镇也并非强镇。凭着勇于作战又长于谋略,朱温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战胜各路劲敌,以汴梁(开封)为中心,控制了关东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成为势力最为煊赫的藩镇军阀。

刘季述等人作乱时,不仅对朱温投鼠忌器,而且派人前来通款,表示愿意送上唐家社稷。朱温召集幕僚商议,决定恢复唐昭宗的帝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他的支持下,崔胤联合侍卫军将领诛杀了刘季述等人,迎唐昭宗复位。为了感激朱温的功劳,唐昭宗进封他为梁王。

唐天复元年(901年)十月,崔胤勾引梁兵入关,图谋杀尽长安城里的宦官。宦官韩全诲等人情急之下劫持了唐昭宗,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朱温借“勤王”之名,趁机向关中扩充势力。唐天复三年(903年)正月,李茂贞被迫杀死韩全诲等人,与朱温和解,护送昭宗出城。随后,朱温在长安城大举灭阉,将七百多名宦官统统赶到内侍省杀掉了,同时解散神策军,完全控制了唐昭宗。

这时,朱温欲取唐室而代之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天祐元年(904年),他杀了宰相崔胤,强迫昭宗迁往东都洛阳,一路上又杀死了昭宗的所有亲信侍从。同年八月,唐昭宗在洛阳被朱温的手下谋杀,他的第九个儿子、十三岁的李柷嗣位,即昭宣帝,又称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温废黜了昭宣帝,用接受“禅让”的形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梁”,最终宣告了唐朝的灭亡。

朱温 / 李克用 / 李存勖 / 石敬瑭 / 刘知远 / 郭威 / 柴荣 / 王审知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