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1900年初夏,敦煌的天气渐热,但莫高窟却仍旧显得荒凉而破败。虔诚而节俭的看守人——道士王圆箓开始忙碌起来,他试图用节省下来的香火钱来重修和改造莫高窟,第一步工作就是雇人清理洞窟中的积沙。
5月26日,清沙工作进行到第16窟。这个洞窟开凿于晚唐,窟主是当时河西归义军地位最高的僧官——河西都僧统洪辩。不过,与莫高窟数以百计的洞窟相比,此窟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一次十分偶然的发现,却将一个隐藏了近九百年的秘密揭了开来。
在休息时,王道士雇来的一位姓杨的工人无意中发现16窟甬道的北壁是空的。当晚,二人偷偷挖开墙壁,一个装满古老经卷、绢画的小洞窟呈现在他们的面前,这就是今天编号为第十七窟的藏经洞。
藏经洞
没有多少文化的王道士并不知道,藏经洞中的那些写卷和绘画究竟有多大价值,不过,他也意识到这些东西非比寻常。于是,他不时从中挑选一些精美的绢画和书法漂亮的写经,送给地方官和一些名流,以期引起他们对莫高窟的重视,从而实现自己募集钱财重修莫高窟的计划。这样,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与洞中的一些文物逐渐开始在西北地区流传开来。
令今天的国人扼腕叹息的是,藏经洞的发现时间似乎有些不合时宜,当时正值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正在侵略中国,忙于逃命的清廷自然无暇顾及西北边陲发生的事情,而当地的官员大多昏聩无知,致使这一宝藏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却成为西方“探险家”巧取豪夺的目标。
来到敦煌劫掠藏经洞遗书的外国探险家有很多,盗取文物最多的,则是英籍匈牙利探险家斯坦因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907年5月,斯坦因在莫高窟见到了王道士,并诱使王道士同意将文书和经卷以极低的价钱卖给他。十六个月之后,装满写本的二十四口箱子及五个装满绢、纸绘画艺术品的箱子被运抵伦敦,安置在大英博物馆中。伯希和则是一位天才的语言学家,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凭借自己丰富的汉学知识,伯希和用三个星期把所有的写本都翻检了一遍,并从中挑选了最有价值的七千多件经卷与文书,这一切,他不过花了五百两银子。
藏经洞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从此,国际上多了一门名叫“敦煌学”的显学,而敦煌,这座几乎已经被人遗忘了九个世纪的历史文化名城也开始重新受到世人的瞩目。当藏经洞的宝藏与莫高窟的艺术瑰宝同时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敦煌与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也渐渐清晰而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