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天才与舞蹈专家安禄山。
安禄山的雄厚实力不仅来自于唐玄宗的充分信任,也不仅是因为他部下的军队常年与契丹、奚等部族作战而训练有素,他的实力还与其军队的组成结构以及他自身的特殊身份密不可分。那么,这位掀起滔天巨浪的安禄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其实,如果我们抛开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沉重打击不谈,他实在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物。
安禄山是一个语言天才。据史料记载,除了汉语之外,他还通晓其他九门语言,这样超强的语言能力使他早年曾担任了范阳节度使下面负责对外贸易的“互市牙郎”,也使他在收服来自各个少数民族的军将时,显得游刃有余。
安禄山还是一位舞林高手。虽说他身材高大,膀阔腰圆,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腹便便、上马还需要几个人帮忙搀扶的人,跳起“胡旋舞”来,却旋转如飞,迅捷如陀螺,据说他还曾在玄宗的宫廷中,与杨贵妃一起翩翩起舞。数十年后,大诗人白居易曾写了一首《胡旋女》诗来描绘这一场景:“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诗中的“太真”指的就是杨贵妃。
要探究安禄山的真相,我们还得从他自身的种族来源说起。
据中唐人姚汝能所编纂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本是一个“营州杂种胡”,小名叫“轧荦山”,他的母亲阿史德氏是一位突厥女巫,后改嫁于突厥汗国中一个名叫安延偃的粟特将军。安禄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粟特人的集团中,如果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看,安禄山应该是个粟特人。
敦煌壁画《舞蹈图》
粟特人,在中国的古籍中叫作“昭武九姓”或“九姓胡”,他们的故乡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以撒马尔干(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为中心,有康、安、曹、史、石、米等九个绿洲王国。粟特人大多以经商为主,是丝绸之路上国际贸易的主要承担者,有人将他们称作“东方腓尼基人”。要在各个民族之间做生意,通晓多种语言正是粟特人的基本技能,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对安禄山通晓九门语言就不会感到过于惊奇了。
经商,或许是每一个粟特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和天性。为了追求财富,他们背井离乡,经过万里流沙与茫茫戈壁,从遥远的撒马尔干一路往东,走向繁荣富庶的中国。随着商队所到之处,许多粟特人就在当地留居下来。从南北朝到隋唐,丝路沿线的于阗、楼兰、龟兹、高昌(吐鲁番)、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及长安、洛阳等城镇,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安禄山成长的营州(今辽宁朝阳)也不例外。在开元、天宝前后,营州存在着一个有相当规模的粟特聚落,盛唐诗人高适《营州歌》云:“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吟咏的就是这种情形。另据史料记载,与安禄山一起发动叛乱的史思明同样是来自营州的“杂种胡”,他比安禄山只大一天,两人从小就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的经历也基本相似,只不过史思明“解六蕃语,同为牙郎”,通晓的语言仅比安禄山略少一些而已。
北周《安伽墓围屏石榻线描图》反映的粟特人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