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昂扬与超越的盛唐气象

2020年6月15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昂扬与超越的盛唐气象。

就在广运潭盛会的前一年(742年),一位旷世的天才也来到了长安,他就是李白。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李白,盛唐的韵味将会如何黯淡?虽说天才总是成群结队出现的,盛唐的诗坛也是万紫千红,但如果只能选一个人来代表盛唐气象,那么李白无疑是不二人选,他的出现,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李白像

李白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在四川江油县度过了少年时代,他自幼读书击剑,才气横溢。二十多岁时,他出三峡,泛舟而下,开始了十多年的漫游生活,足迹遍布吴越、荆楚、齐鲁等地,在饱览各地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的诗歌具有豪迈无前的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瑰丽,意境辽远,而且极富音乐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李白书法《上阳台帖》

《将进酒》排山倒海、恣意汪洋的气势,至今让人读来魂悸魄动,目醉神迷。宋代的严羽曾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而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张口一喷就行了。这实在是知者之言!同样是李白,他也能写出“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样清新婉丽的词句。事实上,不管是哪种体裁,也不管是哪种主题,只要出自李白之手,都一定会达到极高的水平。

李白的诗名越来越大,连唐玄宗也知道了李白的大名,终于,在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召入翰林供奉。

在兴庆宫的沉香亭,四面遍植名贵的牡丹,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常在此饮酒赏花。宿醉的李白曾为之写下了著名的《清平调》三首,其中之一曰:“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然而,对于傲岸不羁的李白来说,长安的宫廷生活终究不是他所习惯的。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就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知李白者,杜甫也!寥寥四句,就把一位豪放俊迈、诗酒无双的李白形象勾勒出来。可是,李白这种傲视权贵的态度使他得罪了高力士等人,没过多久,他就自请还山。

然而,仕途失意并不影响李白的狂放与激情,盛唐的人们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位天才诗人的,他的朋友遍布各地,这其中,就有另一位诗坛主将——杜甫。

和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李白相比,小他十一岁的杜甫通常被视作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风格的不同并未影响二人的交谊,特别是杜甫,他对李白一直非常仰慕,时常牵挂在心。据学者研究,在杜诗中,赠怀李白的诗篇多达十五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他对李白诗篇的高度评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则吐露出他对李白遭遇的不平之气;“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更充分表明,只有杜甫,才是李白的真知己。

成都杜甫草堂中的杜甫塑像

至于杜甫自己,他一生的科举和仕途都不如意,早年曾在长安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窘迫生活,中年时,又遭逢安史之乱这样的家国巨变,被迫流离失所。然而,如果没有安史之乱,他就不可能写下被后人称为“诗史”的《北征》、《春望》、“三吏”、“三别”等忧国忧民的诗篇;如果没有战乱中他到处奔波、寄人篱下的经历,他也写不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那样感人至深的篇章。安史之乱终结了开天盛世,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篇则给盛唐的诗坛画下了有力的句点。

盛唐气象也表现在绘画艺术上。与诗坛一样,开天时期的画坛同样群星闪耀,各种题材的绘画都出现了繁荣景象。人物画方面,有善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适生活的张萱。在辽宁省博物馆中,保存着相传为宋徽宗临摹的张萱所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等骑马游春的场景,画面生动,是唐代贵族妇女生活的形象写照。张萱的另一幅名作《捣练图》收藏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刻画的则是宫廷妇女从事捣练、理线、熨平等工序的劳作场景,富于生活气息。这两幅仕女图都显示了张萱在刻画人物方面的精妙技艺,也反映出盛唐艺术那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在山水画方面,则有被称为“大小李将军”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代表的金碧山水画,以及王维所代表的水墨山水。后世对王维推崇备至,奉其为文人水墨画的鼻祖,宋代的苏东坡就说,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鞍马画方面,其代表人物是韩幹,他流传至今的名作《照夜白》生动表现了唐玄宗所喜爱的名驹的神气,另一幅《牧马图》后来也曾成为宋徽宗宣和内府的珍藏之宝。

正如李白、杜甫辉耀盛唐诗坛一样,盛唐的画坛同样出现了一位划时代的大师——“画圣”吴道子。无论是人物、花鸟,还是台阁、山水,各个门类的绘画,他几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当吴道子还在世时,他高超的绘画技艺就已经被民间所神化了。

据说在开元中,一位名叫裴旻的将军为了给亡故的母亲做功德,请吴道子在东都天宫寺画几面墙的神鬼壁画,吴道子答应了,但他要求裴旻先献上一场惊心动魄的剑舞,“以增壮气”。只见裴旻走马如飞,剑如闪电,突然将手中的宝剑高抛数丈,在其笔直下落的一瞬间,他拍马赶到,刚好将急速下坠的宝剑纳入手里的剑鞘中。和围观的百姓一样,吴道子看得激动无比,随即起身作画,很快就完成了一幅时称“天下壮观”的得意之作,可见吴道子画风的跌宕豪放。

韩幹《照夜白》

另一则故事更为有趣。据说吴道子在长安一座寺院绘制了“地狱变”壁画,将地狱中的阴森恐怖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许多长安百姓看过之后,都不敢杀生吃肉了,当时市面上的屠户和渔夫们失去了生意,不少人甚至因此改行。

在唐代,绘画艺术的载体主要是壁画和屏风,卷轴画尚未发展起来。因此,吴道子的作品大多集中在长安、洛阳的寺观壁画之中。据史料记载,他前后画寺院墙壁三百多间,而人物与神鬼的面貌无一相同。

可惜的是,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已无缘欣赏到这些壁画杰作,只能从一些后人的摹本中依稀看到它们的风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流传到日本的《送子天王图》。这幅画描绘的是佛陀释迦牟尼降生的故事,无论是天王、神怪,还是大臣、宫女,神态各异,生动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面对佛陀降生这一重大事件所发生的不同的心理变化。整幅画作兰叶描,并略作渲染,用线挺拔,轻重顿挫似有节奏,衣带随风飘举,体现出吴道子一派的典型画风。

《送子天王图》(局部)

盛唐的书坛同样精彩。无论是张旭、怀素、贺知章的草书,还是李邕的行书、楷书,都冠绝一时。李阳冰的隶书,甚至被称为秦代李斯之后的第一人,而后世艳称的书法大师颜真卿,他的青春岁月同样是在开天时期度过的。

当然,能与李白诗歌、吴道子绘画一起代表盛唐气象的,当数张旭的草书。“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将一个豪放不羁、旁若无人的艺术家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张旭在当时影响极大,无论是怀素还是颜真卿,都曾向他学习书法。而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等均有褒贬,唯独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在艺术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相传,张旭因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遂得草书之神。这与吴道子观裴旻舞剑而得壮气,可谓不谋而合。

据说,在任职常熟县尉时,张旭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呼叫狂奔,乘兴挥毫,激动处,甚至用头发蘸着墨汁疾书于墙壁。酒醒之后,看着满墙龙飞凤舞、飘逸万态的书法,自己也不能相信,认为一定是有神力相助。今天,当我们看着张旭仅存的几件作品时,他奔走挥毫的身影似乎依然在眼前闪动。

张旭《古诗四帖》(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开天盛世来之不易,它是从一连串的政治动乱中走出来的。只有政治稳定,才有经济的发展,也才有文化的繁荣。

随着李白、杜甫、王维、张萱、韩幹、吴道子、张旭、怀素、李阳冰、颜真卿等这些中国文化史上的巨人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尽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与个性,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读出了“盛唐气象”的真义。直到今天,盛唐文化所代表的那种昂扬与超越的精神仍值得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

然而,即使是盛世,也有繁华落尽的时候,在唐玄宗的晚年,各种社会矛盾逐步积累,引发了安史之乱,开天盛世从此成为中晚唐人心目中的一个梦境,而唐玄宗早年的励精图治和晚年的骄奢淫逸,也都成为后世君主时常借鉴的一面镜子。

唐朝形势图(741年)

唐玄宗 / 姚崇 / 李白 / 杜甫 / 张旭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