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繁荣的富庶时代。
开元、天宝年间,中华帝国的版图空前辽阔。东至东南沿海,包括台湾及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岛屿均属大唐,西南以世界屋脊喜玛拉雅山为天然屏障,与天竺接壤,西至帕米尔高原,与大食毗邻,西北至巴尔喀什湖畔,北至贝加尔湖,东北势及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鄂霍茨克海岸,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
回顾中国历史上几个有限的盛世,无不与疆域的辽阔息息相关。面对这样广大的国土,这块土地上的每个国民,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会情不自禁涌出自豪感。
开天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在农业经济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唐玄宗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括户,也就是对那些因战乱或沉重的赋役、兵役而被迫逃亡的农民进行全面普查,准许逃亡农民就地落籍,结果括出八十万逃户,使国家控制的户口从神龙元年(705年)的六百一十五万户增加到开元十四年(726年)的七百零六万户,人口则达到四千一百四十一万人。到了三十年后的天宝十三载(754年),政府控制的户口更增加到九百一十八万户。事实上,据中晚唐著名学者杜佑估计,当时的实际人户当有一千三四百万户。如果以每户五六口推算,则全国人口当在七千万上下,而长安的人口就在百万以上。
那么,当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是什么情况呢?东法兰克王国从塞纳河到莱茵河之间的人口二三百万。直到16世纪,地中海地区人口才五六千万,北非人口则是三百万。当时全世界总人口两亿左右,仅唐朝就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农业的发展,是盛唐经济繁荣的基础。史书记载:当时“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意思是当时全国耕地很多。据统计,开元天宝年间全国的耕地达六亿六千万亩,人均超过九亩,为当今中国人均耕地的八倍。
唐朝前期,粟、麦为全国的主要粮食,自唐朝中期开始,南方水稻种植向北方扩展。唐玄宗下令在今河南地区大开水田,大面积种植水稻。随后,在今天的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水稻种植也陆续获得成功。随着水利灌溉设施的兴修,耕作制度的改进,水稻种植的北移,曲辕犁、筒车等先进生产工具的普遍利用,盛唐的农业生产率得到提高,出现了“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喜人局面。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宗国
据学者推算,盛唐时代,全国每年粮食产量可达六亿石,约相当于今天的二百五十亿公斤,平均每人占有粮食约三百五十公斤。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盛唐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都达到了一个良好的比例,这是盛唐得天独厚之处。
含嘉仓铭刻砖
考古工作者1971年发现位于洛阳老城区北侧的含嘉仓遗址时,还以为是八角墓葬,等看到铭文砖之后才知道,它正是唐玄宗时代大名鼎鼎的粮仓——含嘉仓。这个粮仓始建于隋代,至唐代和北宋时都在沿用,其规模之大不可思议:东西长约六百余米,南北长约七百余米。仓城内东西成行、密集排列着四百多个粮窖。粮窖口径最大的约十八米,深约十二米,可藏粮一万几千石以上。
其实,含嘉仓只是唐政府许多粮仓中的一个。在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大小粮仓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在人口增殖和农业发展的带动下,开天时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江南的发展态势尤为迅猛。或许,天宝二年(743年)春天在长安城东广运潭的那次盛会可以被视作这个富庶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广运潭遗址千余年来仍有迹可寻。根据有关历史记载,其遗址应该在今西安东北光大门(唐禁苑光泰门)一带。在这片土地上,今天已建成了西安世博园,供游人赏玩。
这次盛会是由陕郡(今河南陕县)太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策划的,他预先准备了三百多艘新船,分别标示各郡之名,除了满载大米外,每艘船上都陈列了本郡的土特产品,例如:
广陵郡(扬州):锦、铜镜、铜器、海味;
丹阳郡(镇江):京口绫衫缎;
会稽郡(绍兴):铜器、罗、吴绫、绛纱;
南海郡(广州):玳瑁、真珠、象牙、沉香;
豫章郡(南昌):名瓷、酒器、茶釜、茶铛、茶椀;
宣城郡(安徽宣城):空青石、纸、笔、黄连。
这些产品的种类反映了唐代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到唐玄宗时期的一些新变化。首先,江南已经可以生产一些高级的丝织品,取代河北地区成为唐代丝织品生产的中心只是迟早问题;其次,豫章茶具反映了茶叶生产已经有了巨大发展,饮茶在唐代社会已经蔚然成风;第三,宣城纸笔则说明,从唐代起这里就已经成为文房四宝的生产基地,这同时表明了唐代社会对这些商品的需求;第四,广州船上所陈列的主要是进口商品,这表明,唐代的海外贸易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巨大发展。
三月二十七日这天,唐玄宗和大臣们一起登上望春楼,一场盛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
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看唱《得宝歌》。
在各郡贡船中,为首的第一艘船尤为引人瞩目。船头上站立着陕县尉崔成甫,他身着绿衫,外罩锦半臂,头系红抹额,亲自领唱起他新填词的《得宝歌》,在他身后,一百名盛装的美女齐声应和,鼓、笛之声响彻云霄,欢乐的气氛弥漫在广运潭边。
紧随着陕郡船之后,各郡船只依次前进,驾船的人都头戴斗笠,身着宽袖衫,使人恍若置身于江南水乡。在望春楼下,这支庞大的船队接受着玄宗的检阅。不过,这却不仅仅是一次检阅各地物产的博览会,更像是一次君民同乐的大聚会。为了观看这次盛会,成千上万的长安百姓也都涌到了广运潭边,其中不少人从没见过如此多的船只,目睹着林立的桅杆,显得异常兴奋。这一天,无论是“三郎”玄宗,还是广大百姓,都深深感到那种国泰民安、身逢盛世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