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武则天称帝

2020年6月15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武则天称帝。

对于武则天的野心,朝野上下自然都是心知肚明,而不满其专权的大有人在,就在她临朝称制的第二年,扬州爆发了徐敬业的叛乱。徐敬业是曾为武则天登上皇后宝座立下大功的李勣之孙,他纠集了一批失意的高官子弟,打出了匡扶李唐天下的旗号,公开起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那篇《讨武曌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然而,徐敬业虽然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一度来势汹汹,但很快就被武则天派去的大军平定了。

徐敬业叛乱的迅速平定显然坚定了武则天的信心与决心。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自称圣母神皇,并以高压手段镇压了越王李贞等李唐宗室诸王在各地发动的武装反抗。与此同时,她开始任用来俊臣、周兴等一大批酷吏,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子弟与反对她的朝臣,扫清了称帝道路上的最后障碍。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改元为“天授”,并为自己加上了“圣神皇帝”的尊号,一代女皇最终走上了历史的前台。这一年,她六十五岁。

然而,在任何时候,武力和屠杀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作为一个女人,要登上并坐稳皇位,武则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首先,从儿子手中夺取皇位并实现改朝换代,这本来就是一种“篡夺”,必然会遭到来自李唐支持者的强烈反对,更何况,她还是个女人,这的确是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如何制造舆论,向朝野上下宣扬武周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呢?

在传统的“天人感应”的思想基础上,一个又一个祥瑞在各地被制造出来,白雀、嘉禾、醴泉等不断涌现,一些昭示大周受命的所谓“瑞石”也被送到洛阳。据说,甚至连那滚滚奔流的混浊的黄河水也一度变清了。这些祥瑞似乎都在向人们展示着武则天的仁德和神圣,而她的改朝换代就是天命所在。为了表示对那些捧场的山川神灵的感谢,武则天曾封洛水神为显圣侯,而洛阳附近的中岳嵩山则被改称为“神岳”,中岳神被封为“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天中王”,这也是中国古代山川封爵的开始。

可是,在传统的中国政治文化中,武则天毕竟很难找到其皇权合法化的依据。不过幸运的是,她从佛教那里得到了巨大的支持。

这是目前收藏在伦敦大英图书馆的一份珍贵的敦煌文书,据意大利汉学家富安敦(Antonino Forte)教授研究,它就是法明等十位僧人于载初元年(690年)七月所上的《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乃是武周革命时重要的政治宣传品。

《大云经》全称为《大方等无想大云经》,在唐代,社会上流行着后秦沙门竺佛念所译的四卷本,以及后凉沙门昙无谶所译的六卷本。在《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法明等僧人完全从为武则天登基制造舆论的角度,对译自印度的《大云经》进行了非常通俗的解释。例如,对于“大云”之称,《义疏》就直接解释说:“神皇母临万国,子育兆人,犹如大云,以一味雨泽及中外,无远不霑,故曰‘大云’者也。”

特别重要的是,在《大云经》中,原有净光天女以女身而当称王于阎浮提国土的记载,《义疏》遂直接采用各种祥瑞与谶言,把武则天与净光天女比附,来证明武则天称帝的正当性:“佛即先赞净光惭愧之美,次彰天女授记之征,即以女身当王国土者,所谓圣母神皇是也。”可以想见,对于无法从儒家政治传统中获取有利资源的武则天而言,来自佛教义理方面的支持,对于其政权的合法性是多么重要。

由于从小受到母亲杨氏家族的佛教信仰的熏陶,更由于佛教徒在武周代唐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替武则天进行政治宣传,在武则天称帝之后,她下诏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武周时期的道教完全就此衰落。事实上,就在这部《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法明等僧人就在五处引用了道教的谶纬,如《卫元嵩谶》《中岳马先生谶》《紫微夫人玉策天成纬》《嵩岳道士寇谦之铭》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岳马先生谶》,它很可能就是长安金台观主马元贞所造作的,其目的同样是为了替武则天进行政治宣传。

在泰山脚下的岱庙之中,收藏着一座著名的岱岳观碑,是由两块石碑上施石盖合而束之而成,故又被称为“双束碑”。民间又俗称为“鸳鸯碑”。上面镌刻着从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到代宗大历八年(773年)的二十余条道教徒奉敕建醮造像的题记,下面这条题记尤其引人注目:“大周天授二年岁次辛卯二月癸卯朔十日甲子,金台观主中岳先生马元贞,将弟子杨景初、郭希玄,内品官杨君尚、欧阳智琮奉圣神皇帝敕,缘大周革命,令元贞往五岳四渎投龙作功德。元贞于此东岳行道,章醮投龙,作功德一十二日夜。又奉敕敬造石元始天尊像一铺,并二真人夹侍,永此岱岳观中供养。”

武则天投龙金简

与此同时,在河南、山东还发现了五条相关的石刻材料,表明在武则天称帝前后,这位来自长安的道士马元贞曾率领弟子,与宫中所派出的宦官一起,前往五岳四渎进行了一系列的道教仪式,宣扬武周革命的正当性。

1982年,一位农民在嵩山峻极峰下耕地时,偶然发现了一件珍贵文物,这就是著名的武则天投龙金简,目前,它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院。这枚金简不仅是武则天宗教信仰的见证,也真实记录了武则天晚年的心境。金简长36.3厘米、宽8.2厘米、厚约0.1厘米,重247克。在其正面分三行镌刻着如下文字: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

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据学者研究,金简上的“胡超”就是当时著名的道士胡惠超。武则天正是请他采取道教的投龙仪式,来为自己解脱罪名。

所谓“投龙”,是一种道教仪式,将写有自己愿望的金简(或玉简、土简等)投入名山大川中,通常还伴随着一条小小的金龙,因为据说龙可以上天入地,如同信使一般,把金简及其中表述的愿望带给天地诸神。虽说与嵩山金简配套的金龙今天已经无从得见,但我们或许可从西安何家村出土的金龙中依稀想见其形制。在武则天晚年,或许是因为对其称帝前后的大肆杀戮而心生忏悔,她希望通过这种投龙仪式,请道教的神仙除去她先前所犯下的各种罪孽,从而益寿延年,中岳金简真切地反映了她的这种期盼。

西安何家村出土金龙

显然,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都曾在武则天的改朝换代中发挥了巨大的舆论宣传作用,而到了晚年,她似乎更倾向于道教的长生久视的学说了。

无字碑 / 武则天 / 唐高宗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