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崇信佛教与重振儒学

2020年6月14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崇信佛教与重振儒学。

东汉末年以来,中国相继出现了数十个政权,这些政权之间的更迭很多都是通过篡位实现的;而每个政权里面,一些帝王的位子也不是合法继承的。刀光剑影中,君臣与父子兄弟之间的礼数被戳得千疮百孔,导致儒家忠孝观念支离破碎。汉、魏、两晋和南朝宋、齐之间,政权的不断“禅代”,让“忠”的观念最终失去了道德的约束。

《释迦出山图》

而宋、齐时期,宗室内部为了争权夺利展开的互相残杀,也让“孝悌”的观念在皇族中摇摇欲坠。南朝宋、齐一共延续了八十二年,而死于宗室互相残杀的就多达六十四人。

一个人的忠义观、一个社会应该崇尚的价值观遭到了挑战。梁武帝登台之初,社会就处在这样一个动荡和混乱的环境之中。

时局的动乱和儒家思想的衰落,使老百姓逐渐向佛教靠拢,到了东晋以后,社会崇佛风气更加兴盛。据史料记载,东晋有僧尼两万多人,南朝宋齐两代达到三万多人,到了梁代则一下子增加了近两倍,人数猛增到八万多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

梁武帝的时候,已经是北魏后期,正是北方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梁武帝认为,北方统治者崇尚佛教,宣扬佛教的光明,佛教吸引了很多信众。南方要是打压佛教,那不是把人口都赶到北方去了?所以有很多因素导致梁武帝崇尚佛教。当然,作为一个皇帝,他难免也要利用佛教。这两个方面都是真实的,他的利用是真实的,他的崇尚也是真实的。

僧尼的增多导致佛寺大量涌现,南齐时在建康修建的栖霞精舍,即今天的南京栖霞寺,是当时的佛教重地,不仅成为佛教三论宗祖庭,还雕刻有能和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媲美的石窟千佛岩。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

千佛岩的开凿与皇帝的崇佛密不可分,这也导致沙门僧侣地位不断攀升,高僧频频出入朝廷,已是家常便饭。梁武帝立国之后,当时很有名望的智藏和尚在皇宫来去自由,这引起了群臣的不安。

为了维护皇宫正常秩序,群臣向梁武帝提议,要对智藏和尚进行约束,严禁其登上皇帝座位。智藏和尚听说此事后,勃然入宫,傲然坐上皇帝宝座,在对梁武帝表示抗议后拂袖而去。

高僧对皇帝的态度,势必影响到追随他们的广大信徒对皇帝的态度,长期发展下去,必定会不利于梁朝政权的稳定。

治国之术,权衡为重。然而,当时的这些问题,却让梁武帝无从权衡,这让他心急如焚。梁武帝十分清楚,一旦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梁朝的命运也将和短命的前朝一样转瞬即逝。他该怎么治理这个国家呢?

即位不久,深谋远虑的梁武帝就下令修建了很多寺庙,其中有两座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座寺庙的出名不是因为它们的华丽,而是因为它们是梁武帝以自己父母的名义建造的。

大爱敬寺建造得非常华丽,宛若天宫一样,从中院到大门就有七里之远,两旁是三十六院,里面供养着一千多名僧人。

而大智度寺也是殿堂宏伟宽敞,有一座七层宝塔,房屋和走廊相接,中间点缀着花果,有五百尼姑,不时讲诵。

寺院建成后,梁武帝为父母举行了盛大法事,每月初一、十五,还要亲自祭拜。梁武帝这样的孝行不仅感动了身边的大臣,也震撼了全国百姓。

为父母建寺庙,只是梁武帝为儒家思想披上的佛教外衣,之后他走进当时的佛教重地栖霞精舍领悟佛教真谛,并且于即位后的第三年四月初八,也就是释迦牟尼诞辰之日,在佛前颁布了一道诏令:“愿使未来世中,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并号召公卿百官侯王宗室信佛,这等于说定佛教为国教。他又一次开了历史先河,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一时之间,全国信佛之人激增。

但是,梁武帝心里有数,他并不是要让南朝梁变为佛国,他的另一项重振儒学的大业已经拉开了大幕。

这一年的春天,掠过湖面的春风吹进建康城,给寒门子弟带来了一条温暖的消息,梁武帝要在建康设立主要招收寒门子弟的五经馆,并且免除他们的生活费,考试及格就给官做。这条消息吹开了寒门子弟深锁许久的眉头,不几日,每个馆就各招收到了数百名学生。

五经馆是梁武帝按儒家五经设置的学校,由当时最著名的五位儒家学者分别负责,以教授学生学习儒家经典。随后,推广儒家教育的学校在各州郡遍地开花。

紧接着,梁武帝又把学校开到自己身边,下诏成立国子学,让皇太子、宗室、王侯学习儒家经典。授课的老师中,时不时还会出现梁武帝的身影,而学校辅助教材中的《孔子正言》《五经讲疏》等儒学著作,也署着梁武帝的大名。

梁武帝以儒治国,绕不开对古代礼仪制度的传承。但古代的礼仪制度偏重于对民的教化,没有把礼与国家制度完全融合起来。汉末以来,礼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逐渐强化,原来的礼仪制度和一些国家大礼一起被重新归类,一种新的五礼体系正在酝酿和走向成熟。

魏晋《拜谒图》。图中两人躬身手执写有姓名和官职的名刺,一人持剑,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社会觐见拜会的场面。

梁武帝从朝代更迭、权力纷争中深切感受到礼的重要性,他要重新确立礼的权威。于是,建国不久,梁武帝便下诏建立一个强大的制礼班子,制定一部能够“以为永准”的礼制,要求之高前所未有,并且梁武帝亲自过问。很快,一个强有力的制礼班子就建立起来了。

制礼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但再大的艰难也阻止不了梁武帝制礼的决心。在他的带领下,制礼班子从礼仪典籍里查找,从礼学专家处咨询,从百姓生活中取证,最终用时十一年,制定出了一个多达一千一百七十六卷、八千零一十九条的五礼体系。它包括了吉、凶、军、宾、嘉等五种礼仪,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至此,五礼制度终于成熟起来。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陈苏镇

南朝的“五礼之学”,主要是为吉、凶、军、宾、嘉五种礼做仪注,就是把各种具体的“礼”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具体的仪式及一些规则联系起来,把它具体化。简单地说,吉礼主要是祭祀方面的礼仪,凶礼主要是丧葬方面的礼仪,军礼就是军队中的一些礼仪,宾礼是在各种场合见面的时候所遵行的一些礼仪,嘉礼就是婚姻喜庆这方面的礼仪。

梁武帝在对儒家礼仪制度进行规范的同时,也在对佛教的戒律进行着规范,制礼班子组建几年后,规范佛教礼仪的班子也建立起来了。

这个班子被研究者称为“建康教团”,由高僧、佛学专家和一些官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编撰《在家受菩萨戒》。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

《菩萨戒》的核心内容是历史上常常讲的三聚净戒。所谓“三聚净戒”就是三个方面,第一个要遵守戒律,第二个要做善事,第三个就是要一切都为了众生。

在梁武帝看来,编撰《在家受菩萨戒》和编撰五礼制度一样重要,它们都和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只不过作为对人的规范,五礼制度规范的是人的社会行为,而《在家受菩萨戒》规范的是人的心灵。

梁武帝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