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用生命阐释的魏晋风度

2020年6月14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用生命阐释的魏晋风度。

从汉末开启的这股魏晋风度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洗礼,依旧历久弥新。孔融、嵇康、王羲之、谢安、陶渊明,他们都在用不同的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时代、为后世中国阐释着自己心中的魏晋风度。对魏晋风度的阐释,同样表现在众多的绘画和文学作品之中。其中,最荡气回肠的片段,还是嵇康用自己的生命来阐释的魏晋风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

嵇康自己无非是率性而行,他反对司马氏,本来还不会死,司马氏是想让他吃一点苦头,把他关到监狱里。可是,这时有三千位太学生,当时整个太学估计也就这么大,都去为他请愿,要求释放他,这样就让司马氏真正地感觉到,要取代曹魏的阻力是多么的大,嵇康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人物了,所以只好杀了他。

尽管朝廷上下都在为自己呼号,但嵇康已深知在劫难逃。他做了两个直到今日都让人出乎意料的安排。

第一件是,他为孩子写下一篇《家诫》,平日性格孤傲、愤世嫉俗的嵇康,此时教导起孩子来却变得唠唠叨叨,点点滴滴皆是教孩子们要谨小慎微、遵从礼教。

另一件是,嵇康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更没有交给与他日日相伴的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曾经立誓绝交的山涛。他希望山涛能帮助儿子嵇绍步入仕途,担负起一个士人的责任。

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嘱托,他告诉这个孩子不要成为乡愿之徒,要既能与世沉浮,又能坚持气节。十八年后,嵇绍成为晋朝的忠臣,他以身体护卫君主,丧身于飞箭之下。

嵇康行刑当天,洛阳城万人空巷。几乎所有的史书都记录下了这个悲壮的时刻:临刑时,嵇康神色坦然,他顾看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要来一架古琴,在众士子的注目下开始拨弄琴弦,弹奏《广陵散》。铮铮的琴声,慷慨的曲调,铺天盖地。曲终之时,他略有遗憾地感叹:“《广陵散》从今要断绝了!”

魏晋风度,就是魏晋时期官僚士大夫一系列个人行为所掀起的思想潮流、所表现的政治态度、所形成的社会风气的综合体。

当我们从这个角度考察魏晋风度的时候,看到的既有风流倜傥,又有荒诞颓废;既有个性张扬,又有生活放荡;既有思想智慧,又有愚钝拘泥;既有成功经验,又有失败教训。

它是反应丰富社会生活的万花筒,是折射社会方方面面的多棱镜。

竹林七贤 / 玄学 / 陶渊明 / 王羲之 / 东晋 / 阮籍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