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东吴。
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十月,也就是夷陵之战的第二年,邓芝受诸葛亮的委派,前往东吴。邓芝在蜀汉政权中担任尚书。
孙权背盟,偷袭荆州。按照一般的情理,蜀汉与东吴从此应该结下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然而,这时的诸葛亮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再次与东吴结盟。
这个时候的孙吴政权,跟曹魏政权仍旧藕断丝连。是否接见邓芝?孙权心中犹豫不决。邓芝便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自己今天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蜀汉的利益,也是为了东吴的利益。孙权读到这句话,受到触动,决定接见邓芝。
见面后,邓芝依照诸葛亮的嘱托,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阐明了吴与蜀唇亡齿寒的道理。很快,孙权跟曹魏断绝了藩属关系,转而与蜀汉结为盟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伯俊
蜀汉的开国君主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面临着如何治理蜀汉的艰巨任务。经过荆州之失、夷陵之败,蜀汉的疆域只剩下了一个益州。精兵良将折损过半,开国元勋逐步凋零,吴蜀同盟不复存在。就像诸葛亮后来在《出师表》里讲的:“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蜀汉和东吴从此将和平相处、再无战事的时候,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突然从东吴传来。这一次,诸葛亮的外交策略即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经过多年的犹豫后决定称帝。
孙权像
为了让自己这个皇帝能够得到蜀汉的认可,孙权决定先将此事通报蜀汉。
消息传到蜀汉,一石激起千层浪,朝中群臣一片愤慨,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只有蜀汉才是天下正统。曹操窃国,必须伐而诛之;现在,孙权也要称帝,更是大逆不道。蜀汉应与之绝交,并且立刻出兵讨伐。
孙权称帝,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对于诸葛亮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决定。如果承认孙权这个皇帝,等于损害了蜀汉自身的正统性与合法性;如果不接受,那么,两国将重新回到敌对状态,之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对于现在的蜀汉来说,根本无力承受任何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是诸葛亮总理朝政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次考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楼劲
在一个通达的政治家看来,意识形态立场要服从现实利益,他会为自我的生存着想。蜀汉要生存下去,必须跟孙权、跟东吴政权保持一种联盟的关系,否则就无法承受北方曹魏的压力。
愤怒的群臣最终被诸葛亮说服了。随后,诸葛亮派出使臣,祝贺孙权称帝。孙权闻讯大喜,随即决定与蜀汉升坛歃盟,对天发誓,勠力同心,同讨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