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建策与董卓进京——皇权式微与地方势力的膨胀。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了由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无论是从广度还是烈度来看,这都无疑是一场撼动东汉朝廷统治基础的社会地震。心有余悸的朝廷开始总结黄巾起义的教训。太常刘焉说:之所以发生起义,是因为地方上的太守对百姓盘剥得太厉害。应该选用朝中有清名的重臣担任地方州牧,一方面管束太守,一方面平定起义,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刘焉的这个建议,简单说就是在郡太守上面增加州一级行政机构,州牧是这级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
几个郡的财政、军权都集中在州牧手中,郡守只能服服帖帖听从管束。问题是谁来管束州牧呢?比郡守权力膨胀数倍的州牧,会接受中央朝廷的管理吗?
刘焉的建议不但被朝廷采纳,而且他还被任命为益州牧,来到四川成都。刘焉本来想到今天的两广地区做州牧,但后来听说,四川地区有“天子气”,便到这里来寻他的天子梦。在成都,刘焉在发展自己的势力的同时,还命人制作了皇帝用的仪仗车队,成了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势力。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新皇帝刘辩十七岁。由于年幼,刘辩让舅舅何进任大将军掌握朝政。何进欲清除宦官势力,但遭到姐姐何太后的阻挠,便秘密召并州牧董卓率兵进京,企图利用地方的力量达到目的。不料事先得知消息的宦官先下手为强,还没等董卓到来,便先杀了何进。何进的手下袁绍又对宦官展开反攻。等到董卓率兵开进京城洛阳时,残余的宦官们已经劫持少帝逃出洛阳。董卓坐收渔翁之利,他把少帝迎回洛阳,不久又把少帝废掉,另立少帝的弟弟刘协为帝,这就是献帝。
清刻本《三国演义》中的“董卓火烧长乐宫”及“虎牢关三战吕布”
董卓进京,废少帝立献帝,说明了中央朝廷没有决断重大政策的能力和处理重大事情的力量,只能依靠地方势力。一个任并州牧的凉州武夫,能够利用手中的武力自命为相国,凭自己的意志决定皇帝的废立,这种权力与前朝相比是绝无仅有的。
刘焉和董卓绝不是特例。在州成为凌驾于郡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以后,各州的州牧和刺史或通过镇压黄巾起义扩大自己的地盘,或借口讨伐董卓壮大自己的实力,或凭天高皇帝远的优势割据自保,地方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地纷纷冒出来:
公孙度占据辽东(今辽宁西部);公孙瓒占据幽州(今河北北部);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袁术占据江淮地区;曹操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中东部);张绣占据南阳(今河南西南部);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陶谦占据徐州(今山东东南部及江苏北部);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地区);刘璋占据益州(今川、贵、滇地区);张鲁占据汉中(今陕西南部);马腾、韩遂占据关陇(今陕西西部、甘肃、宁夏及青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