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灵帝卖官

2020年6月14日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灵帝卖官。

黄巾大起义及其引发的暴动骚乱不但导致社会秩序动荡,也给东汉帝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地方府库空虚,中央同样如此。为了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忍痛割爱,把积攒多年的私房钱和马匹都捐了出来。可是,战事刚刚停息,他就迫不及待地让宦官们四处搜刮。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汉灵帝大肆卖官鬻爵。最初只是卖一些无关紧要的低级官职,后来干脆把三公九卿这样的高级官位也摆上了柜台,明码标价。相当于今天总理级别的三公,标价一千万;相当于部长的九卿,标价五百万。读书人想要进入官场,地方官想要升迁,也得上缴一大笔钱。

东汉“摇钱树”,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

古代的志节之士,视金钱如粪土,瞧不起那些有“铜臭味”的财奴。“铜臭”这个词,就出现在汉灵帝卖官鬻爵的时代。崔烈是当时的北方名士,学问没得说,口碑也很好。他花了五百万,当上了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是汉代最高级别的官职。崔司徒自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有一天,他向儿子崔钧打听人们的评价,崔公子说:“过去人们对您评价很高,都说您要是不当三公就可惜了;现在您当上了司徒,人们却很失望。”崔司徒追问原由,崔钧只得直言:“大家厌恶您身上的铜臭味。”崔司徒既羞且怒,操起手杖打跑了儿子。铜臭味道不得世人好评,大汉天子却乐此不疲。在任命崔烈为司徒的朝会仪式上,汉灵帝颇为可惜地对身旁的侍从说:“实在是太不合算了,这个官位应该值一千万啊!”灵帝的可惜是有例可循的:乱世枭雄曹操的父亲曹嵩,正是花了一千万,才买来一个太尉的职务。崔烈后来为国捐躯,没有辜负名士的名声。名士报效国家,尚需花钱买路,那些庸碌贪腐之徒就更不用说了。卖官鬻爵的钱财源源不断输入西园,灵帝在西园修了一座“万金堂”,颇有“招财进宝”的意味。中国向来有“王者藏于天下”的古训,大汉天子却忙着充实自己的“小金库”,他已经利令智昏,抛弃了天下。

通过卖官的方式来筹集军费,解决国家财政困难,这样的事例并非始于汉灵帝。西汉武帝时,连年征伐四夷,国库空虚,也被迫采取了“入谷射官”的手段,也属于卖官的性质。所不同的是,武帝卖的是闲职散职等不重要的官职,灵帝则无限扩大化,负责管理国家职能的职位也可以卖,君臣之间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我们不赞成把卖官鬻爵全部归结于汉灵帝个人的贪婪。从史书记载来看,汉灵帝大规模卖官鬻爵出现在黄巾起义之后,显然,黄巾起义加重了东汉帝国的财政负担,灵帝卖官鬻爵既有个人贪婪的原因,也有制度性的原因。只是,靠钱买来职位的官员,一心只会想着把买官花出去的钱从百姓身上捞回来,怎么能成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样的皇帝,又怎么能约束他的官员们呢?

其实,比普通官员更应该受到严厉谴责的是宦官。黄巾起义爆发后,宦官们更加嚣张。侍中向栩、张钧向皇帝进言,称黄巾之乱完全是由宦官引起的,只要把宦官首领们的头颅斩下,挂在南郊,兵祸自然平息。灵帝把他们的密奏传给宦官看,结果丢掉脑袋的不是宦官,而是两位侍中。皇甫嵩、卢植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无法逃脱宦官的暗算。卢植只因不肯向监军宦官行贿,结果被收入囚车押回洛阳,差点丢了性命。中常侍赵忠在故里邺城有一处住宅,豪华程度堪比王侯宫殿,明显逾制。皇甫嵩进军途经邺城,随即向朝廷报告此事,要求没收充公。另一位中常侍张让向皇甫嵩索要五千万钱,被皇甫将军断然拒绝了。两名宦官气急败坏,后来在灵帝面前进谗言,收走了皇甫嵩的车骑将军官印,把他的食邑从八千户降到二千户。宦官依附于皇帝,却最终绑架了皇权。

张角 / 汉灵帝 / 东汉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