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国崛起-称霸西戎-商鞅入秦-变法图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秦始皇统一中国-汉朝(前202年-220年)-郡国并行-文景之治+汉武帝-初试锋芒-剑指匈奴-南方的战事-东北战事与财政困局-张骞凿空西域-财政改革-经营朝鲜与西域-封禅之旅-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两汉经学-熹平石经-汉高祀鲁-汉初政局-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董仲舒与汉代经学-经学与政治秩序-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经学的文化渊源-昭宣政治-汉武的政治遗言-盐铁会议-燕王谋反-霍光主政与霍氏族灭-霸王道杂之的宣帝政治+王莽改制-王莽执政-代汉立新-王莽改制-新莽败亡-理想主义改制的失败+光武中兴-人心思汉-王业之基-称帝千秋台-定都洛阳-窦融归汉-退功臣进文吏-度田事件-楚汉战争+丝绸之路-美玉出昆仑-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西域屯田-班超出使西域+清议与党锢-东汉清流名士-宦官居庙堂之上-第一次党锢之祸-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东汉流民-太平道-黄巾举事-灵帝卖官-东汉王朝陷入乱世泥淖+三国(220年-280年)-三国鼎立-皇权式微与地方势力的膨胀-文姬归汉——动乱年代的凄美乐章-首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权模式-《隆中对》与赤壁鏖战-争荆州与关羽之败-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决策的夷陵之战-诸葛亮治蜀-结盟东吴-南抚夷越-儒法融合,人尽其才-经营巴蜀-北伐中原+西晋(266年-316年)-西晋统一-变起高平陵-政归司马氏-平蜀之战-金陵王气黯然收-纸醉金迷的“太康盛世”-八王之乱-魏晋风度-名士放歌须纵酒-玄学和清谈-招安名士-东晋名士-用生命阐释的魏晋风度-门阀政治-牛继马后-新亭对泣-南北世族之争-王与马,共天下-淝水之战与世族政治的谢幕-魏晋佛教-渴望脱离苦海的庶民百姓与佛教的兴盛-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法显西行与魏晋佛教的发展-东晋(317年-420年)+南朝(420年-589年)-陈朝兴亡-出身寒门的英雄-讨平侯景之乱-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江陵焚书-与北齐的殊死之战-平民化的开国皇帝-陈朝的文宣之治-文采风流、不识艰难的陈后主+北朝(386年-581年)-梁武帝治国-萧衍称帝-崇信佛教与重振儒学-“皇帝菩萨”与治世气象-侯景之乱-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建国-选用汉士与国史之狱-太和改制-迁都洛阳与汉化改革-北周武帝-东西魏的对峙-西魏的富国与强兵-北周武帝的武功与文治-北周的灭齐之战

霍光主政与霍氏族灭

2020年6月12日 字数:1343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霍光主政与霍氏族灭。

元凤四年(前77年)正月丁亥日,十九岁的昭帝在未央宫“加元服”,即举行成人仪式——冠礼。一般而言,年幼的皇帝成人后便可亲政,但昭帝依然将政事“委任”于霍光。

四年后,即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年仅二十三岁的昭帝突然病死。昭帝无子,他的猝然离世令霍光和大臣们措手不及。国不可一日无君,然而,立谁为帝令霍光等朝臣十分为难。

武帝六子中,此时只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群臣都认为应立刘胥。但霍光不这么看,当初武帝放弃年长的刘胥而选择昭帝,就是因为刘胥品行有亏。他和大臣们商议,立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刘贺这年约十八九岁。

但事实证明,这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史书谓刘贺“好游猎,驱驰国中,动作亡(无)节”。做了皇帝,并没有让刘贺有所收敛。若仅仅是生活奢靡,也许并没有太大问题,问题是这位新君急于摆脱霍光的控制,建立自己的执政班子。他将昌邑官属全部征至京城,并超迁拜官。这让霍光等朝廷旧臣十分不安。

霍光与几位重臣密谋,以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由,请求皇太后废黜刘贺。昌邑王即位仅二十七天,便被废,他从昌邑带来的二百余臣僚,除少数几人外,悉数被杀。

选立新的皇帝再次被提上日程。由于武帝子孙零落,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这时,流落民间、身为庶人的卫太子孙刘病已进入了霍光的视野。

卫太子因巫蛊事件兵败自杀,妻妾、子女均被杀,当时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被收系狱中。廷尉监丙吉、掖庭令张贺等人可怜他尚在襁褓,派女囚喂养他,他才历经磨难活了下来。昭帝时承认了他的皇室血统身份。

此时的刘病已年方十八岁。卫太子家族几乎灭绝,刘病已在朝中无人可以倚仗而便于操控,这应当是霍光选择刘病已的一个重要原因。

元平元年(前74年)七月庚申,刘病已被迎入未央宫,当日便举行了登基典礼,是为宣帝。第二年正月,霍光稽首表示要归政皇上。宣帝谦让表示一切仍需委任大将军,结果一切都如昭帝时一样,凡事先向霍光汇报,然后再向宣帝上奏。

宣帝生长于民间,史称他喜游侠,斗鸡走马,游遍三辅地区。丰富的社会阅历,加之天资聪颖,使得他比同龄人成熟、老练得多。他很清楚自己能否坐稳皇位,取决于霍光,昌邑王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对霍光恭敬有加。史载,宣帝即位拜谒高庙时,霍光随从骖乘,宣帝感觉“若有芒刺在背”。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骖乘,宣帝“从容肆体”,才真正有了做皇帝的感觉。

地节二年(前68年)三月,霍光病逝,宣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班固赞曰:霍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处废置之际,临大节而不可夺,遂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光为师保,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湛溺盈溢之欲,以增颠覆之祸,死财三年,宗族诛夷,哀哉!

宣帝对霍光的感情十分复杂。一方面,他感激、敬重霍光,是霍光把自己从一个庶民立为一朝天子,并在武帝之后的二十年保住了风雨飘摇的刘姓天下。霍光对汉室的忠心,无可置疑。班固甚至认为霍光匡扶汉社稷的功绩,即使是阿衡、周公也无以复加。宣帝何尝不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为霍光举办了一个堪比人君的隆重葬礼。但另一方面,他又对霍光心存忌惮和不满。霍光身为人臣,却可以“擅废立主”,专制擅权,任用、放纵霍氏家族,横行天下。这促使宣帝在霍光死后开始削夺霍氏权力。

霍光死后两年,霍氏因谋反罪被灭族。

霍光虽然对汉室忠心耿耿,但是权力欲和控制欲很强,私心也很重。他一方面牢牢控制朝政,另一方面大肆封赏、提拔自己的亲属。儿子霍禹、侄孙霍云做了守卫宫殿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两个女婿分别为东、西宫卫尉,京城兵权都控制在霍氏手中。其他的堂兄弟、女婿、外孙等也都做了内朝官,自由出入宫省,史书称“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这些都为霍氏家族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汉昭帝 / 霍光 / 桑弘羊 / 苏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