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中华先祖~春秋战国+中华先祖-中华先祖-北京猿人-蓝田人与元谋人-早期智人-山顶洞——晚期智人-现代人起源——“单一地区起源说”与“多地区起源说”-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的起源-中国南方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农业发展与聚落的产生-文明起源-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少有的原生性文明-文明的温床:两大农业区的形成-多元一体有核心的中国文明-史前社会的文明化进程-邦国时代-陶寺文化遗址-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古史传说-三皇五帝与疑古思潮-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盘古和女娲-三皇神话-五帝传说-古史传说与考古学实证的有机结合+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王朝觅踪-“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二里头文化、新砦文化和部分河南龙山文化-夏代考古——二里头文化-夏代考古——新砦文化-夏代考古——王城岗文化-夏文化探讨-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殷商兴亡-商朝历史在出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的起源-商汤伐夏-商代早期的都城-盘庚迁殷-商朝的极盛时期——中国上古文明的高峰-纣王当政——商王朝走到了历史尽头-商代文明+武王克商-古公亶父迁居周原-迁都丰邑,完成克商的准备-武王克商的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牧野之战-小邦周打败大邑商的历史启示-商代经济+商代的政治制度-等级森严的商代社会-规模宏大的宫廷建筑-商代的文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的宗教+商代的科技-商代的艺术-辉煌的青铜文明+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周公摄政-周王室的衰落-春秋争霸-孔子-吾少也贱,多能鄙事-仁与礼的坚守与变通-难以实现的“天下大同”-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列国变法-战国七雄-诸子百家

商代的文字

2020年6月10日 字数:782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商代的文字。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甲骨文、陶文、玉石文和金文。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之用,也叫“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占卜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卜甲为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有巫人对甲骨进行简单的修整,再以专门的工具加以钻凿。占卜时,灼烤甲骨背面的钻凿处,在甲骨的正面会显示出不同形状的兆纹,贞人和商王对它进行观察,以定吉凶,最后把占卜时间、卜问事项、最终结果等刻写于甲骨之上。

这些卜辞的内容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内容,含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名等字、词。自19世纪末首次发现有字甲骨以来,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共有四千多个单字,其中,被确认的还不足两千字。

从甲骨文的结构看,传统的所谓“六书”已经具备。“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和转注六种构成文字的原则。在甲骨文中,更多的是象形、会意、形声和假借四种。其中,在武丁前后的字中,象形字还比较多,而到商代末期,形声字逐渐增多,许多字趋于定型,因而,甲骨文是一种有严密规律的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册”字,像竹简汇集之形,《尚书·多士》讲:“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看起来商代已有写在简册上的文书了,可惜这些商代典册大都未流传下来。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殷墟出土的占卜记事甲骨

甲骨文是怎样书写的呢?除了极少数的大字是先用毛笔写好再用刀刻外,一般的都是用专门的青铜刀直接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由于这些材料都比较坚硬,刻出来的笔道往往都是直直的线条,使其整体呈方块形,这种方块字一直保存到今天。有些甲骨文,刻工精细,书体美观,堪称书法佳作。

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而且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汉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当然,甲骨文远不是最早的汉字,甚至也不是商代早期的文字,只不过是商代后期的文字,探索汉字的起源,应该在甲骨文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追溯。

商代晚期出现了祭祖、赏赐铭文,少至一字,多至五十字,常见者为一到五六字之间,还常见族徽符号。

商代文明 / 干支记日法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