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的文字。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商代的文字资料,主要有甲骨文、陶文、玉石文和金文。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晚商时期占卜记事之用,也叫“殷墟卜辞”或“甲骨卜辞”。占卜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卜甲为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有巫人对甲骨进行简单的修整,再以专门的工具加以钻凿。占卜时,灼烤甲骨背面的钻凿处,在甲骨的正面会显示出不同形状的兆纹,贞人和商王对它进行观察,以定吉凶,最后把占卜时间、卜问事项、最终结果等刻写于甲骨之上。
这些卜辞的内容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内容,含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名等字、词。自19世纪末首次发现有字甲骨以来,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共有四千多个单字,其中,被确认的还不足两千字。
从甲骨文的结构看,传统的所谓“六书”已经具备。“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和转注六种构成文字的原则。在甲骨文中,更多的是象形、会意、形声和假借四种。其中,在武丁前后的字中,象形字还比较多,而到商代末期,形声字逐渐增多,许多字趋于定型,因而,甲骨文是一种有严密规律的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册”字,像竹简汇集之形,《尚书·多士》讲:“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看起来商代已有写在简册上的文书了,可惜这些商代典册大都未流传下来。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殷墟出土的占卜记事甲骨
甲骨文是怎样书写的呢?除了极少数的大字是先用毛笔写好再用刀刻外,一般的都是用专门的青铜刀直接刻在甲骨和兽骨上的。由于这些材料都比较坚硬,刻出来的笔道往往都是直直的线条,使其整体呈方块形,这种方块字一直保存到今天。有些甲骨文,刻工精细,书体美观,堪称书法佳作。
甲骨文是世界上现在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而且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汉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当然,甲骨文远不是最早的汉字,甚至也不是商代早期的文字,只不过是商代后期的文字,探索汉字的起源,应该在甲骨文的基础上继续向前追溯。
商代晚期出现了祭祖、赏赐铭文,少至一字,多至五十字,常见者为一到五六字之间,还常见族徽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