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中华先祖~春秋战国+中华先祖-中华先祖-北京猿人-蓝田人与元谋人-早期智人-山顶洞——晚期智人-现代人起源——“单一地区起源说”与“多地区起源说”-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的起源-中国南方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农业发展与聚落的产生-文明起源-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少有的原生性文明-文明的温床:两大农业区的形成-多元一体有核心的中国文明-史前社会的文明化进程-邦国时代-陶寺文化遗址-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古史传说-三皇五帝与疑古思潮-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盘古和女娲-三皇神话-五帝传说-古史传说与考古学实证的有机结合+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王朝觅踪-“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二里头文化、新砦文化和部分河南龙山文化-夏代考古——二里头文化-夏代考古——新砦文化-夏代考古——王城岗文化-夏文化探讨-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殷商兴亡-商朝历史在出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的起源-商汤伐夏+商代早期的都城-盘庚迁殷-商朝的极盛时期——中国上古文明的高峰-纣王当政——商王朝走到了历史尽头+商代文明-武王克商-古公亶父迁居周原-迁都丰邑,完成克商的准备-武王克商的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牧野之战-小邦周打败大邑商的历史启示-商代经济-商代的政治制度-等级森严的商代社会-规模宏大的宫廷建筑-商代的文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的宗教-商代的科技-商代的艺术-辉煌的青铜文明+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周公摄政-周王室的衰落-春秋争霸-孔子-吾少也贱,多能鄙事-仁与礼的坚守与变通-难以实现的“天下大同”-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列国变法-战国七雄-诸子百家

商朝历史在出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2020年6月10日 字数:909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商朝历史在出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商王朝,它是继夏朝之后,在中国建立起来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这在今天是中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可是,这个常识却来之不易。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曾经哀叹对商朝的研究缺乏“文献”。

中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尚书·序》云:商“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各种文献中对商的记载都很简略。

按照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司马迁所根据之书,已不可考,不过,他记载的这一世系与《国语·周语下》“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契合;另外,《荀子·成相》称:“契玄王,生昭明……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也与《史记》所载相同,可见司马迁必有所本。只是由于司马迁行文相当简略,曾经引起部分学者的怀疑。后来,甲骨卜辞问世,尤其是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一一进行了考订,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至此,学术界对先商世系的传继基本上已无异说。


商王朝世系表

由汤灭夏后,一直到最末的商王帝辛,是历史上的商王朝时期。《史记·殷本纪》《世本》《竹书纪年》所载的商世系,大部分在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按照这一记载,商代上自大乙下至帝辛即商纣王,共计十七世三十一王(除太丁外为三十王),时间大致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历时约六百年。

《史记·项羽本纪》曾明确提到商王盘庚所迁的“殷”正在安阳的洹河岸边。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惊人的一致,使得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个商王朝成为不可动摇的结论。按照《史记·项羽本纪》的提法,中国学者遂将安阳小屯一带的商遗存称为“殷墟”。

如果说王国维从文字学角度论证了商王朝的存在的话,始于1928年的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则从实物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商王朝的确是成熟的文明,而不是处于初始阶段的文明。

刻辞甲骨,安阳小屯西堤出土。

殷墟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晚商时期大量的甲骨文。这是中国现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出土地点集中在安阳殷墟小屯一带。单是宫殿区第127号坑就发现甲骨一万七千零九十六片。现在各地收藏的甲骨已达十五万片之多,几乎都是从殷墟出土的。这些甲骨刻辞多属王室之物,内容涉及职官、刑法、军队、战争、田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疾病、天文历法、方国地理与宗教信仰等,极大地丰富了商代的史料,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了数百年,使商代历史从传说的迷雾中解脱出来,成为有文字可查的信史。

商朝 / 简狄 / 商汤 / 殷墟 / 纣王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