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历史在出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商王朝,它是继夏朝之后,在中国建立起来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这在今天是中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可是,这个常识却来之不易。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曾经哀叹对商朝的研究缺乏“文献”。
中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商王朝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尚书·序》云:商“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各种文献中对商的记载都很简略。
按照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的记载,自“契卒,子昭明立”开始,至“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止,凡十四世,是先商时期。司马迁所根据之书,已不可考,不过,他记载的这一世系与《国语·周语下》“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契合;另外,《荀子·成相》称:“契玄王,生昭明……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也与《史记》所载相同,可见司马迁必有所本。只是由于司马迁行文相当简略,曾经引起部分学者的怀疑。后来,甲骨卜辞问世,尤其是王国维利用甲骨文资料对《史记》所记一一进行了考订,撰成《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发现甲骨文所述商之先公先王世次与《史记·殷本纪》所记相合,从而得出结论:“《史记》之实录,且得于今日证之。”至此,学术界对先商世系的传继基本上已无异说。
商王朝世系表
由汤灭夏后,一直到最末的商王帝辛,是历史上的商王朝时期。《史记·殷本纪》《世本》《竹书纪年》所载的商世系,大部分在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按照这一记载,商代上自大乙下至帝辛即商纣王,共计十七世三十一王(除太丁外为三十王),时间大致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历时约六百年。
《史记·项羽本纪》曾明确提到商王盘庚所迁的“殷”正在安阳的洹河岸边。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惊人的一致,使得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个商王朝成为不可动摇的结论。按照《史记·项羽本纪》的提法,中国学者遂将安阳小屯一带的商遗存称为“殷墟”。
如果说王国维从文字学角度论证了商王朝的存在的话,始于1928年的对安阳殷墟的发掘,则从实物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商王朝的确是成熟的文明,而不是处于初始阶段的文明。
刻辞甲骨,安阳小屯西堤出土。
殷墟最为重要的发现是晚商时期大量的甲骨文。这是中国现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出土地点集中在安阳殷墟小屯一带。单是宫殿区第127号坑就发现甲骨一万七千零九十六片。现在各地收藏的甲骨已达十五万片之多,几乎都是从殷墟出土的。这些甲骨刻辞多属王室之物,内容涉及职官、刑法、军队、战争、田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疾病、天文历法、方国地理与宗教信仰等,极大地丰富了商代的史料,把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推了数百年,使商代历史从传说的迷雾中解脱出来,成为有文字可查的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