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中华先祖~春秋战国-中华先祖+中华先祖-北京猿人-蓝田人与元谋人-早期智人-山顶洞——晚期智人-现代人起源——“单一地区起源说”与“多地区起源说”-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农业起源-中国北方旱地农业的起源-中国南方稻作农业的起源-中国南北两个农业体系的形成-农业发展与聚落的产生+文明起源-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少有的原生性文明-文明的温床:两大农业区的形成-多元一体有核心的中国文明-史前社会的文明化进程-邦国时代-陶寺文化遗址-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古史传说-三皇五帝与疑古思潮-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盘古和女娲-三皇神话-五帝传说-古史传说与考古学实证的有机结合+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夏王朝觅踪-“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历史性转变-二里头文化、新砦文化和部分河南龙山文化-夏代考古——二里头文化-夏代考古——新砦文化-夏代考古——王城岗文化-夏文化探讨+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殷商兴亡-商朝历史在出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的起源-商汤伐夏-商代早期的都城-盘庚迁殷-商朝的极盛时期——中国上古文明的高峰-纣王当政——商王朝走到了历史尽头-商代文明-武王克商-古公亶父迁居周原-迁都丰邑,完成克商的准备-武王克商的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牧野之战-小邦周打败大邑商的历史启示-商代经济-商代的政治制度-等级森严的商代社会-规模宏大的宫廷建筑-商代的文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代的宗教-商代的科技-商代的艺术-辉煌的青铜文明+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周公摄政-周王室的衰落-春秋争霸-孔子-吾少也贱,多能鄙事-仁与礼的坚守与变通-难以实现的“天下大同”-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的宦游生涯-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列国变法-战国七雄-诸子百家

石家河文化

2020年6月10日 字数:1169 来源:中国通史 作者:卜宪群 提供人:xionghao59......

石家河文化。

长江中游地区在传说中是所谓苗蛮集团的地盘,龙山时代属石家河文化,它因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以江汉平原中部为中心的地区,其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目前发现的石家河文化遗址估计近千处,尤其是天门市石家河镇北最为密集,在约三四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四十余处遗址,在此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石家河遗址群。

石家河文化遗址

截至目前,石家河文化已经发现的城址有十八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石家河城,面积约一百二十万平方米。学者一般都认为,石家河城址的主要使用年代和繁盛期在石家河文化早中期。从石家河城附近的罗家柏岭和肖家屋脊等遗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大型建筑遗迹、成批的玉器、残铜片和炼铜原料(孔雀石)及铜渣等遗物来看,这一时期的石家河城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石家河文化玉面人

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富有特色,目前已发现数百件,多出自瓮棺葬中。其中,在石家河的罗家柏岭遗址和肖家屋脊遗址以及澧县孙家岗遗址均发现了大量玉人头像牌饰和坠饰、蝉形饰、龙形饰、凤形饰、璧、管、环等装饰品。这些玉器颜色艳丽、形象生动。特别是玉雕人头像,头戴人字形冠,两耳上有弯角形装饰,口吐獠牙,可能是当时的神人或巫师的形象反映。玉器制作已采用了切割、雕琢、钻孔和抛光等工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石家河文化中很可能已出现了专门的制玉手工业。

烧制的陶塑艺术品之多也是石家河文化的一大显著特征。仅1978—1987年在邓家湾遗址的三次发掘中就出土了数千件陶塑艺术品,其种类除人像外,以动物和家禽、家畜形象最多,包括鸟、象、猴、龟、鱼和鸡、鸭、狗、猪、羊、牛等。

在肖家屋脊还发现有石家河文化早期的刻画符号四十一个,多数是陶器烧前刻画上的,少数为陶器烧后刻画的,符号有牛角形、山字形、圆圈、菱形、高圈足杯形等九种。

石家河文化陶塑动物

冶炼金属器是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石家河文化已使用了铜器。在邓家湾和肖家屋脊遗址都发现过绿松石(孔雀石)铜矿石块,特别是在罗家柏岭遗址出土了五件残铜片,为研究这一文化铜的冶炼和使用提供了重要证据。

石家河文化社会的宏观结构与良渚文化社会有相似之处。墓葬有显著的分化现象,小墓一贫如洗,大墓富丽堂皇。如肖家屋脊的M7为一座大型土坑墓,墓口长3.2米、头端宽1.8米、足端宽2.4米、深约1米,男性单人二次葬,无葬具,有二层台。随葬陶、石器一百零三件,包括大量的水器、食器和酒器,还有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石钺一件。

到了石家河文化中期以后,长江中游地区的城址包括石家河那样的大城,几乎全部废掉了。存续下来的所谓后石家河文化,融进了大量来自中原地区的影响。再以后,竟连人的踪迹也难以见到了,这种萧条一直持续到商周时期,当地的社会才再度复兴,不过,石家河文明的衰落比良渚文化要晚二三百年的光景。关于衰落的原因,有人认为与水患有关,但是,应该看到,石家河文化的前身——屈家岭文化时期,长江中游文化大举进攻中原,以致河南西南部一些原为仰韶文化的地盘,被屈家岭文化所抢占。这个势头一直持续到石家河文化中期,但是,此后,一度被屈家岭文化扩张占据的地盘,又重新被中原文化覆盖。这与传说中的“禹征三苗”如此相符,看来,长江中游文化的衰落也与中原文化的南下有关。

龙山时代 / 陶寺文化 / 龙山文化 / 良渚文化 / 石家河文化 / 中原龙山文化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