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柏舟
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是出国以后。那天我在网上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在性取向那个问题中,它提到了第四个选项“Asexuality(无性恋)”。当时感到很好奇,填完问卷后,就去查询了相关资料,后来就不得不确定,自己就是那个少数的一份子。
对于无性恋的定义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这群人,感受不到性吸引。而所谓性吸引,指的是有性恋者的一种感觉,会让他们想要和另一人发生性接触。说实话,这个概念很多时候都遭到人们的质疑,甚至会有许多侮辱性的言论,因为大概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很不可思议。
但是不渴望性,并不代表没有感情。
我曾经有一个男朋友,和他在一起时间长了之后,话题就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性,虽然自己没有那种需求,但为了让他有一份正常的恋情,我还是愿意妥协。但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不寻常很不正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身体有毛病,甚至怀疑自己有所残缺。
可是,我的身体机能的确是正常的,该有的反应都有,只不过我的心理上,没有那种主观的欲望。
后来在意识到自己的取向之后,最深的感觉是,心里轻松了不少吧,有了一种归属感,也没了曾经那种隐隐的自卑。最开始的那几天,很多时候都在刷AVEN(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network,全球最大的无性恋网上论坛),在上面找到了许多同伴,其中还有一位和我在同一个社区。也在油管上看了许多视频,加入了无性恋的贴吧和豆瓣小组。
了解了更多后,感觉就是,无性恋的确是一个很被忽视、接受度远不如对LGBT接受度的群体。刷AVEN的时候,就看见有人说,无性恋大概是唯一一个在骄傲大游行中被说教的群体,他们会劝我们早点治愈自己的这种倾向。
而著名的判断性取向的金赛七点量度,打分从0到6,0代表完全的异性恋,6代表完全的同性恋,但是无性恋,却不在这套量度之中。最早讨论无性恋这部分群体的是美国生物学家、性学家Kinsey,他将无性恋编号为X.
就如同性恋不能被“治愈”一样,无性恋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选择,只不过即使在性别取向的色谱中,不是彩虹色,而是灰色。
大概也有学校氛围的缘故,我开始正视自己的身份。我们学校有一个相关的社团,也有同学会办一些讲座,有了同伴的支持,我变得更加自信,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并非病态,从而在很多人际交往中,都能够坦然的说出自己的取向。
但我还是遭到了许多质疑,有人问我是不是只不过因为还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也有人问我是不是性冷淡,之后再苦口婆心的告诉我性冷淡是可治愈的;还有人的问题很无礼,说“你是不是从来没做过爱?打不打算和我试试?”
曾经我对这些观念的来由十分不解,后来看了一部分析很透彻的纪录片后才逐渐明白问题的根本所在。
那部纪录片里面有这样一个概念:如果性是担心伴侣离开自己,这就成了性活跃的义务。而人们从小就在接受一种导向,认为性活跃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性是人性的一部分,并且与亲密关系密不可分,一个人必然会体验性。
当时看见那个概念,我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当初为何会为了男友而做出妥协。因为在我所接受的观念中,性是恋爱中顺理成章的东西,我从来就没想过,我可以不勉强自己,可以对性说不。
而在当今的世界上,存在许多过度性暗示的市场营销。但假如你从无性恋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可能会觉得,我们的文化充斥着各种奇怪的性元素。
我开始逐渐明白,对性活跃义务的观点提出异议能使每个人都受益,可以使许多不是无性恋的人能够受益于认识到浪漫关系不一定要涉及性关系,去明白每个人都有对性说不的权利。从而通过这种方式定义,让一个人能更自由地去看待一段感情和自己的生活。
即使我不想发生性行为,我也不应该因此感觉自己残缺不全、做错了事。
在想清楚这些后,我才开始真正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
至于家人的态度,我爸妈根本就不理解无性恋这个群体的存在。我的家境很普通,父母住在一个十八线的小县城,母亲是医生父亲是老师。当初和男友分手的很大原因在于,我父母一再催婚,而他也想快点结婚,但是我,却难以忍受那样的生活。我不想我的人生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就落入死水一潭的境地。
出国读研用的是自己工作了五六年的存款,我曾经在上海一个教育机构当雅思口语老师,如今在美国读金融。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很注意自己的财务管理,由此才实现了自己留学的梦想。虽然当初存钱的时候,为了安父母的心,借口是自己在存房子首付。
如今父母还是很不理解我出国折腾的选择,大概在他们眼中,最好的地方就是他们居住的那个小城。每次联系问得最多的话也是什么时候回国、找到对象没有。我有时候会觉得悲哀,大概自己一辈子都不能成为他们眼中“正常”的人,结婚生子度过这一生。但是我没有后悔过自己离开的选择,甚至感谢自己当初那份孤注一掷的勇气,毕竟假如不离开,可能我一辈子都会活在怀疑自己有残缺的阴影里,也无法发现真正的自我、接受真正的自我。
按1%的比例来看,全世界约有7000万无性恋者,我很庆幸,自己是其中觉醒了的一个。我还是会竭尽所能孝敬爸妈,只是很遗憾,我大概不可能如他们的期望那样活。
而如今,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这个群体能够被逐渐了解。有些时候,我会参与学校社团的一些活动,去参加游行,在AVEN捐钱维护服务器等等等等。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你可以不为自己缺乏性取向或者缺乏性欲所困扰,应当接受自己,而不是寻求所谓“治疗”。无性恋不需要被矫正。
我的右手中指有一枚黑色的戒指,这是圈子里的一种约定俗成,暗示自己无性恋者的身份。对于未来,我还是持开放的态度,自己或许会遇到爱情。
但是下一次,我一定会勇敢的告诉那个人,我是一个无性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