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提问+学会提问是涤清本质源泉-“学会提问”,「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源泉」-为什么说“学会提问”比得到答案更重要?-真正厉害的人,是怎么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提问提的好,人类多思考?+为什么厉害的人提问都能一语中的?4个提问套路送给你-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7个问题抽屉,快速提升精准提问力-好问题,就是能带来“下一步行动”的问题-5why分析法一丰田的问题分析法+提问的艺术:为什么你该这样问-引言 答得好不如问得好-第一篇 商业篇-01 不要滔滔不绝,却忘了客户的感受-02 四个问题,助你突破销售-03 这是真正的使命,还是你的一己私欲-04 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05 用封闭式问题摆脱兜圈子的烦恼-06 用能引发互动的问题避开陈词滥调-07 聆听,而非越俎代庖-08 要去解决问题,而不要去消除批评-五个“为什么”探寻对方的真实需求-10 打破会议拖延顽症-11 彼得·德鲁克的“五个最重要的问题”-12 客户的利益与价值息息相-让初次会面变得更有效-第二篇 人际交往篇-13 每个人都渴望被聆听-14 以最直接的问题洞悉对方最真实的欲望-15 追根溯源的问题往往最有力-16 从头开始或许就是峰回路转之时-17 用满足感开启更多的秘密-18 像关心自己的梦想一样关心他人的梦想-19 对话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20 从他人内心感悟中学习-21 人们真的了解你吗-22 打动人心的问题犹如射进黑暗之屋的光-23 找到打开心灵的密钥-24 与人分享他们最值得珍惜的一刻-我的人际交往笔记: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第三篇 人生篇-25 坚持站在问题的核心处-26 像苏格拉底一样思考-27 参透为何,一切事才能迎刃而解-28 用加减法,帮助对方做出选择-29 静思会带来更有效的行动-30 引导他人认清自己的角色-31 给自己写个讣告,你才知道想过怎样的人生-32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就怎样对待别人吧-33 把每一天都当作余生来度过-我的人生启示:提问笔记获得更多人生智慧-提问的艺术:结语-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学会提问:前言+第1章 学会提出好问题-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亲自动手才更有乐趣-也许我们根本就问错了问题-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第2章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是什么”问题和“应不应该”问题-他到底在说什么啊-他想让我相信什么结论-找到结论有线索可循-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3章 理由是什么-他为什么相信这个观点-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成型-先有理由,再有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4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让人捉摸不透的多义词-检查有没有歧义-看看上下文,这才是它的真实含义-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的思维短路-来,做做思维体操+第5章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到哪儿去找假设-两种价值观冲突时宁可要哪个-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一个例子:关于竞争与合作的争论-价值观及其相对性-找到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来,做做思维体操+第6章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推理理由谬误百出-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愚弄人的循环论证-推理错误小汇总-来,做做思维体操+第7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我为什么要相信它-事实断言可靠吗-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吗-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吗-当事人证词作为证据可靠吗-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吗-来,做做思维体操+第8章 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吗-研究结果能采用吗-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吗-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吗-一个例子:对取消终身教职的批判性评价-类比作为证据可靠吗-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来,做做思维体操+第9章 有没有替代原因-有果必有因-找到更多的替代原因-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在这之后”不等于“因为这个”-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哪个原因更合理-发掘潜在的原因-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0章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令人困惑的平均值-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省略数据也是欺骗-表述方式不同效果更加动人-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1章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找到常见类型的重要信息的一些提示-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来,做做思维体操+第12章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各种假设和多个结论-两面还是多面-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来,做做思维体操-学会提问:最后的话-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第七版)

先有理由,再有结论

2020年6月21日 字数:1957 来源:学会提问(原书第10版) 作者:[美]尼尔·布朗 提供人:jiaoqiao57......

先有理由,再有结论

我们在第1章中警告过你有关弱势批判性思维的危险。当有人持有一个观点而被你诘问得理屈词穷时,你会发现他好像是在编造新的理由(甚至是当场编造)来捍卫他先前的观点,这时你用来警惕弱势批判性思维的警铃就该响声大作了。当有人急于和你分享他的观点,好像这是确凿无疑的结论,而一旦他被问及有哪些理由时就变得一脸茫然或恼羞成怒,那很有可能也是弱势批判性思维惹的祸。

毫无疑问,你本来就有一大堆看法,当你遭遇争议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你的原始结论。随着你对理由的重要性日渐推崇,你会经常性地期望那些结论能在支撑其理由的基础上屹立不倒或是轰然倒塌。随着你充分思考各种支撑理由及其内在含义,你将逐步得出最为稳妥和扎实的结论。

在这一点上你必须要做自己的审查官。在寻找金子的时候你必须不停摇晃自己的淘金盘。要竭力避免“逆向逻辑”或“反向推理”,这样做的理由不过是追加的一记马后炮而已,它们会随着你的结论而变化。理想的做法是,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

在学术写作方面你的推理能力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概述你的理由并为之辩护常常占据你的文章相当大的篇幅。而你的理由扎不扎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说服你的读者。因为理由至关重要,所以作者在写作前和写作中都要特别注意理由。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以下几点建议。

在作出结论前要探究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

在本章前一部分,我们奉劝你不要使用“逆向逻辑”或者“反向推理”。相反,一个关心批判性思维的作者会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种种理由并掂量它们的分量,然后才会做出结论。

在开始写作一篇文章之前,你需要投入的研究精力会因文章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情况下,你选定了一个论题作为你的写作任务,而你对这一论题所知甚少,需要从零开始去着手研究。例如,你可能在准备第一堂美术课的时候无意间读到对现代舞蹈家和编导阿尔文·艾利(Alvin Ailey,1931——)的简介,撩起了你的兴致,你决定写一篇文章来讨论他,并利用这个机会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知识。而在其他情况下,你手边已经有了一点背景资料然后才开始自己的研究项目。你甚至会选择一个项目,只因自己终身对其兴趣不减。比如说你对原版的《星球大战》一直充满激情,因此决定好好利用自己对它的兴趣来作为一个研究项目的跳板。

也许你已经是个崭露头角的专家,熟知《星球大战》、美式轮滑或计算机科幻文学,很可能你自以为不需要再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了,但我们希望你能三思而行。哪怕你过去已经对这一论题下过工夫研究,你还是应该去探究其他可能存在的理由。一方面,你之前的研究也许是在你还未决定采用批判性思维标准的时候进行的,因此有可能显得武断和片面。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以前的研究也许开展得并不正规,没有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挖掘众多的理由和证据。还有一个原因你应该去探究其他可能存在的理由,那就是你之前的研究很可能已经跟不上形势和潮流了。

在21世纪,要探究潜在的理由,作者常采取的第一步行动就是一头扎进谷歌或其他常用搜索引擎里。虽然搜索引擎提供了难以置信的宝贵资源,如谷歌会为你提供424 000条有关阿尔文·艾利的搜索结果,或6 050 000条关于计算机科幻文学的结果,但很显然常用的搜索引擎通常范围太大而显得过于笼统,难以派上大用场。我们希望能为你提供几个建议,这样你的搜索就不会止于搜索引擎。

找到涵盖你的论题的主要刊物

如果你的论题是利用当前时事来探究政治或社会问题,比如公立教育改革或反恐战争,那就应当从主要的新闻出版物着手。《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都是美国读者看得最多的报纸。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会订阅这些报纸。专业性的数据库(如LexisNexis)也允许你从中搜索和访问这些报纸和其他主要报刊上的文章。很多报纸的网站至少都能让你免费阅读其中的一部分文章,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那四份报纸。

几乎所有人们感兴趣的领域都有主要的出版刊物,从音乐(如《滚石》《音叉》和《旋转》杂志等)到商业(如《福布斯》《财富》和《彭博市场》等)无一例外。花点儿时间仔细研究一下涵盖你所选论题的几家主要出版物,这样你对当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就有了最新的知识。你也要全身心地投入这些辩论,了解是什么论题吸引了其他论者的注意力至今尚无定论。你还可以利用你找到的文章作为跳板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例如,假设你对特拉华州2010年参议院选举的茶党候选人克里斯汀·奥唐奈(Christine O'Donnell)的资格大感兴趣,在读过奥唐奈坦承自己年轻时曾“偶尔练习过巫术”以后,你决定要探究一下这个论题:“候选人的个人经历应在多大程度上对选民构成影响?”

帮助读者确定你的理由

当你写作或演说的时候,你一定会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读者或听众。他们需要清楚地了解你的结论是什么,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你就要公开列举你的理由。

在特定的句子里尽量使用指示词和短语来帮助读者找到你的理由。有些词会向读者发出明确信号,告诉他们“以下是我的一个理由”,为了帮你在阅读中找到作者的理由,本章前面部分我们已经为你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指示词。

另一个帮助读者找到理由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一份蓝本。所谓蓝本,就是相关文章或演说的提纲或内容梗概。你可以在文章一开始就简要介绍下你的理由,列出文章的提纲。这样读者就会知道从这篇文章里能获得什么信息。

理由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