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借用与短视(4)

2020年6月24日  来源: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作者:(美)穆来纳森,沙菲尔 提供人:jiaoqiao57......

在这一实验的另一个版本中,我们重建了与桑德拉的体验非常类似的工薪日贷款陷阱。《家庭问答》中的“穷人”就像工薪日借贷人一样,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欠下的时间债从下一轮开始偿还,使得下一轮游戏的时间比这一轮要稍短一些。就这样,每轮游戏的时间越缩越短,玩家们越发感觉到了借用更多秒数的需要。从游戏之初就开始借用的“穷人”,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因为时间紧迫,他们来不及给出什么高明的答案,于是就只能去借用更多的时间。而且,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偿还之前借用的时间和利息。与之前一样,在拥有借用能力时,“穷人”的成绩会差许多,根本无法与没有借用能力时的成绩相提并论;而“富人”在借与不借时的发挥都不会受影响。

这一研究显示的是稀缺状态下成败之间的紧密联系。《家庭问答》的参赛选手在成效最高、精神最投入、感觉最需要更多时间时,会借用最多的时间。从某个角度讲,他们的借用行为没有错,因为他们之后有能力去偿还现在多出来的时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他们的借用行为却是错误的,因为偿还借用时间的同时,他们还需要偿还利息。他们用管窥心态注意到的利益,是现在真的需要那多出来的几秒钟时间,所以借用是正确的。他们的错误在于忽略了“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现在多用几秒钟,会让我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值得注意的是,“穷人”和“富人”在非常有成效和感觉时间紧迫时,都会采取借用手段。只不过因为“穷人”拥有的秒数少,所以会比“富人”更加频繁地借用罢了。

为什么“穷人”会更加频繁地借用呢?这是由于管窥心态使然,还是有其他影响因素?也许时间压力会导致人们在恐慌之下采取借用手段。毕竟,没人会每天都面临15秒钟内给出答案的紧张状况。我们在其他一些环境中对这些结论进行了复制。在第1章中讲到的《愤怒的蓝莓》游戏中,我们也赋予了实验对象借用的能力。我们发现,“蓝莓穷光蛋”们虽然没有时间压力,但也借用了更多蓝莓,并因而反受其害。不过,专注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每次射击所用时间更长的人,借用的可能性更高。越是投入,借用的越多。我们在许多类似的游戏中都尝试过这种实验,得到的结果都一样:无论稀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会导致借用。

抑或,我们的结论源于普遍的短视。举例来说,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会就“此时此刻”怀有偏见,并将这种现象称为“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或“现时偏见”。我们会将未来的利益作为代价,过高地估计即刻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坚持储蓄、去健身房锻炼、提早报税存在难度的原因。现时偏见也会引起借用。穷人之所以会借用,也许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更强的现时偏见。事实上,有人曾利用这一理论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借贷行为。在我们进行的研究中,实验对象是被随机分配成“穷人”的,他们与实验中“富人”的唯一区别就在于,掷硬币时一个是正面,一个是反面。研究中的贫富两组应该表现出同等的现时偏见。事实上,若想在贫富两组的个体差异层面对短视思维进行分析,无论是分析现时偏见还是其他因素,都需要对稀缺如何在当下的环境中导致借用这个问题进行解释。而在这个环境中,“穷人”与“富人”是随机分配的,彼此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差异。

借用 / 短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