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稀缺状态下,我们会产生管窥心态。当稀缺成为带宽负担时,我们会对当下更加关注,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借用行为。而当我们借用时,就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这样一来,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会因管窥负担而丧失。
为讨得生活必需品而不停地艰苦奋战,这样的日子毫无希望可言。若鼓起勇气展望未来,我们能想到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自己气馁。
——雅各布·里斯(Jacob Riis)
《另一半人怎样生活》(How the Other Half Lives)作者
美 国车主贷款责任贷款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ble Lending)近期颁布了一份报告,其中讲到了桑德拉·哈里斯(Sandra Harris)的故事。
桑德拉还是学生时,曾参与了一项针对低收入家庭的“领先”儿童发展项目。现在,她在新汉诺威小镇的“领先”项目理事会中负责管理工作。2003年,她被雇主北卡罗来纳大学威明顿分校评选为年度优秀员工,还在WMNX电台主持了一档广播节目,算是威明顿当地的名人。但光鲜的外表不能代表全部:她丈夫曾是一名行政主厨(executive chef),最近却失业;夫妻俩本来一直能提前一个月支付房租和各项账单,但现在手头却有些吃紧;他们的汽车保险眼看就要到期了,却没钱续保。
后来,桑德拉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申请工薪日贷款(payday loan)。这个贷款的理念很简单:先通过贷款拿到现金,几周后发薪水时,再偿还贷款,支付手续费。这正是她所需要的服务。她用贷款续了汽车保险。到了下一个发薪日时,桑德拉就有能力还清这笔小额贷款,并支付50美元的手续费。
工薪日贷款顾问对桑德拉说:“你可以接着贷款。”于是桑德拉想到她还没有支付电费账单,便说:“你说的没错,我的确有这个需要。”
桑德拉就这样拉起了一条贷款链条。第二个月也不比第一个月轻松。她手头可以周转的钱变得更少了。因为需要支付手续费,所以她签下的贷款数额变得越来越大。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她不断去贷款,然后再用新的贷款来偿付之前的贷款。有的月份,她甚至连手续费都支付不起。
几次延期还款后,第一位借款商提出了贷款全额偿付的要求。桑德拉没有能力偿还,于是找到了另一家工薪日贷款商“急钱服务公司”,贷了一笔钱,以偿还第一位贷款商的贷款。就这样,她越陷越深。短短6个月时间,桑德拉就要同时为6笔不同的工薪日贷款支付滞纳金。2003年6月,桑德拉和她丈夫差点就被房东从他们居住了6年的公寓中驱逐出去。桑德拉写道:“我们就是在用一笔贷款偿还另一笔贷款,后来手续费涨到了每个月495~600美元,我们就只能支付手续费,再没有能力偿还本金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至少6个月时间。这些钱并不能让夫妻俩过上奢侈的生活。桑德拉说:“人们总觉得你是挥霍无度才去借钱的。”但她并没有用这些钱买衣服,而是在支付账单。一直以来,桑德拉都勤勤恳恳,在艰难的日子里努力管理着家庭的收支。
后来,桑德拉的支票开始被退回,汽车也被收回了。她提高了免税额度,这样就能有多一点的钱去支付账单,结果却欠下了数千美元的退缴税。最后,她破产了。在广播电台值班的时候,她总在休息时悄悄擦眼泪。
“我不是一个轻易掉眼泪的人。”桑德拉说。
调查数据显示,桑德拉的情况非常典型。2006年,全美共有23000多家工薪日贷款的分支机构,比全部麦当劳(12000家)和星巴克(差不多9000家)加在一起还要多。桑德拉延期偿付贷款、积压手续费的这类行为也十分常见。所有工薪日贷款的3/4都来自延期偿付,最终形成了每年高达35亿美元的手续费。
为什么那些缺钱的人会选择他们根本偿还不起的极端贷款类型?为什么他们一开始就放任自己走上这条不归路?这类问题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一场辩论,不是关于个人责任的重要性,就是关于商家如何不择手段地将低收入人群作为捕猎目标,随后引发出关于穷人目光短浅和财务知识教育必要性的讨论。支持消费者的一方会为工薪日贷款行业的存在而痛心疾首,他们认为这一行业掠夺成性,并敦促相关机构叫停这些贷款。还有一些人认为,如果真的有需求,如果真的能贷到款,无论利息多高,总比没有要好。我们讲桑德拉的例子,并不是因为我们想参与这场激烈的讨论,而是因为这种现实与稀缺有着重要关联。
问题不仅仅在于工薪日贷款。缺钱的人会想尽各种方法借钱,不仅限于工薪日贷款。他们通过迟还账单来“借钱”。在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中,6户人家中就有1户会在任意一年至少迟还一份账单。这种情况的极端表现就是重装费。一项研究发现,最贫穷家庭中有18%都曾有过电话停机的经历,10%曾在12个月内停水停电。因无法支付账单而被停机,之后为了重新开通电话服务而缴纳了40美元的费用,就像一开始为了在拿到薪水之前紧急周转而贷款,并为此缴纳40美元手续费一样。199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认为,在穷人的年收入中,近5%都用在了重装费、滞纳金等费用上。而我们估计,与当时相比,这一费用的比例现在早已出现了大幅提升。桑德拉·哈里斯也“借钱”了,一开始是通过减少扣缴税款,后来就演变成了迟交税款。世界各地的穷人都会借钱,通常都是向那些非正规的放贷机构借钱,而这些机构的贷款利息和工薪日贷款商的一样高,有时甚至更高。尽管如此,穷人们依旧要支付这一利息,且不只一次,而是持续性的支付,他们就这样踏上了滚雪球般的债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