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朝 > 十国 > 五代 > 唐朝 > 隋朝 > 南北朝 > 晋朝 > 三国 > 东汉 > 西汉 > 秦朝 > 周朝 > 东周 > 春秋 > 管仲 > 韩非
  • 精选
  • 会员

法·术·势——权力的实质——执“二柄”之势

2019年11月17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soucai22......

权力的实质——执“二柄”之势(1)

提要:

拥有权势的君王,就好像一只凶猛的老虎,而老虎降服狗的原因,是老虎有爪子和牙齿,同样,君王之所以有权力,在于牢牢把握“二柄”。如果老虎的爪子和牙齿都没有了,它就是一只大猫,狗有了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那么老虎就被这只狗降服了。君王不掌握“二柄”,他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臣子掌握了“二柄”的权力,那么君王就被臣子架空了,乖乖听从臣子的话。这段话不禁让人想起希腊哲学家安底斯尼斯(Antistheness)的一个寓言:“当兔子在百兽大会上高声疾呼平等的时候,狮子反驳说——你有爪牙吗?”

打蛇打七寸,制其一点、控制全身——这些攻击性原理,原立足于攻击对象自身的弱点。当政治找到了人性的弱点时,就有了驾驭人性的办法。尽管政治在某些时候是极为卑劣和血腥的,但倘没有政治,人类的弱点足以导致人类的自我灭亡。

——题记

对权力问题,西方政治学界多有论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权力是“一个人或一些人在某一社会活动中,甚至是在不顾其他参与这种行动的人进行抵抗的情况下实现自己意志的可能性”。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认为:权力是“获得未来任何明显利益的当前手段”。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认为:权力是“预期效果的产生”。丹尼斯·朗(Dennis HWrong)认为:“权力是某些人对他人产生预期效果的能力。”以上几种对权力的解释虽然着眼点不同,但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权力的共同特性,即:权力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控制性的力量,借助这种力量可以实现自己的意图。

尽管西方政治学家认识到权力是一种力量,却没有深入探究权力之所以能成为力量的原因。力量原本是自然科学的词汇,经典力学理论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已经解释了宏观物质世界力量的来源和成因问题。但是,在社会、人群中,为什么会发生一个人或一群人,比另外一个人或另外一群人更有力量,却不能用物理领域的经典力学理论解释——我和你同样是人,凭什么我一定听你的话,按照你的要求做事?

韩非子深刻回答了权力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具有强制性、控制性力量的原因。他认为,既然这个世界是屈服于有力者,既然人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那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屈服于权力的秘密就在于——权力具有决定所有人利害的力量。

在韩非子看来,“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韩非子·二柄》)。统治阶层管理国家所采用的手段,不过是两种:刑、德。刑就是杀戮,可引申为政治权力对民众施加的一切惩罚和伤害的形式,是对民众言行的禁止;德就是奖赏,可引申为政治权力对民众给予的一切奖赏与利益的形式,是对民众言行的允许。因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民众害怕被诛杀、伤害的惩罚,而乐意去做得到奖赏、利益的事情,那么法令规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可以得到遵守了。只要领导者能牢固地掌握刑罚和奖赏的权力,那么命令就能贯彻执行,法令就可以使人们严格遵守,他的统治意志就可以得到实现。

更进一步的,韩非子认为,君王和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刑德的力量:

权力的实质——执“二柄”之势(2)

普通人+二柄=君王

普通人掌握了这两种权柄,人们就会畏惧他的惩罚而归顺他的奖赏了。

君王-二柄=普通人

如果君王不是把奖赏和刑罚的权力由自己掌握,而是听任臣下实行奖赏和刑罚,那么一个国家的人都会畏惧大臣而轻视君王,归顺大臣而抛弃君王了。这就是君王失去刑和赏的权力成为普通人的原因。

韩非子认为,拥有权势的君王,就好像一只凶猛的老虎,而老虎降服狗的原因,是老虎有爪子和牙齿。同样,君王之所以有权力,在于牢牢把握“二柄”。如果老虎的爪子和牙齿都没有了,它就是一只大猫,狗有了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那么老虎就被这只狗降服了。君王不掌握“二柄”,他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臣子掌握了“二柄”的权力,那么君王就被臣子架空了,乖乖听从臣子的话:

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韩非子·二柄》)

这段话不禁让人想起希腊哲学家安底斯尼斯(Antistheness)的一个寓言:“当兔子在百兽大会上高声疾呼平等的时候,狮子反驳说——你有爪牙吗?”

“二柄”是法家思想“势”治理论的最精髓、最核心、最紧要、最关键的抽象概括。一切权力形式之所以能对人产生强制性、控制性的力量,最终要归结到制约人性的趋利避害上面,权力的一切最终实现方法就是“二柄”。这是韩非子对政治思想中“权力”实质的深刻把握,可谓抓住了问题的要害。

“柄”,原意指“器物的把儿”,是用来拿起器物的地方。比如端起做饭用的锅时,需要抓住锅两边的把手,这把手就是“柄”。如果做饭用的锅是两边各有一个把手,你必须两只手各抓一个把手,这样锅才能提起来,而且你要端平这两个把手,否则,锅里的饭菜就会因为锅的倾覆而流出来,白白浪费掉了。韩非子说的“二柄”,就是指权力有两个“把手”,需要把这“二柄”——刑、德,全都牢牢掌握住,权力才不至于倾覆。

中国政治史上曾经有过这样血淋淋的事例。周文王和姜太公“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史记》卷三十二《齐大公世家第二》),结果天下归心,“三分天下有其二”(《论语·泰伯》),武王伐纣后,商纣王自焚,家国破灭。韩非子在《二柄》篇中记载:田常经常向齐简公请求给一些人官爵,还把国库中的粮食用大斗装着施舍给老百姓,这样齐简公就失去了奖赏的权力,最后被弑杀了。子罕对宋国国君要求给他惩罚人的权力,百姓惧怕子罕而轻视宋国国君,结果国君也遭到弑杀。在本书第一章中讲到,赵高蒙蔽胡亥“擅利擅害”掌握了“二柄”,李斯忠谏被赵高灭三族,胡亥最后被赵高弑杀。

“二柄”是法家“势”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势”理论得以建立的根基。所谓“势”,就是政治权力和地位。法家对“势”的关注点是如何巩固权力和地位。

慎子曾对“势”的重要性做过相当深入的研究,他说:

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也。(《韩非子·难势》篇转引慎子言)

权力的实质——执“二柄”之势(3)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飞龙乘云,螣蛇游雾,一旦云停雾散,飞龙和螣蛇就与蚯蚓、蚂蚁一样,这是因为它们丧失了先前的依靠。贤者之所以屈服于不贤者之下,是因为手中权力和地位低下的缘故;而不贤者之所以能屈服贤者,则是因为他们权力重和地位高。如果尧是一个普通人,他就连三个人也不能治理;而桀身为天子,就能动乱天下。根据这一点,我就知道,(治理国家)权力和地位是必须要依赖的,而依靠贤明和智慧(治国)不值得追求。不是强弓射出的箭却很远,是因为风的助力;人无才智而命令却可以执行,是因为众人的服从。尧以普通人的身份教导百姓,百姓不会服从;但当他成为君王,就可以主宰天下,令行禁止。可见贤与智并不能服众,而权势和地位足以让贤者屈服。

慎子对“势”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的。《论语·乡党》篇中,对孔子的描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慎子的观点: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走进朝廷的门,恭敬谨慎的样子,好像难以容身。不在朝廷中门站立,走路不踏门槛。经过君王的座位,面色矜持庄重,脚步加快,说话也好像气力不足。走上堂的时候,提起衣服下摆,恭敬谨慎,屏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走出朝廷门,走下一层台阶,脸上便放松些。走完了最后一层台阶,便加快了脚步,像鸟展开翅膀。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内心不安的样子。

这个描写,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孔子面对最高统治者心服口服的模样。韩非子在他的《五蠹》篇中就此评论说:

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

孔子是天下有名的圣人,他凭着自己美好的德行和明确的道义四处游说,天下人喜欢他的学说、赞美他的道义而为他奔走的只有七十人。这就是尊崇仁德的人少,能行道义的人难找的证明。天下如此之大,而为他奔走的人只有七十人,最后能做到仁义的只有他一人。鲁哀公,只是一个庸碌无能的君王,只因为有君王的权势就可以治理鲁国,国内的百姓没有不臣服他的。百姓本来就屈服于权势,权势确实容易征服民众,所以圣人孔子(因为没有权势)反而做臣民,而庸碌无能的鲁哀公做国君。仲尼并不是佩服哀公的仁义,而是屈服于哀公的权势。

如果说孔子是中国的第一圣人,那么,当时的国君一定不如他贤德,一定不如他治国理政的才能,一定不如他的道德教化,可是孔子却要对国君毕恭毕敬,听从国君的命令,不是因为国君比他更贤能,而是屈服于国君的权势。鲁哀公稳居君位,虽然庸劣愚蠢,也能让天下第一号圣人孔子拜倒在他的脚下,愚可治贤,这难道不是权势足以屈服贤者的最有力的证明吗?

有论者反驳说:孔子不惜折节卑膝,是为了实现“复礼”的政治理想,而不表明他真的屈服于权势。这样的观点固然可自圆其说,甚至可能是孔子的本意。但是,当我们把慎子的观点和孔子的做法相比照就会发现,慎子的观点显得更加深刻,孔子却没有抓住实施政治理想的根本,他是以人臣之表率来行“复礼”之理想。倘若以慎子的“势”理论为根基,孔子身居君王之位,他的“复礼”理想不是可以让天下人遵从吗?何必身怀绝学却“累累若丧家之犬”(《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到处遭遇那些贤德都不如他的君王的“闭门羹”,甚至还要对这些庸碌之才给予如此隆重严肃的礼仪?换言之,在那样的场合下,如果他不尊重国君,不行臣子之礼,即便是圣人,能够逃脱被君王降罪甚至杀戮的危险吗?

权力的实质——执“二柄”之势(4)

所以,韩非子说: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有势之与无势也。故短之临高也以位,不肖之制贤也以势。(《韩非子·功名》)

这就是说:如果有才能而没有权位,那么即使是贤能的人也不能制服无能的人。将一尺长的木头立在高山之上,就可以俯视千仞深的山涧,这并不是因为木头长,而是因为它的位置高。几万斤重的东西靠船就可以浮起来,几两重的东西没有船就会沉下去。这并不是因为几万斤轻些,几两倒反而重些,是因为借重了船的缘故。夏桀非常残暴,却能做天子,控制天下,不是因为他贤能,而是因为权势重;尧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就连三个家庭也不能管理,并不是没有才能,而是因为地位卑下,他们存在有权位和无权位的区别,所以才这样啊。

这些论述,都紧紧抓住了政治学中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掌握政治权力是实施一切政治活动的先决条件。应该说,这个把握实质、掌握精髓、抓住根本的政治观点,已经超越了时代,是政治学中的一个“铁律”。

但是,谦谦君子们往往对这种露骨的观点难以接受,在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就有坚持儒家思想的人对这种“势”治思想提出了质疑:

以尧之势以治天下也,其势何以异桀之势也——乱天下者也。夫势者,非能必使贤者用已,而不肖者不用已也。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而以威势之利济乱世之不肖人,则是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夫势者,便治而利乱者也。故《周书》曰:“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于势,是为虎傅翼也。桀、纣为高台深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乘肆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势之于治乱,本末有位也,而语专言势之足治天下者,则其智之所至者浅矣。……今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辔,以刑罚为鞭策,使尧舜御之则天下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则贤不肖相去远矣。(《韩非子·难势》)

这段话的意思是:用尧的权势可以治理好天下,那么尧的权势与扰乱天下的桀的权势有什么不同呢?权势,并不能保证让贤人独掌,而不让那些无能者使用。贤人使用权势,天下就得到治理,无能者使用权势,天下就动乱。从人群来划分,世上贤能的人少而不贤能的人多,如果权势方便了那些扰乱天下的不贤能者,那么,凭借权势扰乱天下的人就会居多,用权势来治理天下的人就很少。权势既有利于治理天下,也有利于扰乱天下。所以《周书》说:“勿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如果让不贤能的人得到权势,就是帮助老虎长翅膀,为虎作伥。夏桀、商纣造高台建酒池耗尽民力,设置炮烙酷刑残害人民生命,桀纣所以能做出这些放纵的行为,是因为有天子的威势作为他们的翅膀。如果桀纣是一介平民,还没有干完一件坏事,就要被处死了。权势是帮助人养成暴戾、贪婪之心和造成天下暴乱的最大祸患。权势对于天下的治理与混乱,本来就没有一定的联系,那些专讲权势能够治理好天下的人,他们的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也太肤浅了。……现在,如果把国家视为车,把权势视为马,把号令视为缰绳,把刑罚视为鞭子,让尧舜驾驭国家这部车则天下治,让桀纣驾驭则天下乱,可见贤人和不贤者治理国家,结果相去甚远。

这是非常鲜明的“贤人政治”思想。“人治”思想在质疑权力不可靠的同时,强调贤人掌握权势、治理国家是政治上的第一选择,是一切政治活动的前提和根本。这表明,儒家思想认为,国家离开贤人是不能得到治理的。贤人不掌握权位,权力就没有了正义性。

的确,如果像商纣王那样的人管理国家,真是百姓的劫难!《诗经·大雅·荡》篇借用周文王的口气责备商纣王说:

咨女殷商,可叹你这殷商,

而秉义类。你等忠义之臣。

强御多怼,招致奸恶毁谤,

流言以对。流言蜚语四起。

冠攘式内,盗寇内外分赃,

侯作侯祝,诅咒加害贤臣,

靡届靡究!无休无止栽赃!

这都是商纣王做的孽。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叫做纣,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纣这个人很聪明,也很有才能。他能言善辩,敏捷过人;体格魁梧,力大无比,能与猛兽搏斗。但是,他的聪明和才能不仅没有挽救商王朝的灭亡,反而加速了灭亡。这是因为,他的智慧和才能被用于吃喝玩乐,使他的暴君角色演得更加淋漓尽致。他上台以后,大建离宫别馆,恣意享乐。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台榭,搜集各地珍禽异兽,歌舞美女,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让许多裸体男女在这里互相追逐,作长夜之欢。为了填饱无穷的欲壑,纣王大肆搜刮民财,榨干了人民血汗。对于纣王的横征暴敛,连贵族也大为不满,商朝的“父师”对微子说:“降监殷民,用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现在我们的国王以杀戮和重刑大肆搜刮民财,虽然引起了民众的仇视而仍然不知停止。他一个人干出了种种罪恶,民众受尽了苦难而无处诉告。出自《尚书·微子》)更别说他制造炮烙之刑,剖叔父比干之心了。结果周王朝趁势兴起,周武王挥师东进,牧野之战,纣王军队纷纷倒戈,回头猛攻纣王,纣王狼狈逃离商都,来到他平日聚敛财富的鹿台,全身裹满了珍宝,跳进火堆自焚而死。这个暴君连同他多年搜刮的财富一起化为灰烬,落得可耻的下场。

慎子和反对慎子的人,都认为权势具有两面性——权势用好了可以天下大治,用不好就会天下大乱。慎子在肯定权势具有两面性的同时,认为权势可以控制一切,包括控制贤者,所以拥有权势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第一选择;反对慎子的人也肯定了权势具有两面性,但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权势具有两面性,所以权势是不可靠的,只有贤人最可靠、最重要;正是因为只有贤人才能有益于国家治理,所以,贤人政治才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第一选择。这实际是提出了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问题。

韩非子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