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门、“进入状态”、系统全面掌握一个话题——你需要主题化阅读和主题化内容管理

一、什么是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针对某一主题,大量阅读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信息,形成对该主题比较系统全面的整体认知,并在相关问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独立的评价和判断。

二、为什么要主题阅读?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追求快乐,如果把幸福和快乐当做一个正数值,那么人生的幸福就是把人生各个项目的得分数值进行加总,分值越高可能也就越幸福,所以人生的幸福就是提高每一个项目的正数值,同时要避免出现负数值,因为人生中的多个正数值,不一定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但那怕只有一个负数值也能让我们强烈地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人的一生将面临许多重大课题,这些课题就像人生路上的节点,固定和决定着人生的轨迹,每一个节点的不同选择都意味着不同的人生轨迹。这些课题就像接力赛,前面课题的解决效果直接影响到后面课题的展开,而幸福就是这一个个课题效用的总和,任何一个课题出现问题,都将直接拖累和摧毁后面的课题,甚至出现零值效用课题或负值效用课题,最终影响整个人生效用的总和——幸福。

在古代,每逢关键时刻、面临重大选择时都有专门的谋士为主人献计献策。

在今天,国家有专门的幕僚、智囊团、顾问,为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在重大问题、重大抉择时收集情报信息,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来保证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在企业,则有专门的情报部门、战略部门、顾问团队来保证战略的合理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但对个人来说,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却简陋的不堪入目。我们除了参考父母的分析,听听朋友或老师的建议,剩下的就只是自己本能的、随机的反应和选择,想起什么就是什么,怎么方便怎么来,有什么情绪就做什么选择,怎么高兴就怎么来,从来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计划,却老想着能够从随机应变中撞大运、中彩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老想着从结果角度安慰自己,却不从过程的角度激励、鞭策自己。

在人生的更加节点上,要想恰当地反应、正确地判断和选择,借助智囊团、专业的顾问和咨询专家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是比较奢侈的;借助父母、朋友和老师等他人的帮助虽然是可行的,也是最普遍的,无奈受限于个人专业知识的限制,可参考的价值也许并不大。此时,主题性阅读学习也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决定人生轨迹的关键时刻,对于自己来说,把它当做主题阅读的课题,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了解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对于做父母的来说,为不谙世事的子女在每个人生关卡进行有能力的指导,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主题阅读,提前对子女的人生轨迹进行干预和做好准备,也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核心内容。

对人生道路上的相关问题进行主题阅读,在关键节点对人生轨迹进行恰当地干预,是防止人生脱轨发生错误的最有效方法,要知道,人的一生所有问题都是没有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然后用几年或十几年、甚至一生来修补这个错误问题,这个恰当的时间就是人生的关键节点,这个恰当的事就是在这个关键节点所做的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通过软试错——即学习——的方式获取人生的借鉴和经验是是一种最经济的方式,而通过在现实世界中不断犯错、摔跤的方式来获取人生经验则是一种最不经济、成本最高的硬试错,硬试错的成本可以高到我们无力赔付,直到宣告人生破产。

所以,自己或做父母的自己有必要对人生关键节点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是唯一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个过程就是主题式阅读,就是主题式学习。

三、主题阅读是开启大脑思维的三大利器

主题阅读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方法,它的核心特点是在短时间内,集中时间和精力快速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人生几乎所有的成长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它的本质就是强制大脑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相关信息载入“缓存记忆区”,为“工作记忆区”进一步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一)、只有掌握系统全面的信息,才能真正开启思考,避免生物的本能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没有对大量相关信息的占有,大脑就不会开启真正的思考活动。大脑对有价值导向的新信息的思考,首先要将“长期记忆区”中相关的记忆信息载入“缓存记忆区”,然后对这些记忆信息进行全新的排列,使它的逻辑结构在思考目的的约束下实现思考的价值。显然,当“缓存记忆区”无法从“长期记忆区”载入更多的相关记忆信息时,这个对多个记忆信息的重新逻辑排列是无法进行的,这也是多数人无法充分思考、思维的真正原因。此时,如果借助主题阅读,短时间内将大量的相关的信息载入“缓存记忆区”,一方面避免了从“长期记忆区”检索记忆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充分性,另一方面依靠主题阅读这个外界辅助载入的信息质量更高——即通过主题阅读获取的信息更具有系统性、结构性,也就是主题阅读可以弥补大脑原有背景记忆信息的不准确、不充分。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大脑的真正思考是发生在两个以上信息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此时,要想选择必须有判断,要想有判断必须有分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三开始,事物才开始了多种可能的复杂演变,“三国演义”也就是因为有了三才有了错综复杂的变数。对于主题阅读而言,不同来源的信息总是从主题的某一个角度对该主题进行叙述或论述,这些叙述或论述总想通过自圆其说来说服读者的大脑,如果大脑只接触单一信息来源的某一角度信息,且原大脑的相关记忆信息如果不是记忆准确、结构清晰,则大脑极易被说服,洗脑、种草、传销都是这种道理。只有在短时间内,大量接触不同来源的主题信息,让这些不同来源的信息相互发生作用,相互进行说服,相互反对或赞成,最后通过去伪存真、通过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得到对该主题系统全面的理性认知。

(二)、主题阅读让“入门”、“开悟”不在是撞大运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把一些人在某一方面的擅长称之为天赋,即这个人在对某一类内容知道的比较多,理解的比较深,并且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创造性的认知。而把另一些从事与祖辈父辈相同领域工作的人称之为世家,意思是这些人在该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他的爷爷、他的爸爸也是干这个的。 从“大脑工作原理模型”来看,“世家”对一个人进入一个领域具有更好的入门优势,而天赋则是一个人在入门后获得了自由的加速度般的深入。

对任何一个新的领域或新的学科,都有属于自己的逻辑规律和语言表达规范,入门的第一步是对这门新学科所涉及的概念和惯用词汇背后的含义有着比较精准的理解。第二步是可以使用该领域的惯用词汇、概念及一些原理来思考一些问题和表达一些想法。大部分人对某些学科产生恐惧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对该领域学科的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就匆忙准备用这些概念和原理来解决问题了,积重难返,当问题越来越复杂时,他们终于无力应付,想要从头开始补习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时,急躁、短见和不能立竿见影终于摧毁了他们的意志力和信心,恐惧的心理障碍就此产生。

通过“大脑工作原理模型”可知,大脑对新信息的识别和解读必须借助大脑原有的背景记忆信息,所以,一个顺畅的学习过程要求学习内容必须符合2/8原则,即学习内容中80%的内容应该是熟悉、已知的,另外20%的内容应该是未知的,陌生的。未知部分比例过大,会造成为尝试的障碍,阻止好奇心的产生。已知部分比例过大,注意力集中将会发生困难,无法引起兴趣,不会产生好奇。所以一个内容要想维持兴趣,保持好奇心,必须80%是熟悉的、已知的,另外20%是未知的、陌生的。

完全的未知只会产生神秘和崇拜,完全的已知和熟悉只会产生麻木和熟视无睹。

很显然,学习内容符合2/8原则不适用于入门的阶段,在入门之后,符合2/8原则的内容可以形成学习效果的加速度,但在入门阶段,100%的内容几乎是陌生的。这时“世家”的优势便显现出来,出生在世家家庭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相关概念、惯用词汇,这些东西虽然他们并不明白、也不理解,但他们也没有压力,直到有一次父辈的某一则信息刺激、触发了他大脑中的类比推理思维,眼前的新信息与他大脑中原有的记忆信息在模式上发生了同构,借助原有的记忆信息对眼前的新信息进行了识别和解读,他对这则新信息产生了理解。一个全新的领域一旦有一则信息被理解,以此为基础,就开始发生裂变,理解更多的新信息,从此开始登堂入室,正式入门,也获得了思维的自由,即可以借助该领域的概念和惯用词汇自由地思考和表达。天才、天赋就是把这一过程走的更深入更彻底。

由上可知,“世家”对一个人入门所起的作用是提高接触相关信息的密度,最终提高大脑被触发、启发的概率,达到快速入门的效果。现实中还有一种是“高人”或“名师”的指点,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高人”或“名师”总能一语点醒梦中人。高人”或“名师”的居高临下式的一语中的就在于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信息可以触发唤醒执迷者大脑中最恰当的记忆信息来重新解读当前的迷局。

“世家”或高人的指点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主题阅读不需要这种运气和碰巧,主题阅读是将某一领域或某一主题的信息内容集中在一起,通过不断地尝试阅读该主题下的不同的信息内容,直到有一则信息内容触发我们大脑中原有的记忆信息,被理解和解读。这种高密度地接触相关的信息,就可以高概率地激发大脑中原有的记忆信息。通过一个信息点被理解被激发,更多的信息点被理解被激发,由点连线,由线带面,豁然开朗的大悟,我们有可能入门了,有可能产生兴趣了。

(三)、主题阅读协助大脑快速“进入状态”

在工作、学习或其他的活动中,我们经常用“进入工作状态”、“进入学习状态”、“进入状态”来形容大脑对当前指定活动的参与程度,“进入状态”意味着在较长时间内对指定的信息内容保持较高速度的处理状态。

在《“缓存记忆区”的记忆信息置换速度——影响大脑运行效率》中我们分析过,“缓存记忆区”存储着 “日常生活记忆缓存” 和“日常工作记忆缓存”以及为了识别和解读新信息从“长期记忆区”载入的相关背景记忆信息,我们称之为“注意力记忆缓存”。 “进入状态”意味着相关的背景记忆信息被充分载入“缓存记忆区”,“工作记忆区”可以利用“缓存记忆区”的背景记忆信息快速对指定的信息内容进行识别和解读,从而完成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进不了状态”则意味着“缓存记忆区”的相关背景记忆信息还不充分,本能对指定的信息内容进行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解读,当然也就无法顺利展开思维活动。

“缓存记忆区”的相关背景记忆信息还不充分一般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缓存记忆区”中原有的记忆信息活跃度太强,指定的相关背景记忆信息活跃度太弱,无法用弱活跃度的记忆信息来快速置换强活跃度的记忆信息。比如,打游戏上瘾的人是很难静下心来进行工作或学习的,相比较于游戏,学习和工作太枯燥无味、太没有刺激性、太缺乏兴奋点。处于恋爱阶段的年轻人也很难安心于工作和学习,热恋中的那种新奇、兴奋、甜蜜、两性吸引,那一项内容引起的浮想联翩都有可能挤爆“缓存记忆区”,这样的记忆信息是很难被置换的。

第二种是,从“长期记忆区”无法检索到足够的记忆信息,造成载入“缓存记忆区”的背景记忆信息不足于对指定的信息内容进行识别和解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可能是存储在“长期记忆区”的记忆信息太过零散,致使无法被快速检索和集中起来,另一种是原因是“长期记忆区”根本就没有存储过足够的相关记忆信息,当然也就无法被检索到。此时,“缓存记忆区”中的原有记忆信息虽然不是高活跃状态,但由于指定内容的相关背景记忆信息在“缓存记忆区”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日常工作或生活的记忆信息时不时地冒出来干扰当前的状态,这就是“走神”。

在《“缓存记忆区”的记忆信息置换速度——影响大脑运行效率》中,我们分析过,如果“缓存记忆区”中原有的记忆信息处于高活跃度状态,要想置换成我们指定的记忆信息,首先要通过隔离来阻碍原有记忆信息的活跃性,来降低新记忆信息的载入难度。然后就是通用的方法,在注意力的强制参与下,大量接触需要置换的指定信息内容,提高有影响力的记忆信息被激活、被触发的概率,进而迅速将更多的记忆信息载入“缓存记忆区”,完成记忆信息的置换,从而为“进入状态”完成准备工作。

“进入状态”的核心是提高接触相关信息的密度,缩短记忆信息被置换的时间。而我们有时“进入不了状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过渡,就是因为接触相关的信息的密度太低,有影响力的记忆信息被激发的概率太低,所以只能通过拉长时间来提高几率。

从提高接触相关信息的密度角度看,主题阅读是一种可操作性极高的方法。通过有目的地大量接触相关信息内容,促进“缓存记忆区”相关记忆信息的载入速度,而且高密度的相关信息有更高的几率触发大脑的兴奋点,激活“长期记忆区”中原有的不易被检索到的记忆信息,这些被激活的高影响力的记忆信息将会聚集更多的相关记忆信息,从而带领它们迅速完成记忆信息的置换任务,控制和占据“缓存记忆区”的“注意力记忆缓存”,充足的背景记忆信息开始使信息的识别和解读顺利发生,“工作记忆区”对信息的处理开始进入流畅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