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菜根谭》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2019年2月23日  来源:清韵逸品 作者: 提供人:wangtiqia......

321.形影皆去,心境皆空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 聚膻却蚋。

【大意】

真理跟事物是血肉相连的,真理静止事物也随着静止,排除事物而执拗 于道理的人,就像排除影子而留下形体那样不通;心智和环境也是血肉相连 的,内心空虚环境也跟着空虚,排除环境的干扰而想保留内心宁静的人,就 像聚集一大堆膻味东西却想排除蚁蝇一样愚蠢。

322.任其自然,万事安乐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 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 落尘世苦海矣!

【大意】

一个隐居的人,内心清净而俗事又少,一切总是的适应自己的本性。因 此喝酒时谁也不劝谁多喝,以能各尽酒量为乐;下棋只是消遣,以不争胜败 为胜;吹笛只是为了陶冶情趣,以不讲求旋律为合适;弹琴只是为了消遣休 闲,以无弦之琴为最高雅;和朋友约会是为了联谊,以不受时间限制为真挚; 客人来访要宾主尽欢,以不送往迎来最自然。反之假如有丝毫受到世俗人情 礼节的约束,就会落入烦嚣尘世苦海而毫无乐趣了。

323.思及生死,万念灰冷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象貌,又思即死之后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 然,自可超物外游象先。

【大意】

请你想想看:你在没出生之前又有什么形体相貌呢?你再想一想,你死 了以后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人既然无法测知生前的往事,又无法预卜死后 的未来,而生命又是那么短促,一想到这些就不免万念俱灰。不过生命虽然 短促,精神却是永恒的,只要能保持纯真本性,自然能超脱物外,遨游于天 地之间。

324.卓智之人,洞烛机先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 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困,其卓见乎。

【大意】

一个人只有在生过病之后才能体会出健康的可贵,只有在遭遇变乱之后 才会思念太平时的幸福,其实这都不是什么有远见的智慧;能预先知道侥幸 获得的幸福是灾祸的根源,虽然爱惜生命可是却能预先明白有生必有死之 理,这样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见。

325.雌雄妍丑,一时假相

优人传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奕者争先竞 后,较雌雄于著子,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大意】

演艺人员在脸上搽胭脂涂口红,把一切美丑都决定在化妆笔的笔尖上, 可是转眼之间歌舞完毕、曲终人散,方才的美丑又都到哪里去了呢?下棋的 人在棋盘上竞争激烈,把一切胜负都决定在棋子上,但是转眼之间棋局完了、 子收人散,方才的胜败又都到哪里去了呢?

326.风月木石之真趣,惟静与闲者得之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枯荣,竹石之消长, 独闲者操其权。

【大意】

清风下的花朵随风摇曳,姿态显得特别洒脱,雪夜中的月光逐云辉映, 形影显得特别明朗;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享受这种怡人景色。树木的苍盛 与枯荣,竹子和石头的消失与生长,只有富于闲情逸致的人才能领略此中雅 趣。

327.天全欲淡,虽凡亦仙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袍短褐则 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大意】

在乡下跟老农夫谈论饮食,每当谈到白斩鸡和老米酒时,他就会显得兴 高采烈,如果问他山珍海味等佳肴,他就茫然不知了;每当谈起衣着时,一 提起长袍短袄,他就会不由得流露出欢乐表情,假如问他黄袍紫蟒等官服, 他就一点也不懂了。可见老农夫保全了淳朴本性,所以他的欲望才这样淡泊, 这才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328.本真即佛,何待观心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 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大意】

心中假如没有忧虑和杂念,又何必要下内省观察工夫呢?佛教所说的“反 观内省”,实际上却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间万物本来都是一体的,又何 必等待人来划一平等呢?庄子所说的“消除物我界限”,就等于是分割了本 来属于一体的物性。

329.勿待兴尽,适可而止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 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大意】

当歌舞盛宴达到最高潮时,就自行整理衣衫毫不留恋地离开,那些胸怀 旷达的人就能在这种紧要处猛回头,真是令人羡慕;夜阑人静仍然忙着应酬 的人,那些目光无豆者已经坠入无边痛苦中而不自觉,说来真是可笑。

330.修行宜绝迹于尘寰, 悟道当涉足于世俗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嚣,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悟吾静体;操持 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大意】

当意志还没坚定、没有把握控制时,就应远离物欲环境的诱惑,以便让 自己看不见物欲而不会使心迷乱,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清明纯静的本性;等 到意志坚定可以进行自我控制时,就要让自己多跟各种环境接触,使自己看 到物质的诱惑也不会使心迷乱,借以培养自己圆熟质朴的灵性。

331.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着于静便是动 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大意】

一个喜欢清静讨厌喧嚣的人,往往离群索居来求取安宁;岂不知远离人 群只是为了自我,而一心求静的结果是一旦遇到喧嚣就会烦躁不安。可见由 于过分求静,反而成为烦躁的祸源。人我本是一体的,而动静也是互相关联 的,假如不能忘怀自我,只知一味过分强调宁静,又如何能达到真正安宁的 静界呢?

332.山居清丽,人都俗气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 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 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大意】

隐居在山间胸怀自然开朗洒脱,所接触的事物自然都能引起高雅的思 绪:看见无拘无束的孤云野鹤,就会引起超尘脱俗的观念;遇到山谷溪涧的 流泉,就会引起洗洁一切世俗杂念的思想;抚摸耸立在风霜中的老桧和腊梅, 心中就会不由得涌起效法它们威武不屈坚毅气节的愿望;终年与温和的沙鸥 和麋鹿在一起,会使一切勾心斗角的邪念全消。假如再度走回烦嚣的都市, 即使不跟各种声色环境接触,也会觉得自己就像旗帜的飘带那样毫无用处。

333.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 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大意】

心血来潮时,何妨脱下鞋袜光脚在草地上散步,就连飞翔山野的小鸟也 会忘记被人捕捉的危险来和我作伴;当大自然的景色和我的思想融为一体 时,何妨披着衣裳静坐在花下沉思,默默面对天际白云,无言却又有留恋之 感。

334.祸福苦乐,一念之差

人生福境祸凶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 便为苦海;一念清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船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 可不慎哉。

【大意】

人生的幸福与苦恼全是由自己的观念所造成,例如释迦牟尼佛说:“名 利的欲望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跳进火坑,贪婪之心太强烈就等于使自己沉入 苦海;只要有一丝纯洁观念就会使火坑变成水池,只要有一点警觉精神就能 使苦海变成乐园。”可见意识观念略有不同,人生境界就会全面改变,所以 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必须慎重。

335.若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刀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 一任天机。

【大意】

绳索磨擦木头长久了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一久可贯通坚 石,同理,作学问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各方细水汇集在一起自 然能形成一道河流,瓜果成熟之后自然会脱离枝蔓而掉落,同理,修行学道 的人也要听任自然才能获得正果。

336.机息心清,月到风来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 丘山。

【大意】

当心中停止一切阴谋诡计之后,就会使你有轻松舒畅之感,因为从此不 再为人间的烦恼而痛苦;当思想远远超脱世俗之后,你自然不会听到外面的 车马喧嚣之声,根本不必眷恋山野林泉的隐居生活。

337.落叶蕴育萌芽,生机藏于肃杀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 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大意】

花草树木刚刚凋谢,可是它们下一代的新芽已经从根部长出;一年四季 刚演变为寒冬季节,温暖的阳春就行将到来。当万物到了飘零枯萎季节,却 在暗中隐藏着绵延不绝的蓬勃生机。从这种生生不息中可以看出天地的好生 之德。

338.雨后山色鲜,静夜钟声清

雨余观山色,景象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大意】

在雨后观赏山川景色,就会觉得另一番清新气象;当夜阑人静聆听庙院 钟声,就会觉得音质特别清脆悠扬。

339.雪夜读书神清,登山眺望心旷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 阜之巅,使人兴迈。

【大意】

假如你站在高山上放眼远看,就会立刻使你感到心胸开阔;假如你面对 水流凝思,就会马上使你意境悠远。假如你在雨雪之夜读书,就会使你感到 心旷神怡;假如你爬上丘陵展胸低啸,就会使你感到意气豪迈。

340.万钟一发,存乎一心

心旷则万钟如瓦罐,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大意】

一个心胸阔达的人,即使是一万钟的优厚奉禄,也可看成像瓦罐那样没 价值;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即使是一点金钱,也会看成像车轮那么大。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