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同事带份儿盒饭,请设计师朋友设计点东西,借朋友的车开,找哥们儿帮忙搬家......这在中国重人情的传统人际结构中,一切理所当然。
但现在你已经习惯了花钱用饿了么、猪八戒、滴滴、58搬家解决上述问题。这年头,人人都很忙,付费消费正取代免费帮忙成为我们的习惯。
你还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商业问题分析、职业成长建议、沟通技巧等等,你身边可能就找不到擅长这方面的朋友,怎么办?当下最流行的方式就是:付费听听、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针对性需求增强,他们愿意用付费购买来替代个人搜寻成本,于是,收费的知识互联网产品开始出现。
归根结底,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过去几十年中,从信息沟通效率、信息梳理、分享精神、众包、社交等角度已经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和高效的“免费知识互联网”。此前,互联网知识分享的驱动力是互惠的礼物经济逻辑。而引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这是所有人最为关注的。
眼下,给知识付费带来“信心”的几个“收费知识产品”,都是把知识转化成新形态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的胜利:
罗辑思维的图书电商;
在行的一对一一小时付费约谈;
分答的60秒语音收费知识问答;
知乎依托问答社区的付费知识直播——知乎LIVE;
收费语音问答——值乎;
混沌研习社的商业知识课程;
李翔商业内参的信息服务;
马东的《好好说话》音频教育节目等。
目前这些产品的成功在于手段上的革新,还没有发现新需求、新市场,其中一些手段如打包销售还是临时性的。可以这样说,我们可能正处在收费的知识互联网产品的超早期阶段,收费知识互联网在未来几年将可能有突破性的产品出现。
不转成产品,知识付费就是耍流氓
知识无价,实际上是指知识没法定价。只有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能够帮人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价值的转移,才可以定价、销售。知识无法买卖,买卖的都是知识的形式。所以,只有将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也就是产品化,知识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
而对平台来说,如果不能规模化地提供产品与服务,不能规模化地服务知识消费者,也是没有价值的。付费的知识产品、服务本质可延展成这样三个视角:
供应视角——不变成产品,就没有价值。
消费视角——不解决问题,就没有价值。
平台视角——不能规模化,就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