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也可以不做功力深厚的“T型人才”,而做“π型人才”
不过,如果打算在一个公司里面干到退休,可以不做“T型人才”。在公司里面干到一定地位以后,也可以努力成为那种在专业技能领域功力不是很深厚的“π型人才”(“木屐型”除外)。
一般来讲,在公司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定期的轮岗。所以即使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不可或缺的专家,但只要能够胜任手中的工作也可以。只要认真努力地工作,在35岁之前就能够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反过来说,如果在35岁之前还不能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也就是说,不要考虑太多的事情,只在一个领域开始学习并增长能力,成为在这个领域里面不可替代的“T型人才”。因此,如果只考虑在公司里面工作,那么就可以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强化自己的能力,而且也会工作得很舒服。只要不离开公司,也没有必要掌握太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大多数的人也会对那些掌握深厚技能的专家有抵触情绪。
30多岁的人们每天会因为各种杂乱的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每天迫不得已要义务加班三四个小时,回到家里的时候都已经筋疲力尽了,所以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再为了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努力。而且他们还会认为,只要照这样下去,工作上不出什么大错,今后的10~20年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他们每天的生活也就没有了自主性,完全让公司的工作所左右了。这也正是公司员工走错人生道路的最大陷阱。
而且在日本的公司,一个人过于优秀就会对周围的人群带来不小的影响。举例来说,一个35岁的人通过努力成为了财务专家。
如果他针对公司的财务体系提出改善建议说:“照这样下去,我们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就会出问题,应该导入新的财务管理系统。”于是周围的人们就会一起对他说:“你有必要这么做吗?社长还没有说什么呢,照目前这样下去不是很好吗?”结局可想而知,那就是他会遭到所有人的忌恨。公司里面一般都是这样的,这也是为什么公司很难有根本性的变革的一大原因。
反过来这也说明,如果一个人在日本的公司里面干长了,是不可能成为世界通用的“T型人才”的。即使想努力成为“T型人才”,不但不会得到正当的评价,反而会成为被大家疏远的对象。几乎所有的日本公司都会有这样的例子,也因此形成了“巴甫洛夫的狗”一样的条件反射,使得大家都不愿意为成为专家而付出辛苦的努力。
大家在35岁的时候,如果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成为专家的努力,那么其后的10年、20年就不会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可是,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大家在35岁的时候,如果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成为专家的努力,那么其后的10年、20年就不会有幸福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