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在传统产业机会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2018年10月29日  来源:知性力 作者:大前研一 提供人:lofete998763......

从前,从推销开始创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成功故事有很多。可是今天,超级市场、折扣店、便利店、精品折扣店到处都是。所以,开创新事业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

话虽如此,却也不是全然没有机会。特别是大型企业,最不擅长的就是在传统产业机会中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我们已经多次提到的“AMAZON.COM”。销售书籍是一个传统的产业机会,但是它用网络这个新方法进行销售,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用电话接受订货,销售电脑的“Dell”和“Gateway2000”,还有在互联网上销售海外旅行套餐的“Travelersadvantage”也是如此。他们卖的都不是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商品。也就是说,即使卖的东西不新,只要方法独特新颖,就可以引发商业革命。

用SOHO的方式和巨大企业竞争时,如果不导入新的方法就没法取胜。重要的是,要用网络技术来弥补营业能力和销售能力的欠缺。用SOHO的方式和巨大企业竞争时,如果不导入新的方法就没法取胜。重要的是,要用网络技术来弥补营业能力和销售能力的欠缺。因为是后发的,所以资本也少,员工也少,也没有合作的商业伙伴,更不能依赖银行给予帮助。所以,如果SOHO想要继续成长,就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即使销售能力不强,也要建立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商品的销售结构。如果使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避免在正面与大企业竞争,使得自己能够有竞争机会。

还有一个重要的“平台的概念”。这对后发的人而言,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如果巧妙地使用“FedEX”这个平台,就可以在48小时以内把商品从日本送到美国的客户手中。至今为止的商业体系是这样的,首先要求商社和批发商来经营自己的产品,然后再要求零售店摆放自己的商品,并占据货架,否则就不能销售。可是,现在即使没有自己的物流能力,也可以把商品简单地送到全国各地,甚至跨越国界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巧妙利用平台,那么,即使是自己不具备全部的机能,也可以不和那些既存的势力正面冲突,而直接和客户进行接触。

现在最让我觉得恐惧的是,那些把所谓的协调性和顺应性当作自己优势的年轻人在急剧增加。现在最让我觉得恐惧的是,那些把所谓的协调性和顺应性当作自己优势的年轻人在急剧增加。在公司新职员的欢迎会上,就会有新职员自我介绍说:“我虽然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在协调性方面,我有自信。我和谁都能搞好关系。”还有很多年轻人在工作上不能和别人看齐,但是一旦到了卡拉OK厅,就会立刻生龙活虎地拿着麦克风不放,成为一个麦霸。如果我有人事权,一定会立刻解雇这样的公司员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年轻人如果没有追求就没有意义。年轻人没必要考虑要具备什么协调性和顺应性。真正的处世哲学,应该是主动迎接生活的挑战,用青春的力量,直面失败,并在重复积累痛苦的经验的过程中,一直学习下去。如果一开始就把没有个性当作唯一的卖点,总是和周围的人做一样的事情,像这样无聊的人是最要不得的。

在卡拉OK里相互安慰是浪费时间

然而,像这样不可救药的青年人却一直在增加,这只能说是文部省那种以培养顺从体制的人们为目的的教育方式的成功,但这是极为恐怖的事情。想靠这些人把日本再向前发展一步,简直是不可能的。对自己不诚实,只是一味地妥协,做着那些只是看起来正在很好地和别人相处的事情,并把这个当作自傲的资本,这样的风潮只会让日本衰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可是,如今的日本企业社会非常看重协调性和顺从性,人们(特别是中层管理职员)几乎每天都只是你好我好地被动地生活。一旦人们想离开公司这条船,自己游到彼岸,开始过具有自己的主动性的人生,一般对自己不诚实,只是一味地妥协,做着那些只是看起来正在很好地和别人相处的事情,并把这个当作自傲的资本,这样的风潮只会让日本衰退。都会受到周围人们的非议和排斥。不过,在这同时,公司内部的那种愚蠢的程度也会逐渐能够看得清楚了。

例如,同一个科室或部门的伙伴们去唱卡拉OK。在那里常见的光景大都是对那些唱得不怎么好的人和歌,大家都在喊着“耶~~”,如果某个人还没有怎么唱歌,大家一般也都会起哄要求说,“今天还没有听到你最拿手的歌哦”。可是,这些都不过是大家的相互安慰罢了。

在这样的交往当中不会产生出来任何新的事物。无论如何相互努力地搞好人际关系,都不会带来具有发展性的东西。用卡拉OK和喝酒来互相安慰,对于年轻人而言就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

如果你是30~35岁左右的人,到退休还有30~35年。然而,今后要过什么样的人生——要么是向神祈祷自己乘坐的船是一艘好船,然后接受他人的摆布,过被动的人生,要么就是离开那条船,用自己的力量游到彼岸,努力过自己具有主动性的人生——如果现在不做出决断,之后恐怕就为时已晚了。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