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厚黑学-厚黑学+口厚结人缘的处世经-厚结人缘的处世经-人缘厚结处世法(1)-人缘厚结处世法(2)-人缘厚结处世法(3)-人缘厚结处世法(4)-人气厚积处世法(1)-人气厚积处世法(2)-人气厚积处世法(3)-人气厚积处世法(4)-人气厚积处世法(5)-人情厚养处世法(1)-人情厚养处世法(2)-人情厚养处世法(3)-人情厚养处世法(4)-人品厚修处事法(1)-人品厚修处事法(2)-人品厚修处事法(3)-人品厚修处事法(4)-人品厚修处事法(5)+黑学处世经-黑学处世祖师曹操(1)-黑学处世祖师曹操(2)-黑学处世祖师曹操(3)-黑学处世经 “忍”字当先处事法(1)-黑学处世经“忍”字当先处事法(2)-黑学处世经 “忍”字当先处事法(3)-黑学处世经 “忍”字当先处事法(4)-黑学处世经 大黑不黑法(1)-黑学处世经大黑不黑法——勇猛果断-黑学处世经大黑不黑法——用好感情-黑学处世经大黑不黑法——情义可以杀人-黑学处世经 以黑反黑法(1)-黑学处世经以黑反黑法——以毒攻毒-黑学处世经以黑反黑法——以暴制暴-黑学处世经以黑反黑法——见机行事-厚黑无形的待友学+厚与黑处世楷模刘备-厚与黑处世楷模刘备(2)+厚颜无羞的求人法(1)-厚颜无羞的求人法(2)-厚颜无羞的求人法(3)-厚颜无羞的求人法(4)+黑脸无情的拒人法(1)-黑脸无情的拒人法(2)-黑脸无情的拒人法(3)-黑脸无情的拒人法(4)+厚中带黑的办事法(1)-厚中带黑的办事法(2)-厚中带黑的办事法(3)-厚中带黑的办事法(4)-厚中带黑的办事法(5)-厚中带黑的办事法(6)-厚中带黑的办事法(7)-厚中带黑的办事法(8)+黑中带厚的捧人法(1)-黑中带厚的捧人法(2)-黑中带厚的捧人法(3)+又黑又厚的待下法(1)-又黑又厚的待下法(2)-又黑又厚的待下法(3)-又黑又厚的待下法(4)-又黑又厚的待下法(5)-又黑又厚的待下法(6)-又黑又厚的待下法(7)+又厚又黑的待上法(1)-又厚又黑的待上法(2)-又厚又黑的待上法(3)-又厚又黑的待上法(4)+厚而无形的待友法(1)-厚而无形的待友法(2)-厚而无形的待友法(3)-厚而无形的待友法(4)-厚而无形的待友法(5)-黑而无形的御敌法(1)-黑而无形的御敌法(2)-黑而无形的御敌法(3)-黑而无形的御敌法(4)-黑而无形的御敌法(5)+厚黑管人谋职篇-毛遂自荐—求职术(1)-毛遂自荐——求职术(2)-毛遂自荐——求职术(3)-毛遂自荐——求职术(4)-背靠大树——交友术(1)-背靠大树——交友术(2)-难得糊涂——办事术(1)-难得糊涂——办事术(2)-难得糊涂——办事术(3)-直来直去——直谏术(1)-直来直去——直谏术(2)-不耻下问——学习术(1)-不耻下问——学习术(2)-屈一伸万——晋升术(1)-忍辱负重——抗争术(1)-忍辱负重——抗争术(2)-忍辱负重——抗争术(3)-隔岸观火——应变术(1)-隔岸观火——应变术(2)-以傻卖傻——保全术(1)-以傻卖傻——保全术(2)-以傻卖傻——保全术(3)-以傻卖傻——保全术(4)+厚黑学立威篇-杀一儆百——立威术(1)-杀一儆百——立威术(2)-杀一儆百——立威术(3)-以毒攻毒——统御术(1)-以毒攻毒——统御术(2)-以杀止杀——抗争术(1)-以杀止杀——抗争术(2)-以杀止杀——抗争术(3)-软硬兼施——恩威术(1)-软硬兼施——恩威术(2)-软硬兼施——恩威术(3)-借刀杀人——制衡术(1)-借刀杀人——制衡术(2)-铁面无私———执法术-除恶务尽——廉政术(1)-除恶务尽——廉政术(2)-除恶务尽——廉政术(3)-除恶务尽——廉政术(4)+做好领导的六件事-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1)-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2)-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3)-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4)-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5)-做好领导第一件事:恩与施(6)-做好领导第二件事:忍与挺(1)-做好领导第二件事:忍与挺(2)-做好领导第二件事:忍与挺(3)-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1)-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2)-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3)-做好领导第三件事:棒与杀(4)-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1)-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2)-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3)-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1)-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2)-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3)-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4)-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5)-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1)-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2)-做好领导第六件事:赏与罚(3)+新商经之“厚道”-商界泰斗胡雪岩(1)-商界泰斗胡雪岩(2)-商界泰斗胡雪岩(3)-商界泰斗胡雪岩(4)-商界泰斗胡雪岩(5)-商界泰斗胡雪岩(6)-守业宜“忍”(1)-守业宜“忍”(2)-守业宜“忍”(3)-诚信宜“厚”(1)-诚信宜“厚”(2)-诚信宜“厚”(3)-诚信宜“厚”(4)-谋利宜“远”:先赔是为了后赚-谋利宜“远”:以小损而换大益-谋利宜“远”:放长线钓大鱼-谋利宜“远”:以情感促进生意-合作宜“诚”: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合作宜“诚”: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合作宜“诚”: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合作宜“诚”:善于进行商业合作-分享宜“廉”:正确对待利益分配-分享宜“廉”:人才无价-分享宜“廉”:互利互惠,共存共荣+新商经之“勇断”-商界祖师李嘉诚(1)-商界祖师李嘉诚(2)-商界祖师李嘉诚(3)-商界祖师李嘉诚(4)-创业宜“勇”-创业宜“勇”:野心不败,创新不断-创业宜“勇”:不断加压才能长足发展-经营宜“险”-经营宜“险”:经营生意要善爆冷门-经营宜“险”:冒最大的险,赚最多的钱-竞争宜“黑”-竞争宜“黑”:将计就计,胜利夺“标”-竞争宜“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竞争宜“黑”:商场如战场,成败论英雄-垄断宜“利”:水不外流,独资经营-垄断宜“利”:连锁垄断,独一无二-垄断宜“利”:借势取利,飞黄腾达-兼并宜“强”:强强联合-兼并宜“强”:以小搏大,以弱制强-兼并宜“强”:品牌 管理-兼并宜“强”:善意收购,留好名声+新商经之“经”-商界楷模松下幸之助:成功需要才气和智慧-商界楷模松下幸之助:做生意不可拘泥陈规-商界楷模松下幸之助:商业竞争不相信眼泪-儒商生意经:企业以人为本,学会感恩-儒商生意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儒商生意经:不赊不欠,薄利多销-儒商生意经:上下同欲,无往不胜-儒商生意经:稳做生意,细水长流-儒商生意经:以德报怨,赢得顾客-儒商生意经:处处留心,以寻商机-官商生意经:坚持己见,又不独断专行-官商生意经:人情送匹马,买卖不让针-官商生意经:勇争第一,永葆活力-官商生意经:落后就是耻辱-四大“走偏”商人——厚道有余而精明不足的“巨人”史玉柱-精明有余而厚道不足的“爱多”胡志标-精明不及厚道也不及的“飞龙”姜伟-附:“飞龙”姜伟——总裁的20大失误-厚道太过而精明也太过的“南德”牟其中-司马懿的这五句话听懂了两句就能够用一生

黑而无形的御敌法(2)

2018年10月28日 字数:2253 来源:厚黑学 作者:李宗吾 提供人:lofete998763......

坦然应对,寻机再战

挫折是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而理想目标没有达成的一种失败感。如果对于挫折能够坦然应付的话,那么对待逆境则为区区小事了。

逆境中的人们在办事时受到掣肘的地方,这种逆反的事端,不管哪一朝哪一世都是有的。在朝中说,总会有一些弄权小人,设法剪除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大臣,以达到使人们顺从屈服和能蛊惑圣上的目的;在世上说,总会有一些逐利之徒,设法为别人制造障碍,使别人达不到目的,而自己又不真正努力去做,大有“我所不得,你也休想”之势。

那么,对于逆境,我们应该如何处置呢?古人说:可以借别人的不善行径来磨砺自己的德性。

一、要有乐观的态度

曾国藩指出,当自己身处顺境的时候,要感谢上苍的给予,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优厚条件去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人,多交几个知心的朋友。当自己身处逆境时,要经常想到上苍曾经给予自己的厚爱,想到自己平时是努力帮助他人的,因此无论何时都会有朋友在关心自己,起码没有因为自己以往的过失在心中树立过敌人,那么,逆境一定是暂时的。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还是比一些从未拥有过朋友的人、比更困难的人要好得多。看看处境不如自己的人,那么还有什么可难过的呢?

二、要有执著的精神

曾国藩指出,在自然界中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树木四季发芽落叶,这都好比是人的处境一样,有上升时期的顺利,就有下降时期的衰败。而这又有什么可埋怨的呢?只要我们自己坚信太阳今天落下去明天一定会升起来,那就不会在黑夜中迷失了方向;只要我们自己坚信今年的落叶是为明年新枝的繁茂打基础,那就不会在严冬的灰暗中丧失理智。谁有可能在一生的事业中永远处于顺境呢?只要你坚信上天是公平的,当它给予时你一定要想日后怎样回报;当它没有光顾你时,它一定是正在向你走来。只有自己不倒下,逆境就一定会走过去,坦途就在前面。

三、不要随波逐流

曾国藩指出,既然盈虚消长是整个宇宙间共有的大道理,那么遵守它就是在顺应自然的规律,“适者生存”是真理。但是,我们切忌在身处逆境时,为了一时求全而违背道德,违反大自然的规律。所以,在逆境中,凡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过错,要悔改,悔改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残缺而不是为了无原则地求全,悔改是为了扼制形势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一下子达到大吉大利。只有小人才委曲求全,随波逐流,去与恶势相融合,助纣为虐,表面上看他的目的达到了,但实际上有更加卑鄙和凶险的事情即将随之而来。

所以,天道有屈伸之理,人道有顺逆之境,只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端正好自己的行为,必然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人们熟悉的一种谋略术语。所谓“上计”,也就是上策。在我国古代,人们常常排列出上、中、下三策,以权衡选择,择优而从之。当对手比较强大,而自己又处在劣势的情况下,为了摆脱困境,转败为胜,避免对方的势头而退却,亦即走开,不失为一种上等的应变术。

以走为上作为应变术,不是盲目的逃跑,而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退却。《三十六计·走为上》云:“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也就是说,在形势对我方不利,不能与对手交锋的情况下,出路有三条:或投降、或议和、或退却。投降表明彻底失败;议和是一半失败;而退却则可以重整旗鼓,转败为胜。因此,三条出路中,投降是下策,议和是中策,退却才是上策。

以走为上是军事活动中运用非常频繁的一种策略。1934年夏季,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击国民党军的“围剿”,由于消极防御的错误方针的指导,屡战失利,形势日趋严重。10月初,国民党军队以优势兵力继续向中央根据地的腹地推进。此时,由于军力、民力、物力消耗巨大,红军在内线粉碎敌军的围攻已经不太可能。中共中央在大敌压境、危及红军生存的情况下,于10月开始了有组织的撤退,进行战略大转移,经湖南、贵州、四川等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以走为上的策略,以大踏步的前进或后退来调整兵力,调动敌人达到歼灭敌人的目的。从1946年7月至10月的四个月内,人民解放军主动放弃了105座城市,包括延安、张家口这样重要的城市。在撤离城市时,人民解放军巧妙地诱敌作战,经过八十多次战斗,歼敌29.8万多人。人民解放军的撤走、收缩,集中了自己的兵力;而敌军因贪占城市,分散了兵力,拉长了战线,暴露了薄弱环节,方便了人民解放军的各个击破。

1943年6月,侵略南斯拉夫的德国、意大利军队12万人,对南斯拉夫军队发动了代号为“黑森林”的围剿,企图在门的内哥罗和黑塞哥维那交界地区围歼南军的最高统帅部及其率领的南军主力。4日,德、意军队开始进攻。当时,被围的南军只有1.6万人,与敌军兵力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南军最高司令部决定,以走为上,组织部队突围。7日,突围行动开始。途中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但德、意军队围剿并歼灭南军的企图被粉碎。突围出来的部队在南军最高司令部的率领下,于14日挺进敌后,进军波斯尼亚,开辟了新的根据地。

古人伍子胥在父兄及家人惨遭楚王杀害时,只身逃亡,偷渡昭关,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助吴伐楚,打败楚国,掘楚平王墓,鞭其尸,报父兄之仇。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后,功成身退,不辞而退,以善其晚节。他们都用的是以走为上之术。相形之下,越王勾践的另一谋臣文种,范蠡出走时曾写信劝他:“您还记得这样一句话吗?‘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先生如果不及早离开,灾祸在所难免啊!”然而,文种当时认为范蠡过虑了。结果,文种被勾践赐剑自刎身亡。

以走为上,也是待人处世中的一种应变之策。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明知自己战胜无望,主动退却,以保存实力,也是一种上策。

东挡西杀,各个击破

在古代军事史上,对于来势强大的敌人应该使其分离,然后将其分别各个击破加以消灭,这一战略称为“分战”。分战之法不仅适合于作战,也适合于人际交往之中。

凡与敌人作战,如果我方兵力多,敌人兵力少,就应该分兵作战,各个击破。这种情况常常建立在对敌我军事力量的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春秋战国时,孙膑与人赛马,分上、中、下三等,而孙膑的三匹马均不如对方,但孙膑以上马对敌中马,中马对敌下马,下马对敌上马,仍能以三胜二而胜敌,这就是分战的致胜妙诀。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