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第15节 脸:“不要脸”

2020年8月25日  来源:面子 作者:黄光国,胡先缙 提供人:anchi......

(三)“不要脸”

这是一种严厉的指责,意思是自我不在乎社会对其品格有何想法,他甘冒违反道德标准之大不韪而获取私利。社会制约力量对这种人丝毫发生不了作用,因为他根本不把游戏规则放在心上。更有甚者,倘若某人“不要脸”成性,他的亲友便无法预测他的言行。除非为环境所迫,否则很少有人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

应该了解的是,这种说法主要是指为了私利而占别人的便宜,对传统习俗无所顾忌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特立独行,但并不算是“丢脸”。挂羊头卖狗肉或囤积居奇的生意人,贪图己利而口是心非的人,为了金钱利益而徇私市惠的政客,利用男友甚至出卖青春的女孩,诸如此类的人都可说是“不要脸”,有时也可以说是“没有脸”。

这种人的所作所为通常无法用法律来加以处罚,大众的非难也可能是不公开的。但是他们一旦遭遇不利情境时,社会将袖手旁观,不愿给予道德及物质上的支持。他们无法倚赖社会关系的网络来帮他们解困,因为他们早已因为违背道德标准而陷于孤立。事实上,社会甚至会认为他们的失败或不幸正是不顾社会道义的应得报应。

“不要脸”是吵架时经常听到的一句骂人话:“你明明知道不对还要辩解,难道不要脸了吗?”“死不认错,不要脸的人是你!”这样一来一往地相互指责。最严重的情况是低地位者用之于高地位者的身上。前面说过,有些学生喜欢提问题来“考”新讲师。有一次,有位新老师无法给予学生满意的答案。学生对他的考验结束之后,他仍然没有会意过来。学生们很不客气地说:“他不要脸”,然后陆续离开。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例子。如果大家有充分理由可以实行这类抵制,受辱者便不可能再露脸。学生们也可能因此而成功地阻止那位讲师继续在这所大学授课。

有时候,“不要脸”的使用也带有幽默的意味。人到老年之后,用以规范年轻人生活的习俗和道德约束也随之变得松懈。对年轻人而言,饮食和享乐过度会遭受非议,对老年人则宽容得多。社会知道:他们是善良百姓,也愿意原谅他们的一些小弱点。因此,当他想放纵自己时,可以用“我老得可以不要脸了”作为托辞。虽然这种说法只在山东某地流传,老年人享有较多偏离习俗的自由,却是典型的事实。这并不是说“脸”对老年人不再具有制约力,而是意味着,社会对其自我修养的信任,并不会因为他忽视习俗而发生动摇。

在年龄层的另一端,小孩子也不必受到“脸”的严格制约。孩子的言行举止表现得较其实际年龄为小,比方说八九岁大的男孩,仍然抢着要最大块的糕饼,也会被人调侃“你这样子真不要脸”,但却没有人会当真。青少年对“脸”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自觉,争吵时会相互指责对方“不要脸”,但是他们受辱的感觉却尚未发展到那样强烈。

不要脸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