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谈饥荒,几千年来这一直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甚至在不久前,大多数人类仍然生活在生物贫穷线的边缘,再低一点就会落入营养不良和饥饿的状态。只要发生小失误,或是单纯有些运气不好,就很有可能把整个家庭或村庄判了死刑。如果一场大雨毁了你的麦田,或是强盗抢走了你养的羊群,你和亲人可能就会饿死。如果是整体的不幸或愚蠢行径,则会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在古埃及或中世纪印度,如果碰到严重干旱(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常常一下子就会有5%或10%的人死去。遇上干旱,就会出现粮食短缺;运输又太过缓慢,成本也太高,无法进口足够的食物;而且政府也,无力挽救局面。
随便翻开哪本历史书,几乎都会读到饥荒的惨状,读到人在饥饿之下做出的疯狂行径。1694年4月,法国博韦(Beauvais)某地的官员描述了当地饥荒、粮价飙涨的影响,他说自己的辖地处处都是“无数可怜的灵魂饥饿身亡;没有工作,也就没有钱买面包果腹。为求苟延残喘、稍解饥饿,这些可怜的人以不洁之物为食,如死猫或已剥皮而投入粪堆的死马。(还有人吃)宰杀牛流出的血,以及厨子扔到街上的动物内脏。其他可怜人则吃水煮的荨麻、杂草、树根、药草。”1
法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的景象。由于前两年年景不佳,整个王国严重歉收,到了1694年春天,粮仓已经完全见底。有钱人设法囤积粮食,以天价出售,而穷人则是大批饿死。1692——1694年,法国约有280万人饿死,约占总人口的15%;而与此同时,太阳王路易十四仍在凡尔赛宫荒淫无度。第二年(1695年),饥荒袭击爱沙尼亚,导致该国人口损失达五分之一。1696年则是在芬兰肆虐,饿死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口。1695——1698年,苏格兰也遭受严重饥荒,部分地区饿死了高达20%的居民。2
多数读者可能都知道少吃一顿午餐是什么感觉,这可能是出于宗教原因而在几个节日禁食,也可能是连续几天只喝蔬果汁,号称有某种神奇的功效。然而,如果是连续多日粒米未进,而且连下一口食物在哪儿都不知道,又是什么感觉?今天,大多数人从未经历过这种痛苦煎熬,但很遗憾,我们的祖先对此再清楚不过。在他们向神高呼“拯救我们脱离饥荒!”的时候,心里正是那种感觉。
过去几百年间,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打开了一张日益强大的安全网,使人类脱离生物贫穷线。虽然时不时仍有大规模饥荒,但只能算是特例,而且几乎都是由人类的政治因素而非自然灾害所致。世界上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饥荒。如果现在还有人在叙利亚、苏丹和索马里饿死,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些政客。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现在就算一个人没了工作、一无所有,也不太可能活活饿死。私人保险、政府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可能无法让他脱离贫困,但至少能提供足够热量,让他生存下去。就整体而言,全球贸易网络能将干旱和洪灾转为商机,也能又快又便宜地克服粮食短缺的危机。就算整个国家遭到战争、地震或海啸摧残,国际上通常还是能成功避免饥荒肆虐。虽然每天仍有几亿人陷于饥饿,但在大多数国家,已经很少有人真正被饿死。
贫困确实会带来许多其他健康问题,营养不良也会缩短预期寿命,即使地球上最富有的国家也不免有这个问题。例如就算在法国,仍有6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0%)陷于营养不安全(nutritional insecurity)的状态,一早醒来不知道中午能否有东西吃,常常得带着饥饿入眠;就算吃到东西,营养也非常不均衡、不健康:有大量的淀粉、糖和盐,却没有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3然而,营养不安全仍然算不上饥荒,21世纪的法国也已不再是1694年的法国。就算在博韦或是巴黎最糟糕的贫民区,现在也不会出现几周没的吃而饿死人的情形。
同样的转变也发生在其他许多国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国。从“人文初祖”黄帝时期到20世纪的中国,几千年来各个轮替的中国政权都曾遭到饥荒肆虐。几十年前,中国还曾经是粮食短缺的代名词。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在罗马召开,各国代表听到了恍若世界末日的前景预测。专家告诉他们,中国绝无可能养活10亿人口,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正走向灾难。但事实上,中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经济奇迹。自1974年以来,虽然仍有几亿人苦于粮食匮乏和营养不良,但也已有几亿中国人摆脱贫困,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不再受到饥荒之苦。
事实上,在现在的大多数国家,真正严重的并不是饥荒,而是饮食过量。在18世纪,据称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尼特(Marie-Antoinette)曾向挨饿的民众说,如果没有面包可吃,何不吃蛋糕呢?但今天的穷人真是如此。现今,住在比弗利山庄的有钱人吃生菜沙拉、清蒸豆腐佐红藜,而住在贫民窟或贫民区的小女生则大口嚼着美国的国民零食Twinkie蛋糕、奇多、汉堡包和比萨。2014年,全球身体超重的人数超过21亿,相较之下,营养不良的人口是8.5亿。预计到2030年,人类会有半数身体超重。4 2010年,饥荒和营养不良合计夺走了约100万人的性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