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曾说:如果一个人不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每天坚持运动,就是在积攒时间等着躺在病床上经受疾病的折磨!他本人也非常重视运动,每天坚持走一万步。
科学运动,对预防及改善糖尿病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效果比控制饮食更为明显,甚至和降糖药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什么运动最适合糖友——健步走!
▲ 运动时血糖明显下降
百练不如一走,健步走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简单又安全的运动。其速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行调节,对糖友的身体负担也比较小,特别是老年人、肥胖群体。
1 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陈代谢,影响寿命。健步走坚持3个月,可以明显改善心率,提高肺功能,从而增强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提高耐氧能力,带动各个组织器官的运行。
2 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
健步走,不仅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的携氧能力以及组织器官的血流量,还能辅助建立发生堵塞的血管的侧枝循环,即便冠状动脉逐渐变得狭窄而闭塞,也能保证血流通畅,并帮助心肌供血。
从而有效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预防血栓、梗塞的发生。
3 增肌减肥,辅助调控血糖
99.8%的糖尿病人有骨骼肌弱化甚至萎缩的现象。但坚持健步走,不仅能起到减肥的作用,还能增加或维持肌肉、骨骼的重量、力量,从而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对糖前期逆转糖尿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规律运动8周以上,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0.66%。长期坚持科学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也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4 提高免疫力,综合改善身心健康
健步走有益身心健康,不仅能改善心脏、肠道等功能,还能改善睡眠,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精神状态,缓解精神压力等,从而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健步走有这么多的功效,估计很多糖友都想尝试一番,但有些糖友还是有些许担忧,最常见的就是会不会伤害关节。其实只要你运动方法掌握对了,健步走是最健康、安全的运动方式。
任何一种运动方式,方法不对,努力全白费!对糖友来说,如果身体允许,建议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150分钟。
01健步走,需要做好哪些准备?1选择合适的运动鞋
长时间行走,势必会对足部造成冲击和压力,糖友又要预防糖尿病足,所以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非常重要。尽量选择一双适合自己脚型的、柔软的、透气的、防滑减震的运动鞋。
如果是扁平足或足弓塌陷,可以放一个舒适的鞋垫,以缓解足部疲劳。
2健步走前先热身
运动前一定要先热身,健步走也一样,以免出现脚踝扭伤、小腿前侧疼痛等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可以在原地先活动一下胳膊和腿,如:摆臂、扩胸、转动头部、拉伸大腿等。开始的5-10分钟,建议适当慢一些,适应后可以提高速度。
02怎么走,更健康1姿势要对
如果仔细观察,其实很多人的走路姿势都是不对的,含胸驼背、内八字、外八字……都可能影响膝关节。
健步走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础上,伸直躯干,收腹、挺胸、抬头,肘关节自然弯曲后。走动时,手肘自然弯曲,手臂随着走路速度前后自然摆动,并保持上下肢协调运动,配合深而均匀的呼吸。
2运动强度要把握好
只有运动强度达标了,才能达到更为理想的运动效果。若运动强度过大,反而增加疲劳感,甚至影响关节。
合适的运动强度,应是微微出汗,但不影响正常说话,而且没有明显的肌肉酸痛,也没有出现低血糖。严格意义上,糖友们也要根据运动后的心率判断运动强度。
医学上,(170次 - 年龄)次/分,是一个合适的运动指标,可上下浮动10次左右。每天连续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最为合适。
此外,糖友在运动前后也可以测量一下血糖值,更好的把握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
3不要刻意追求运动速度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任何运动都讲究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刻意追求速度,运动强度过大,确实会引起膝关节疼痛、起水泡等症状,尤其是长时间频繁的高强度运动。
一般情况下,对一周的运动量,健走、慢跑不超过70公里,不会损伤关节,建议每天走6000步左右,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身体状况较好的糖友,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但若是年纪较大或血糖不稳定的糖友,不宜走得过快,更适合散步。此外,肥胖群体对膝盖的压力较大,也不宜走得过快。
4健走时不要突然停止
健走时,有两个时间段要慢一点。一是开始时的5-10分钟,要慢慢的增加速度;二是结束前5-10分钟,要逐渐减慢速度,而不是突然停止运动。
因为健走时血液循环加快,大量的血液会聚集在四肢的肌肉组织,若是突然停止,血液不能很快的回到心脏,反而产生暂时性的脑缺血,引起头晕、恶心、虚脱等症。
5特殊时期不建议健走
运动再好,也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若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应停止运动或是咨询医生是否可以健走。
空腹血糖>16.7 mmol/L、反复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有DKA等急性代谢并发症、合并急性感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下禁忌运动。
待病情控制稳定后,方可逐步恢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