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政治制度-《封建论》:柳宗元的国家政治学说-家国和城邦,不同的经济类型,塑造了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结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诺奖巨大争议背后:《国家为什么失败》,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获得成功-(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人类工业革命的“胚胎发育”演化模式-(二)中国快速工业化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胜利吗-(三)苏联和东欧改革为什么失败印度为何比不过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吴敬琏:国家为什么失败-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解读版)-一、国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制度怎样决定了国家的成败-三、不同的制度,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1、很靠近却很不一样-(3)从卡哈马卡-(6)创意、创立企业、取得贷款-(7)路径依赖式的改变-(4)来到詹姆斯镇+2、 无效的理论-(3)文化假说-(2)地理假说-(4)无知假说+3、 富裕与贫穷的形成-(3)富裕的引擎-(5)为什么不总是选择富裕-(6)刚果长期的痛-(7)榨取式政治制度下的成长+4、 小差异和关键时期:历史的重量-(2)广纳式制度的形成-(4)偶然的历史发展-(5)了解今日的情形+5、 “我已见过未来,它行得通”:榨取式制度下的成长-(2)卡塞河河岸-(4)不稳定的榨取+6、 渐行渐远-(2)罗马之善-(3)罗马之恶-(4)没有人从文都兰达写信+7、 转折点-(2)随时存在的政治冲突-(3)光荣革命-(4)工业革命-(5)为什么发生在英国+8、 别在我们的领土:发展的障碍-(2)小差异却有大影响-(3)对工业的恐惧-(4)禁止船运-(6)萨马利人的后代+9、 倒退发展-(2)司空见惯的制度-(3)打造二元经济+10、 富裕的扩散-(2)冲破障碍:法国大革命-(3)革命输出-(4)追求现代化-(5)世界不平等的根源+11、 良性循环-(2)民主的缓慢进程-(3)粉碎托拉斯-(4)买通法院+12、 恶性循环-(2)从赐封到强占土地-(3)从奴隶到吉姆-克劳-(4)寡头铁律-13、当前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2)儿童十字军-(3)谁才是政府-(4)小畜栏-(7)不公平的游戏-(8)国家为什么会失败+14、打破窠臼-(2)南方榨取式制度的末日-(3)中国的重生+15、理解富裕与贫困-(2)威权式成长难以抗拒的吸引力-(3)繁荣富裕不是设计出来的-(4)外援的失灵-(5)赋权+政治秩序的起源 :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导读: 重新带回国家-序言-第一部分:国家之前-第1章:政治的必需-政治焦虑-政治衰败-无政府幻想-达到丹麦-中国第一-底下无数龟-第2章:自然状态-黑猩猩政治与人类政治发展的关系-唯独人类-红脸野兽-寻求承认的斗争-政治发展的基础-进化与迁移-第3章:表亲的专横-史前阶段-家庭和族团层次的组织-从族团到部落-祖先和宗教-宗教和权力-第4章: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亲戚关系和私人财产-法律和正义-战争和军事组织-从部落制到保护人—依附者和政治机器-第5章:“利维坦”的降临-国家形成的理论-国家为何不是普世共有-第二部分:国家建设-第6章:中国的部落制-中国的家庭和亲戚关系-中国的“封建”时期-第7章: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持续战争带来的制度改革-商鞅的反家庭运动-儒家与法家-中国发展路径为何异于欧洲-多种现代化-第8章:伟大的汉朝制度-秦朝国家和崩溃-汉朝政府的性质-第9章:政治衰败和家族政府的复辟-富人更富-国家分裂和家族制复辟-强大的中国国家-第10章:印度的弯路-印度部落社会-印度家庭和亲戚关系-过渡到国家-弯路-第11章:瓦尔纳和迦提-印度宗教的合理性-思想及其政治后果-第12章:印度政体的弱点-孔雀帝国:何等国家-社会战胜政治-第13章:军事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创建穆斯林国家-军事奴隶制的起源-第14章: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马穆鲁克的衰退-作为犯罪集团的国家-第15章: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仅一代的贵族-完善军事奴隶制-作为治理机构的奥斯曼国家-家族制的复辟和衰败-奥斯曼帝国的遗产-第16章: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从身份到契约-欧洲建国的社会背景-第三部分:法治-第17章:法治的起源-法治的现代迷惑-法律早于立法的哈耶克理论-从惯例法到普通法-第18章:教会变为国家-天主教会宣告独立-罗马法的再现-中世纪教会为法治树立先例-第19章:国家变为教会-中东的法治-国家与清真寺的分离-印度和伊斯兰教的法治无法幸免于西方的叩门-西欧的法治为何较强-第20章:东方专制主义-唐宋过渡之后的中国现代化-天命-第21章:“坐寇”-好政府,坏政府-“坏皇帝”的问题-光有制度还不够-第四部分-第22章:政治负责制的兴起-向平等进军-仅了解一个国家等于不懂国家-欧洲的东周时期-法律在欧洲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建设的架构-第23章:寻租者-家族专制主义的起点-总督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局限和改革的不可行-抵抗法国专制主义的失败-寻租的社会-第24章:家族化跨越大西洋-破产的西班牙国家-无代表仍纳税-制度移植到新大陆-大庄园的铁律-第25章:易北河以东-主人和奴隶-宪政主义及其在匈牙利的衰落-自由和寡头政治-第26章:更完美的专制主义-自由选择-彼得大帝之后-第27章:征税和代表权-英国政治团结的根源-自由城市和资产阶级-征税斗争-光荣革命-第28章:负责制或专制主义-弱的专制主义-英国的结果为何不像匈牙利-达到丹麦-第五部分:迈向政治发展理论-第29章: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政治的生物基础-思想作为原因-政治发展的普遍机制-制度(机构)-政治衰败-暴力和功能失调的均衡-第30章: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马尔萨斯式世界中的政治-当代条件下的发展-现代发展的范例-今天的负责制-致谢+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导读:如何到达丹麦-引言: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第一部分:国家-第1章:何为政治发展-第2章:发展的各个方面-第3章:官僚体系-第4章:普鲁士建立国家-第5章:腐败-第6章:民主发源地-第7章:意大利和低信任的平衡-第8章:庇护政治和改革-第9章:美国开创依附主义-第10章:分赃体系的终结-第11章:铁路、森林和美国的国家建设-第12章:民族建设-第13章:好政府,坏政府-第二部分:外来制度-第14章:尼日利亚-第15章:地理-第16章:白银、黄金和蔗糖-第17章:不叫的狗-第18章:清洁的石板-第19章:非洲风暴-第20章:间接统治-第21章:国产或进口的制度-第22章:共同语-第23章:强大的亚洲国家-第24章:法律在中国的挣扎-第25章:中国国家的再造-第26章:三个地区-第三部分:民主-第27章:民主为什么会扩展-第28章:通向民主的漫长之路-第29章:从1848年到阿拉伯之春-第30章:中产阶级和民主的未来-第四部分:政治衰败-第31章:政治衰败-第32章:法院和政党的国家-第34章:否决制的美国-第35章:自主和服从-第36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第33章:国会和美国政治的家族制复辟-致谢

(4)小畜栏

2024年12月21日 字数:4432 来源: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 作者:戴伦·艾赛默鲁&詹姆斯·罗宾森 提供人:zhuishen13......

(4)小畜栏

2001年,阿根廷陷入经济危机。连续三年,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国家累积大量外债。此一情况肇因于梅内姆政府为遏止1989年以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以稳定经济所采用的一项政策。这项政策有一度算是成功的。

1991年,梅内姆让阿根廷比索绑定美元,法定一比索兑换一美元,汇率不变。事情到此为止。嗯,还差一点。为了让百姓相信政府真的是会贯彻法令,于是说服老百姓到银行开美元账户,美元可以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商店流通,而且在全市的提款机都可以提领。这项政策或许有助于稳定经济,但却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使得阿根廷的出口变得非常昂贵,进口变得非常便宜。出口逐渐陷入停顿,进口则大量涌入。唯一补救之道就是借债,但却非长久之计。愈来愈多的人开始担心比索还能维持多久,把更多的钱存入美元账户。不管怎么说,万一政府撕毁法令,比索贬值,他们还有美元账户可以保命,对吧?大家都担心比索固然没错,但对美元未免也太乐观了。

2001年12月1日,政府冻结所有的银行账户,最初以九十天为期。每周只能领少量的现金。刚开始时,二百五十比索还抵得二百五十美元;接下来,要三百比索了。但这也只准从比索账户提领,任何人都不准从美元账户提领美元,除非同意把美元换成比索。但没有人愿意这样做。阿根廷人把这种情况称为”El Corralito“,意思是”小畜栏“:存户跟牛一样被关进畜栏,哪里都去不了。到了1月,贬值终于挡不住了,一比索不再是一美元,很快的,四比索才能换到一美元。这下子,那些把钱存进美元账户的人都相信自己当初是做对了。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政府强迫把所有的美元账户都换成比索,但仍维持原来一兑一的汇率。换句话说,原来存了一千美元的人,一转眼就发现自己只剩下二百五十美元。政府剥夺了老百姓四分之三的存款。

对经济学家来说,阿根廷是个令人困惑的国家。为了要说明阿根廷有多难了解,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说了一句名言:国家有四种,已开发的、未开发的、日本,还有阿根廷。库兹涅茨之所以会这样想,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阿根廷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接下来,相对于西欧及北美的其他富有国家,阿根廷却开始持续衰退,然后,到1970年及1980年代,竟变成无止境的衰退。阿根廷的经济表现,表面上看虽然令人不解,但从广纳与榨取制度的角度来看,衰退的原因就愈来愈清楚了。

1914年以前,阿根廷的确经历过约五十年的经济成长,但却是典型的榨取式成长。当时的阿根廷由一小批菁英阶层统治,大幅投资于农业出口经济,生产牛肉、兽皮和谷物,而又适逢这类产品的国际价格飞涨,经济也就随之扩张。这类榨取式制度的成长经验既没有创造性破坏也没有创新,又缺乏持续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政治动荡与武装叛乱逐渐增加,阿根廷的菁英阶层企图扩大政治体系,结果却导致动员失控,而在1930年发生第一次军事政变。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阿根廷就摇摆在专制与民主以及各种榨取式制度之间,其间曾有大规模的军事统治镇压,在1970年代达到高峰,至少有九千人甚至更多遭到非法处决,下狱刑求者更多达十几万人。

文人统治期间有选举,虽然号称民主政治,但政治体系的广纳性却极为不足。1940年代起,庇隆窜起,民主阿根廷落入了他所创的正义党——人称庇隆党之手。庇隆党选举屡战屡胜,完全得力于庞大的政治机器,通过买票、分赃、贪污,包括以政府合约及职位交换政治支持。就某种意义来说,这算是一种民主,但绝不是多元化的民主。权力高度集中于庇隆党,一党独大,监督制衡付诸阙如,可以为所欲为,至少在军方自我克制不打算拉他下台的时期是如此。如我们前面所见,庇隆的任何政策,最高法院如果胆敢挑战,下场只会更糟。

1940年代,庇隆以劳工运动起家。1970年及1980年代,遭到军方打压时,他的政党转而从事贿选,经济政策与制度的目的是要把利益输送给支持者,而不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1990年代,梅内姆总统碰到竞选连任的限制时,情形也如出一辙,大不了修宪拿掉限制就成了。从小畜栏事件就可以看出,尽管阿根廷有选举及民选政府,政府照样可以侵犯财产权,没收自己老百姓的财物,却连一点责任都不必负。对于阿根廷的总统及政治菁英,丝毫没有监督力量,当然更没有多元的制衡。


因涉嫌贪污和非法敛财罪,阿根廷联邦法院2004年4月20日签署缉捕阿根廷前总统卡洛斯?萨乌尔?梅内姆的国际逮捕令。花边:因2001年阿根廷经济的大衰退,前任总统卡洛斯?梅内姆被视为一个“活诅咒”。许多阿根廷人都忌讳提到他的名字。如果某个人一不小心提到,女性就会摸自己的左胸,男性就会摸自己左侧的睾丸来消除厄运。在2011年,媒体甚至拍到一名男子在与梅内姆握手的同时,他的左手在摸裤子的拉链。

相较于利马、危地马拉市,乃至墨西哥市,布宜诺斯艾利斯就是独树一格,为什么?不仅令库兹涅茨不解,凡走访过这个城市的人莫不如此。没有原住民,没有奴隶的后代,放眼所见多是辉煌的建筑和屋宇,建于榨取式制度下的成长岁月,一个”美好的时代“。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看到的也只是部分的阿根廷。举例来说,梅内姆就不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出生于拉里欧哈省的艾尼拉科——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北方山区——曾经三任该省省长。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此一地区为印加帝国的边区,有稠密的原住民定居。(见图1)西班牙人来了以后,建立赐封制度,实施高度榨取式制度,发展粮食生产,并饲养骡子供北方波托西的矿工使用。事实上,拉里欧哈比较像秘鲁的波托西地区及玻利维亚,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反而没那么像。19世纪时,拉里欧哈出过有名的大军阀基罗加,横行霸道此一地区,并曾挥军进攻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拉里欧哈这些内地省份与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和解的过程。停战协定约定,拉里欧哈的军阀们放过布宜诺斯艾利斯,任其发展商业赚钱,条件则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菁英阶层放弃改造”内地“的制度。就这样,阿根廷一开始看起来是与秘鲁、玻利维亚不同的世界,但是一旦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那些优美的林荫大道,其实一切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阿根廷的制度发展之所以和其他榨取式拉美国家如此相似,原因就在于它的制度有很深的内地政治色彩与偏好。

选举并没有带来广纳式政治或经济制度,是拉丁美洲共同的特色。在哥伦比亚,自卫组织就可以搞定三分之一的选举。在委内瑞拉,如同在阿根廷,民选的查维斯政府打击政敌,将他们解雇赶出公务体系,关掉自己不喜欢的媒体,没收财产。但无论他怎么做,查维斯只会更有权力,绝不会像华博尔爵士1720年代在英国所受到的重重牵制,使他无法以黑面法案判亨特里奇有罪。亨特里奇若是落在今天的委内瑞拉或阿根廷,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民主政治之出现于拉丁美洲,原则上确实是反菁英统治的,其理论与行动都是要重新分配菁英阶层所享有的权利及机会,但其根基却深植于榨取式制度,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数百年来榨取式制度造成的不平等始终存在,在刚冒出头来的民主政治中,会使选民比较喜欢政策极端的政治人物。这当然不是说阿根廷人民天真,认为庇隆或新近的庇隆党人诸如梅内姆或基西纳夫妇*都是无私且为人民谋福利的,或委内瑞拉人民都认为查维斯是他们的救世主。相反的,许多阿根廷人与委内瑞拉人都清楚,其他所有的政治人物及政党,长久以来根本不曾为他们发声,乃至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建设,诸如道路与教育,并保护他们免于被地方上的菁英阶层剥削。因此,查维斯的政策尽管不免贪污与浪费,今天还是有许多委内瑞拉人支持,同样的,1940年代与1970年代,也还是有许多阿根廷人支持庇隆党人的政策。其二,政治之所以吸引那些强人如庇隆与查维斯,或让他们趋之若鹜,同样是由于榨取式制度作祟,而不是真想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党体系,为社会弄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庇隆、查维斯及拉丁美洲其他数十名强人,全都只是寡头铁律的另一个面向,而此一铁律则深植于菁英阶层所控制的政权。

*阿根廷前总统基西纳,其遗孀费尔南德兹为现任阿根廷总统。

(5)新专制主义

2009年11月,北韩政府实施了一项经济学家所谓的货币改革。一般来说,往往都是因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才会有这类改革。1960年1月,法国就推行了一次货币改革,采用一种新法郎,一法郎相当于原来的一百法郎,但在改用新法郎的渐进过程中,旧法郎继续流通,人们甚至仍然用之报价。最后,2002年1月法国采用欧元,旧法郎才停止做为法定货币。北韩的改革表面上也是如此。和1960年的法国一样,北韩政府也决定把货币的两个零拿掉,一百旧朝鲜元等值于一元新朝鲜元。每个人都可以拿旧钞来换新钞,只不过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而不是像法国那样经过四十二年。然后,真正的陷阱来了。政府宣布,每个人顶多只能兑换十万朝鲜元,虽然后来又放宽到五十万。十万朝鲜元当时的黑市汇率约为四十美元。就这样一扫,北韩政府就把北韩人民的私人财富扫掉了一大推;到底扫掉了多少我们不知道,但总数可能比阿根廷政府2002年的那一次搜刮还多。

北韩的政府是共产党独裁政府,反对私有财产及市场。但黑市很难管制,而且黑市都是用现金交易。当然,外币交易是免不了的,尤其是中国货币,只不过多数交易还是用朝鲜元。货币改革的目的其实是要惩罚利用这类市场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他们还不至于太有钱太有力量以至于威胁到政府的统治。让老百姓穷一点才安全。黑市的问题只是其一而已。由于银行很少,而且都是国营,北韩人民都是用朝鲜元存钱。货币改革云云,政府其实是要用来搜刮人民的储蓄。


朴南基(红线圈内)1986年12月被提拔为全权负责人民经济的国家计划委员长,从此一直在第一线指挥朝鲜计划经济。2010年2月被免职。另据 Daily NK报道称,两名朝鲜官员3月12日在平壤的西山体育场在一些经济官员和朝鲜中央党员面前被枪决。这两名被处决的官员是前朝鲜财政部长朴南基和另外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朝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委员长。报道说,执行官在行刑前宣布朴南基的罪行称他是“推行货币改革,使人民生活困苦的稀世逆贼”。北韩高层此举在于转移民众对“货币改革”的愤怒情绪。

尽管政府贬抑市场,北韩统治阶层却很懂得享受市场所生产的东西。前领导人金正日就拥有一栋七层楼的豪宅,设有酒吧、卡拉OK以及一个迷你电影院,地下室是一座大型泳池,设有波浪制造机,让金正日可以用装有小马达的冲浪板戏浪。2006年美国对北韩实施制裁,就知道其真正的要害何在。美国禁止六十项奢侈品出口到北韩,包括游艇、水上摩托车、赛车、摩托车、DVD播放机及二十九吋以上的电视机。丝质围巾、精品钢笔、皮草或皮箱从此绝迹。这些东西正是金正日及他的共产党统治菁英的收集品。一名学者利用法国轩尼诗公司的出货清单做出估计,经济制裁之前,金正日每年光是干邑白兰地的预算可能就高达八十万美元。

如果想要了解20世纪末世界上许多最贫穷地区,就非得了解20世纪初的新专制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马克思的理想是一套可以在比较人道的条件下营造富裕繁荣与平等的体系。列宁及他的共产党虽然以马克思为蓝本,但实行起来却和理论大异其趣。1917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相当地血腥,一点人道也看不到。而平等也不在他的方案里,列宁及他的亲信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个新的菁英阶层,自己高踞布尔什维克党的顶层。为了要达到此一目的,他们清算与铲除的对象不仅是非共产党分子,还有威胁到他们权力的同志。但接下去才是真正的悲剧:先是内战,然后是斯大林的集体化及其永无休止的清算斗争,杀人如麻,死者可能多达四千万人。俄国共产党残暴、压迫而血腥,但却不是唯一,同样的经济后果与人间苦难所在多有,譬如1970年代红色高棉统治下的柬埔寨、中国及北韩,无一例外的,共产主义所带来的都是邪恶的专制独裁及人权侵犯。人民受苦及血腥屠杀之外,共产党政权全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榨取式制度。经济制度,无论有市场与否,其目的就是要榨取人民的资源,又因为视财产权有如寇仇,结果往往制造了贫穷而非繁荣。在苏联,如我们在第五章所见,共产党制度刚开始时都能制造快速的成长,但接下来就跌跌撞撞,终至停滞。在毛泽东统治下的中国、红色高棉统治下的柬埔寨以及北韩,结果则更具毁灭性,共产党经济制度还带来了经济崩溃及饥馑。

回过头来,共产党经济制度又受到榨取式政治制度的支持,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共产党手中,完全没有权力的制衡。所有这些榨取式的制度虽然在形式上有别,但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却与津巴布韦和塞拉利昂的榨取式制度别无二致。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