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政治制度-《封建论》:柳宗元的国家政治学说-家国和城邦,不同的经济类型,塑造了中西方不同的政治结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诺奖巨大争议背后:《国家为什么失败》,不能解释中国的成功-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获得成功-(三)成功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人类工业革命的“胚胎发育”演化模式-(二)中国快速工业化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胜利吗-(三)苏联和东欧改革为什么失败印度为何比不过中国-中等收入陷阱-吴敬琏:国家为什么失败-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解读版)-一、国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制度怎样决定了国家的成败-三、不同的制度,可能引发怎样的后果+1、很靠近却很不一样-(3)从卡哈马卡-(6)创意、创立企业、取得贷款-(7)路径依赖式的改变-(4)来到詹姆斯镇+2、 无效的理论-(3)文化假说-(2)地理假说-(4)无知假说+3、 富裕与贫穷的形成-(3)富裕的引擎-(5)为什么不总是选择富裕-(6)刚果长期的痛-(7)榨取式政治制度下的成长+4、 小差异和关键时期:历史的重量-(2)广纳式制度的形成-(4)偶然的历史发展-(5)了解今日的情形+5、 “我已见过未来,它行得通”:榨取式制度下的成长-(2)卡塞河河岸-(4)不稳定的榨取+6、 渐行渐远-(2)罗马之善-(3)罗马之恶-(4)没有人从文都兰达写信+7、 转折点-(2)随时存在的政治冲突-(3)光荣革命-(4)工业革命-(5)为什么发生在英国+8、 别在我们的领土:发展的障碍-(2)小差异却有大影响-(3)对工业的恐惧-(4)禁止船运-(6)萨马利人的后代+9、 倒退发展-(2)司空见惯的制度-(3)打造二元经济+10、 富裕的扩散-(2)冲破障碍:法国大革命-(3)革命输出-(4)追求现代化-(5)世界不平等的根源+11、 良性循环-(2)民主的缓慢进程-(3)粉碎托拉斯-(4)买通法院+12、 恶性循环-(2)从赐封到强占土地-(3)从奴隶到吉姆-克劳-(4)寡头铁律+13、当前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2)儿童十字军-(3)谁才是政府-(4)小畜栏-(7)不公平的游戏-(8)国家为什么会失败+14、打破窠臼-(2)南方榨取式制度的末日-(3)中国的重生+15、理解富裕与贫困-(2)威权式成长难以抗拒的吸引力-(3)繁荣富裕不是设计出来的-(4)外援的失灵-(5)赋权+政治秩序的起源 :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导读: 重新带回国家-序言-第一部分:国家之前-第1章:政治的必需-政治焦虑-政治衰败-无政府幻想-达到丹麦-中国第一-底下无数龟-第2章:自然状态-黑猩猩政治与人类政治发展的关系-唯独人类-红脸野兽-寻求承认的斗争-政治发展的基础-进化与迁移-第3章:表亲的专横-史前阶段-家庭和族团层次的组织-从族团到部落-祖先和宗教-宗教和权力-第4章:部落社会的财产、正义、战争-亲戚关系和私人财产-法律和正义-战争和军事组织-从部落制到保护人—依附者和政治机器-第5章:“利维坦”的降临-国家形成的理论-国家为何不是普世共有-第二部分:国家建设-第6章:中国的部落制-中国的家庭和亲戚关系-中国的“封建”时期-第7章:战争和中国国家的兴起-持续战争带来的制度改革-商鞅的反家庭运动-儒家与法家-中国发展路径为何异于欧洲-多种现代化-第8章:伟大的汉朝制度-秦朝国家和崩溃-汉朝政府的性质-第9章:政治衰败和家族政府的复辟-富人更富-国家分裂和家族制复辟-强大的中国国家-第10章:印度的弯路-印度部落社会-印度家庭和亲戚关系-过渡到国家-弯路-第11章:瓦尔纳和迦提-印度宗教的合理性-思想及其政治后果-第12章:印度政体的弱点-孔雀帝国:何等国家-社会战胜政治-第13章:军事奴隶制与穆斯林走出部落制-创建穆斯林国家-军事奴隶制的起源-第14章:马穆鲁克挽救伊斯兰教-马穆鲁克的衰退-作为犯罪集团的国家-第15章:奥斯曼帝国的运作和衰退-仅一代的贵族-完善军事奴隶制-作为治理机构的奥斯曼国家-家族制的复辟和衰败-奥斯曼帝国的遗产-第16章:基督教打破家庭观念-从身份到契约-欧洲建国的社会背景-第三部分:法治-第17章:法治的起源-法治的现代迷惑-法律早于立法的哈耶克理论-从惯例法到普通法-第18章:教会变为国家-天主教会宣告独立-罗马法的再现-中世纪教会为法治树立先例-第19章:国家变为教会-中东的法治-国家与清真寺的分离-印度和伊斯兰教的法治无法幸免于西方的叩门-西欧的法治为何较强-第20章:东方专制主义-唐宋过渡之后的中国现代化-天命-第21章:“坐寇”-好政府,坏政府-“坏皇帝”的问题-光有制度还不够-第四部分-第22章:政治负责制的兴起-向平等进军-仅了解一个国家等于不懂国家-欧洲的东周时期-法律在欧洲发展中的作用-国家建设的架构-第23章:寻租者-家族专制主义的起点-总督和中央集权-中央集权的局限和改革的不可行-抵抗法国专制主义的失败-寻租的社会-第24章:家族化跨越大西洋-破产的西班牙国家-无代表仍纳税-制度移植到新大陆-大庄园的铁律-第25章:易北河以东-主人和奴隶-宪政主义及其在匈牙利的衰落-自由和寡头政治-第26章:更完美的专制主义-自由选择-彼得大帝之后-第27章:征税和代表权-英国政治团结的根源-自由城市和资产阶级-征税斗争-光荣革命-第28章:负责制或专制主义-弱的专制主义-英国的结果为何不像匈牙利-达到丹麦-第五部分:迈向政治发展理论-第29章:政治发展和政治衰败-政治的生物基础-思想作为原因-政治发展的普遍机制-制度(机构)-政治衰败-暴力和功能失调的均衡-第30章:政治发展的过去和现在-马尔萨斯式世界中的政治-当代条件下的发展-现代发展的范例-今天的负责制-致谢+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导读:如何到达丹麦-引言:政治制度在法国大革命前的发展-第一部分:国家-第1章:何为政治发展-第2章:发展的各个方面-第3章:官僚体系-第4章:普鲁士建立国家-第5章:腐败-第6章:民主发源地-第7章:意大利和低信任的平衡-第8章:庇护政治和改革-第9章:美国开创依附主义-第10章:分赃体系的终结-第11章:铁路、森林和美国的国家建设-第12章:民族建设-第13章:好政府,坏政府-第二部分:外来制度-第14章:尼日利亚-第15章:地理-第16章:白银、黄金和蔗糖-第17章:不叫的狗-第18章:清洁的石板-第19章:非洲风暴-第20章:间接统治-第21章:国产或进口的制度-第22章:共同语-第23章:强大的亚洲国家-第24章:法律在中国的挣扎-第25章:中国国家的再造-第26章:三个地区-第三部分:民主-第27章:民主为什么会扩展-第28章:通向民主的漫长之路-第29章:从1848年到阿拉伯之春-第30章:中产阶级和民主的未来-第四部分:政治衰败-第31章:政治衰败-第32章:法院和政党的国家-第34章:否决制的美国-第35章:自主和服从-第36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第33章:国会和美国政治的家族制复辟-致谢

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

2024年12月21日 字数:2591 来源: 作者:吴敬琏 提供人:zhuishen13......

为了回答国家兴衰、国富国穷、国家间不平等和经济发展差距等的根源,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是根本原因的观点。这种观点与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思(Douglass North)等在《西方世界的兴起》、《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著作中提出的“制度是重要的”观点一致。但是,他们没有局限于“制度是重要的”这个一般性的说法,而是进一步分析制度为什么是重要的、制度影响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机理是什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制度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等基本问题,特别是他们结合大量的历史事实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提供佐证和解释。

(一)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用包容性(inclusive)和攫取性(extractive)、政治和经济两个维度对制度进行刻画,从而提出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包容性经济制度、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等概念。他们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界定,而是借用历史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描述性说明。

首先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

历史上大部分国家在大部分时期内采取的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比如,光荣革命前的英国、大革命前的法国、殖民地时期的北美、南美及拉美、非洲以及亚洲。

所谓攫取性——从政治上说,人民或者说广大公众没有决策权或表决权,既没有选择当权者或统治者的权利,也没有选择政治制度或经济制度的权利,当权者或者统治者要么是世袭的,要么是通过革命由军阀或军人担任的,精英人物或者既得利益者在制度的选择或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结果所选择的制度或者制定出来的政策成为一部分人攫取另一部分人的工具。

从经济上说,所有的经济制度或者经济政策都是由当权者、统治者或者精英人物制定出来的,他们通过各种垄断权、专卖权、市场控制等掠夺生产者,使得生产者只能够得到所生产产品的一少部分甚至得不到所生产的产品,结果就是生产性激励的不足。比如,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对南美洲秘鲁、巴西和北美洲墨西哥等的殖民,欧洲殖民者从非洲大量贩运奴隶到美洲、亚洲等国家或地区进行奴役等,殖民地的土著居民被剥夺了所有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被迫为殖民者工作,他们建立起来的是典型的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

攫取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是对应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那么其很有可能建立起来的是攫取性经济制度。

其次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历史上,许多国家通过革命建立起了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现在大多数发达的民主国家采取的就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和包容性经济制度,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

所谓包容性——从政治上讲,强调人民或者说广大群众具有政治权利,能够参与政治活动,选举领导人或当权者,选举政策制定者,领导人或当权者是人民或者选民的代理人而不是统治者,任何人都有成为领导人、当权者或政策制定者的机会或可能性。

从经济上讲,强调自由进入和竞争,任何人都没有通过垄断、专卖或者市场控制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人们都可以获得生产性收益的绝大部分或者全部,人们具有很高的生产性激励。

比如,美国,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竞选总统或者议员,人民具有投票的权利,众议院和参议院是重要的决策机构,任何人都有成为众议员或者参议员的机会;在经济上,不论是谁都没有垄断权,甚至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Gates)也会受到联邦法院的反垄断调查;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大革命之后的法国等也都如此。

再次是攫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认为,采取攫取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的国家是存在的,比如只进行了经济改革而没有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但是这种国家的包容性经济制度难以长期存在,很快就会由于攫取性政治制度而发展成为攫取性经济制度。这种国家往往是为了刺激人们的生产性激励而制定的包容性经济制度,但是不会从根本上触动既得利益者或者当权者的利益,而他们刺激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更多可以攫取的资源。

最后是包容性政治制度和攫取性经济制度。

如果一个国家采取的是包容性的政治制度,那么它就不会采取攫取性经济制度了,所以这样的国家不可能存在。

(二)包容性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有些国家建立起了包容性制度有些国家建立起了攫取性制度呢?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对建立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历史分析给出了答案。他们认为,在现代有些国家建立包容性制度之前,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都是攫取性制度,比如光荣革命之前的英国、大革命之前的法国、独立之前的美国以及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等。

那么,这些国家为什么能够建立起包容性政治制度和包容性经济制度而其他国家没有呢?他们认为,这些国家建立起包容性制度并非必然,而是偶然的。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强调偶然因素、偶然事件的作用。他们采用了“制度漂移(institutions drift)”这个术语。制度的发展变化就像浮在水面上冰块的漂移,两块本来在一起的冰块,可能会越漂越远,原因就在于它们在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下渐行渐远。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制度本来可能一样,但是它们的发展变化可能会在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下渐行渐远,并最终导致了本质的差别。

比如,北美洲和南美洲都同为欧洲人的殖民地,在欧洲殖民之前,这些地区并没有本质的差别。

但是,西班牙人最先到达了南美洲,并且开始了掠夺性殖民地的建立过程,到处搜刮黄金、白银以及其他各种贵重物品,西班牙人迅速致富;当英国殖民者到达北美洲的时候,试图学习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殖民做法,但是由于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差别,没能够学习西班牙人的殖民模式。

结果,北美洲和南美洲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当时的条件下,西班牙发现南美洲是偶然的,在南美洲的登陆地点是偶然的,在南美洲登陆后的所作所为也是偶然的。西班牙人能够从南美洲获得大量的黄金、白银等,英国人不能够,结果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殖民方式就是掠夺性的,而英国人却不得不在北美发展生产,通过生产获得可以攫取的资源。

这导致了北美洲能够发展起生产活动、先进的技术等,而南美洲却在资源受到严重掠夺的情况下越变越穷。这还导致了欧洲不同地区之间制度的差异,光荣革命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西班牙,这是因为面对奢侈的王室生活和战争等威胁,英国王室相对于西班牙面临着更大的财政压力,而不得不跟议会妥协以获得更多的征税许可,但是西班牙王室不需要,因为它从美洲获得的大量金银使其国库充足。

由于光荣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使其最早建起了包容性政治制度,进而建立起了包容性经济制度,结果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了英国而不是欧洲其他国家。所以,按照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观点,包容性制度的建立也具有偶然性。

德隆·阿西莫格鲁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基利安经济学教授。2005年,他获得了奖给40岁以下对经济学思想和知识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詹姆斯·A. 罗宾逊,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是哈佛大学的大卫·弗罗伦斯政府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拉美和非洲问题专家,他长期在博茨瓦纳、毛里求斯、塞拉利昂和南非工作。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