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生活中必须属于很多群体并成为他们的一员,其中典型的群体包括诸如国家、民族、文化群体、职业群体、宗教群体、家庭以及同辈群体。我们发现在注意到自己是个活生生的存在之前,就已经属于某个群体了。我们发现,事实上自己在不同群体和不同情景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仅如此,我们所属的每一个群体对自己都存在着某种社会性定义,并通常存在某些潜规则来约束所有成员的行为。每一个我们所属的群体都会迫使我们同它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性,以作为接纳我们的条件,其中包括一系列的信念、行为和禁忌。
社会中心主义的本质
各个社会群体中都会形成各种行动和行为方式,我们所有人尽管程度不同,都将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上述行为与行动形式不加批判地作为正确的方式,并予以接受(见图11—1)。比如说,当一个青少年加入了城市街头帮派的时候,如果我们去反思发生了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清楚的。根据这一举动,青少年会被预期将通过以下方式认同他们自己。
社会中心性: 某个人所属群体或文化的信念所固有的优越性;一种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文化的角度去判断群体外的人或非本文化之人的倾向。
图11—1 社会学的逻辑
●一个识别他们是谁和是什么的名称。
●一种交谈的方式。
●一群朋友和敌人。
●他们必须参加的帮派仪式。
●在面对帮派伙伴时被预期的行为。
●针对敌对帮派时被预期的行为。
●一种帮派内部的权力等级结构。
●一种穿戴和说话的方式。
●每个帮派成员都必须维系的社会要求。
●一系列的禁忌——在严重惩罚的威胁下,每一个帮派成员都必须小心地避免遭到禁止的活动。
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对群体约束的盲目顺从是自动的且不进行反思的。大多数人不遗余力地顺从且认识不到自己在顺从。他们将群体的准则和信念内化了,接受群体的同一性,并且按照群体的期望去行事——对自己所做的应该受到合理质疑的事情缺乏最起码的认识。在面对一系列的相似信念、态度和行为时,在他们所顺从的街道帮派的权力结构中,大多数人在社会群体中都起着一个不会反思的参与者的作用。
这种思想、情绪和行动上的顺从并不局限于普通大众或者地位低下者或穷人。这是人的一般特征,与他们的社会角色无关,与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威望无关,与他们受教育的年限无关。这对大学教授与学生以及大学教授的主任和学生的保管员都是一样的真实;这对参议员和首席执行官与他们的下属以及装配线上的工人都是一样的真实。思想和行为的顺从是人际关系中的法则——少数独立性强者例外。
根据《美国大百科全书》(1950年版,卷7,第541页):
人类的行为存在无限的多样性,有良善的也有邪恶的、有健康的也有病态的,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不同更是意义多变。被墨斯卡灵药麻醉的僧侣参加一次印度教的仪式,根据活动的规则会被认为是适应性的和健康的行为。在其他情境或其他地方,他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被关进警局或送进精神病院。
没能遵从社会的期待会被群体剔除出去。下面就是《汤姆求学记》(托马斯·休斯,1882年)中描述的这样一个人:
那个人的外表着实让温特夫人吓了一跳。她正从一个小桶中为他们取啤酒。这是一个老迈且瘦骨嶙峋的妇女,有着像一台刈草机一样褐色的干枯皮肤。她戴着一顶男人的帽子且穿着一件男人的夹克衫,有着刺耳的嗓音,并且这些全部凑在一起很不讨人喜欢。她在一个教区曾经名叫考埃尔,并且是个曾经被放逐好几年的人。她生活在荒地,经常在田野劳作,寄人篱下,并且抽一个陶制烟斗。这些古怪的习惯,再加上她半男性化的穿着,使得她被当成与那些非法分子生活在一起的理由已经相当充分。温特夫人和其他英格里堡的好人相信她能犯下任何罪行,并且小孩被教育不要和她说话与玩耍,当她走近他们的时候就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