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2013年的新闻报道中声名狼藉的研究拨款一样,这一章也聚焦于雌性配偶选择权受到雄性性暴力威胁的水禽。当配偶选择权受到外力的束缚、阻止或禁止时,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雌鸭不会直接屈服于性暴力甚至死亡的威胁。更确切地说,它们拥有相同的审美标准,即便是毫无实用价值的随意的美,也能为它们提供对抗性暴力和重申配偶选择自主权的进化杠杆。雌鸭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女性的性自主权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力量。舞韵合唱团(Eurythmics)和艾瑞莎·弗兰克林(Aretha Franklin)用他们的歌倡导“姐妹们都要为自己而战”。只有这样,女性才能一起成为选择自主权和选择自由权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配偶带来的进化优势(雄性后代会拥有雌性偏爱的性炫耀特征)非常强大,以至于重塑了雌性的身体内部结构。扩大的性自主权让雌性水禽能继续根据雄性的炫耀行为和所有相关特征,包括声音、色彩、行为和羽毛等为美做出选择。即使面对永无休止的性攻击,雌鸭也找到了一种方式,来维护自己世界中的美。
这些发现与配偶选择的审美观点得出的结论相同,这并非偶然。只有当我们认识到配偶选择是个体能动性的一种形式时,才能将性暴力定义为对这种能动性的破坏。借用苏珊·布朗米勒的话说,性暴力也是违背雌鸭意愿的行为。
对水禽中雌性的性自主权进化审美机制的揭示,对女权主义来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科学发现。这种意义并非体现在使科学与当代的政治理论或意识形态相适应上,更确切地说,这项发现的意义在于证明了性自主权实际上很重要。性自主权不只是一个政治理念、法律概念或者哲学理论,准确地说,它是社会性物种的有性生殖、择偶偏好、性胁迫和性暴力在进化上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性自主权进化发动机正是基于审美机制的配偶选择。只有承认这些因素确实在自然界中发挥着作用,我们才能在完全理解自然界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当然,你不必对现实太过惊讶。史蒂芬·科尔伯特(Stephen Colbert)曾在《科尔伯特报告》(The Colbert Report)节目中说过:“现实拥有众所周知的自由主义倾向。”
◎
对鸭子生殖器进化的讨论引出了一系列更广泛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鸟类都没有阴茎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鸟类失去阴茎后会产生什么进化和审美方面的后果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仍然能从审美进化和性自主性的概念中找到有趣的新见解。
鸟类最初从它们的恐龙祖先那里继承了阴茎,但在大约6 600万~7 000万年前,包括世界上95%的鸟类物种的新鸟下纲类群失去了阴茎。我们对失去阴茎的新鸟下纲类群所处的生态环境或它们的形态结构一无所知,所以很难调查其阴茎消失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思考得出一些结论。
阴茎消失的原因有可能是它不再有用了,就像洞穴鱼的眼睛一样。但是,交配对于繁殖成功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选择过程才会淘汰阴茎呢?
阴茎消失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雌性明显偏爱没有阴茎的雄性,为什么呢?如果阴茎的主要功能之一是通过强迫交配来破坏雌性的配偶选择权,雌性对雄性阴茎的厌恶就会降低雌性的性自主权面临的威胁。接下来的两章将详细讨论雌性如何通过配偶选择权,以促进雌性自主权的方式从生理和行为两个方面改变雄性。不过,无论是哪一种进化机制,阴茎的消失都对鸟类的性自主权产生了显著影响。
没有阴茎意味着雌性在交配过程中的作用就是使精子进入它们的泄殖腔。即使在没有阴茎的情况下,雄性也能爬到雌性身上,强行将精子留在雌性泄殖腔的表面。但雄性无法将精子留在雌性体内,也不能强迫雌性扩张泄殖腔来接收精子。在超过95%的没有阴茎的鸟类中,雌性都可以拒绝接受它们不想要的精子。比如,家养的母鸡在被公鸡强迫交配后会排出精子。在没有阴茎的鸟类中,性骚扰和性恐吓的行为仍然存在,雌性也有可能在反抗中受伤,但阴茎的消失几乎完全终结了强迫受精的行为。因此,雌鸟在因受精问题而发生的两性冲突中赢得了实质性的胜利。
这种扩大后的性自主权会产生何种进化结果呢?有趣的是,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得出的结论:“总的来说,鸟类的美的品位几乎和我们一样。”
考虑到鸟类是少数几种已经进化出复杂的感官系统和认知能力的动物之一,再加上雄性阴茎消失使雌性拥有更多配偶选择的机会,所以我并不认为鸟类进化为“除人类以外的最美动物”是一种偶然。雄性阴茎消失推动的雌鸟性自主权的不可逆转的进展,可能就是对鸟类华丽的审美进化结果的最有力的解释。
“总有美会发生”假说已经预言了这种结果,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鸟类爆发式的物种形成和审美辐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阴茎的鸟类在物种数量方面是陆地脊椎动物中最成功的。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推动了鸟类的成功进化、物种的快速形成和多样化,包括飞行能力,以及应对生态多样化、迁徙、鸣啭和鸣啭学习的能力。但是,未来对鸟类的成功进化和多样性问题的任何研究,都应该包括审美进化和鸟类阴茎消失在进化中的作用。
关于无阴茎鸟类中的雌性的性自主权,还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雌性的性自主权与一雄一雌制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在这种机制下,雄性和雌性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来养育后代。对这些鸟类的一雄一雌制进化过程的传统解释是,这是新鸟下纲生物学的一个“不容置疑”的特征。与其他大多数爬行动物不同,鸟类的后代在刚出壳的时候无法照顾自己,而要完全依赖父母。这些无助的幼鸟被鸟类学家称为晚成雏,它们很容易被捕食,所以必须快迅速成长,以便把在学会飞行之前被吃掉的风险降到最低。在这个幼鸟容易受到伤害的时期,双亲抚养能有效地保护幼鸟,同时加快幼鸟的发育。
然而有趣的是,我们可能把进化的逻辑完全搞颠倒了。确切地说,雄性阴茎的消失和雌性的性自主权的扩大,可能对鸟类的发育、生理机能和社交行为的进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所以晚成雏可能是鸟类一雄一雌制进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所有有阴茎的鸟类后代在出壳后不久就能自己觅食,所以被鸟类学家称为早成雏,即使单亲也能安全地抚养和守护它们。(需要进行领地防守的早成雏,也有可能进化出双亲抚养的方式。)然而,一旦阴茎消失,雌鸟就有可能利用扩大后的性自主权要求雄鸟进行更多的亲代投资。由于没有阴茎的雄鸟不能实施强迫交配,所以为了繁殖,它们基本上只能选择满足雌鸟的择偶偏好。如果雌鸟进化至要求配偶在繁殖过程中投入更多,雄鸟很快就会在给挑剔的雌鸟的后代提供更好的资源方面展开竞争!结果就是进化出一种更紧密、更全面的配偶关系,雄鸟在其中既是积极的参与者,也是亲代抚育的投资者。雄性繁殖投资的增加又推动了晚成雏的进化,因为它们的成长需要进化后的雄鸟投入大量努力。因此,由于阴茎消失而扩大的性自主权让雌鸟在与雄鸟因亲代投资问题而发生的两性冲突中占据优势。
性自主权的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对抗性暴力和性胁迫的防御机制的进化过程,还能让我们知道其他应对两性冲突的不同方式是如何进化来的。在接下来的两章里,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观点在鸟类种群中的体现,以及人类的性自主权。
那么,在95%以上没有阴茎的鸟类中,雌性利用性自主权做了什么呢?在接下来的两章中,根据我们对园丁鸟和侏儒鸟的观察,你会发现它们往往会继续基于审美机制进行随意的配偶选择,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有了色彩缤纷、声音悦耳和生机勃勃的鸟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