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庄子笔下的三大人生定律,读懂后什么都看开了

2018年3月27日  来源: 作者: 提供人:爱到停止
摘要:庄子总结出的3条人生定律:第一,我们正烦恼着的问题很可能是从其他角度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第二,精神丰富的人往往喜欢花时间在无用但自己喜欢的事物上。第三,我们对生活现状的诸多抱怨,其实都是在“钻牛角尖”。

庄子总结出的3条人生定律:第一,我们正烦恼着的问题很可能是从其他角度看来根本就不是个问题。第二,精神丰富的人往往喜欢花时间在无用但自己喜欢的事物上。第三,我们对生活现状的诸多抱怨,其实都是在“钻牛角尖”。参透了这几条定律,你的生活很可能就会焕然一新......

1 定律一:你的格局和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心量。

我们的烦恼,源自内在拥有的不够。

一个拥有全息宇宙观、内心世界丰富、内在自我满足感比较强的人,是不屑于在琐事上进行辩论解释的,他也不太愿意去刷存在感,多一点儿也不觉得多,少一点儿也不觉得少。

为了说明这点,庄子设计了一个故事,主人公是尧和舜,舜是尧的接班人。

尧做皇帝的时候,舜就在他旁边辅佐他。

有一天,尧跟舜说:“我一直想把宗、脍、胥敖这三个小国给灭了,每次上朝的时候一想到这几个小国还没灭掉,心里就觉得不舒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舜说:“这三个小国的国君,就好像生存在蓬蒿艾草之中,您何必放心不下?过去听说有十个太阳一同升起,普照万物,更何况大道的光辉更胜过太阳。”

我以前读这段故事的时候有点儿不知所云,字面上的意思都知道,但庄子到底想说什么呢?

我们把这个情景放到现在,假设你是一个只有十个员工的公司的老板,有个同事突然提出要离职,你一定觉得很难受。但是,如果你拥有一个十万人的公司,这一天有一百个人离职,你可能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了。

所以,你的格局和你所处盘子的大小,决定你心量的大小。

舜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哥,您多大的人物啊,还为这点儿小事烦恼?您是与大道同齐的人,您就像是同时拥有十个太阳的能量场一样的人,怎么会为这点儿小事而烦恼呢?”

一言以蔽之,我们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内在所拥有的还不够多,甚至包括内在的成就感和烦恼都不够多导致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事就变小了。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看房价,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挪一下。

假如你了解在二三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有一个叙利亚的中产阶级朋友,他在为自己没有买到一套学区房而捶胸顿足。

而你又知道从大的历史宏观背景看,他买不买到房子都不重要,因为那套房子再过几年就会被美军给炸了。一个导弹过来,整个小区都没有了,还买学区房?连学校都没有了。

如果你知道这一切,你还会跟他一样因为没买到这学区房而捶胸顿足吗?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小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小提琴没有拉准、作业没有做好、造句没有写得主谓宾足够清楚……跟儿女大发脾气,我认为那都是孩子太少的缘故。

我以前认识一个朋友,他们家有十几个孩子。

他跟我说,有一天,他的一个哥哥从炕上摔下来,他妈都没有发现,还带着其他孩子在吃饭。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现在的某个家庭里面,孩子从桌子上摔了下来,直接摔晕了,三个小时之后才清醒过来,你得害怕成什么样子?

而对于一个有十几个孩子的母亲来说,那根本就不是事儿。

我那个朋友后来还跟我说,他还有一个姐姐,有一天晚上直接跑出去玩,没回到家,就是迷路了,到吃饭的点儿他妈都没发现,到第二天他妈才问她去哪儿了。

我以前讲逍遥的时候,说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大格局里面,这样就不觉得自己的那点事儿是大事了,你放在一个长的历史长河里面看问题,你就不觉得当前有什么事儿是值得生气的。

如果去龙门石窟、莫高窟或者西安的一些老的寺庙,你就更能够看见那些动辄八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寺庙里的塑像,这些菩萨在那儿坐了一千多年,看到了无数的人来这里祈求,考好试、升官、老公不要红杏出墙、老婆最好自己提出离婚……都是南柯一梦,这就是所谓的看破红尘。

阅尽千年时空,看遍芸芸世事,人就只剩下一种态度,就是待着而已。

如果你的内心里面拥有巨大的信息储存,可以WiFi、5G甚至8G上网,你和整个大道背后的那个云端的无量数据库是随时保持通畅的,你还会卡在一个网页上吗?

2 定律二:精神等级的差别,在于愿不愿意花时间在喜欢但无用的事上。

《庄子》曾经提到过两个人,一个叫作“啮缺”,一个叫作“王倪”,他们都是神仙级的人物,啮缺是王倪的学生。

啮缺问王倪:“你知道万事万物共同的地方吗?”他似乎是在问老师知道天下那个底层的原始代码——可以支撑一切并幻化出一切的东西吗?

在读《庄子》的时候,我会很羡慕古人的生活,他们活在一种对那些似乎无用的知识的追求当中。

只有在古代,没有微信刷、没有房子要炒、没有学区房要买、没有大笔的钱可以花、大家都穷得叮当响的年代,才会有一些人去问这些无用的问题,做一些无用的事儿。

有些时候,有些人太过于直接地想要答案,想要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总是直接问:“有什么用呢?”

其实,当一个人在研究到底电子和磁力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怎么切分、怎么转换时,他怎么知道后来会发明出电灯?

最开始的人研究点、线、面的时候,他怎么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后来盖房子,甚至是制造航天飞机,有什么用?

其实,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灵魂上的等级差别,只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是不是能够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去享受那些无用或者暂时看不出来有什么用的事儿。

如果你有一个朋友,他跟你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目的的,他每天接触的朋友都是对他有用的——起码在当时他认为是有用的,你一定会觉得他真的很市侩。

一个人的内心,有用的东西比例越大,无用的东西比例越小,那么他在精神上越贫穷。而富人——精神上的富裕,则是无聊得起、无用得起的人。

改变并决定你命运的,可能就是那些看似没用的事。

那些曾经被我们认为无用的东西,那些不知道学了之后到底有什么用的知识,现在看来可能终将会成为拯救人类的最重要的知识。

而那些我们所认识的没有什么用的朋友,我们所做的那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仅仅只是让我们觉得快乐的事情,最后可能成为我们最重要的事业。

如果你是一位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时间完全花在你认为有用的事情上,就算再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让孩子去发呆、去无聊、去自在玩耍……

谁知道早年那些疯狂玩游戏的人,如今会变成著名的游戏主播,年收入上千万?他们一年的收入比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姑妈、姑父以及叔叔、婶婶……所有亲戚过去一年的收入总和还要多得多。

让自己变成一个精神富有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做一点儿看似无用的事。

3 定律三:人生就是把一系列痛苦和抱怨,最后变成笑话的过程。

《齐物论》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几乎无人不晓,就是“朝三暮四”。这个故事讲的是,狙公(喂猴子的人)给猴子分橡子,说:“早上三颗,晚上四颗,怎么样?”众狙(一群猴子)皆怒,说:“凭什么?凭什么早上三颗,晚上四颗?不高兴。”

于是,狙公就改了,说:“这样吧,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怎么样?”结果,庄子用的词很有意思——“众狙皆悦”。这个故事就是成语“朝三暮四”的出处。

一般人在学这个成语的时候,会觉得这说的是某个人想法、做法总是更改,老是变来变去的。

其实,“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一种自己关于价值的习惯性判定里面。你习惯了先拿多一点儿,再拿少一点儿。结果有人给你讲,先少一点儿,后多一点儿,行不行?虽然总量一样,却受不了。

你觉得猴子很可笑吧,其实我们也都是这样。

朝三暮四,是一种灵长类动物普遍拥有的心智模式。

你我皆灵长,我们总是习惯按照某一种内心设定的要求去作出判断,当别人给出的建议与之不符的时候,抱怨就产生了。

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儿子跟我一起去吃火锅,他说要喝姜汁可乐,我同意了。

不过我跟他说,喝可乐之前必须先吃点儿东西。他就突然很生气,以绝食相要挟,说:“不吃了,不喝了,饿死我自己。”

我突然觉得很好笑——真是灵长类动物的孩子啊。

他心里面有一个假设的预定——先喝两大口可乐,虽然还没有喝上,但他已经体验到了那种心理高潮。不料这时候,当爹的却说得先吃口饭。

其实,先喝可乐后吃饭和先吃饭后喝可乐,也就是在一分钟之内的事儿,到肚子里都是可乐泡饭。

但这位灵长类小朋友,却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煎熬,就堵在那里了。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自己马上要经历的状态有一种假想,哪怕这个假想很愉快,但也会形成一种障碍。

这种障碍令我们发现,如果别人给出的条件与自己内在的期许不一样的时候,哪怕只是顺序上的不一样,我们都会被这个情绪绑架。

“抱怨”的本质,就是后来事情的发展或者别人的反应,与你的期许不同。但别人并不知道你的期许,于是这样就产生了“怨”这种情绪。

怨乃百病之源,也是百苦之源,一切烦恼,皆从怨来。对照“朝三暮四”,你就知道原来你的抱怨是如此可笑。

崔永元在做《口述历史》时采访了很多老人家,一个老先生有一次跟崔永元讲,他在监狱里面,本来应该被万恶的敌人解决了。结果,那天敌人没选他,选了另外一个人。

第二天,他觉得总该是他了,便很焦虑地等待那个时刻,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生,因为看守他的人喝醉了。

到第三天,他听见脚步声来的时候,当时那种紧张、痛苦、焦虑啊,简直难以形容。因为你知道这个人走进来,把你拉出去,你就被处决了。

结果,过来打开监狱大门的那个人说:“同志,解放了。”

当这位老先生经历了人生种种的苦难、生死边缘的危险以后,他在描述这段故事的时候,完全就像在讲一个笑话。将一个自己人生的悲催,变成了一个谈笑间的笑话。

好的人生,就是把一系列惊悚、痛苦以及抱怨,最后变成笑话的过程。

本文来源:京博国学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