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是让肌肉去燃烧脂肪(1)
人的体重每增加1公斤,身上的毛细血管就会延长若干米,因为延长的毛细血管也同样需要血液来循环,因此一旦血液循环流不到神经末梢,体内器官就会发生许多病变。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肥胖症的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向人类公开宣称: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在影响人体健康方面一直扮演着“死亡五重奏”的角色,人类“时代病”中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脑血管病甚至种种癌症,也无一不与肥胖有关。与此同时,肥胖又是一种最容易被人忽视、被人低估而且发展最快的疾病!21世纪最可怕的疾病就是肥胖!
由此可见,肥胖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公害!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上因肥胖导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已超过了因饿死而死亡人数的两倍多!在中国,每100个人中就有6个人是胖子!另据国外报道,在对以25~30岁人群为调查对象的普查中发现,人的体重每超过1斤,其后2 5年的死亡率就超过正常死亡率的1%!
如此可怕的数字,不仅把世界医疗界的目光聚焦在了对人类体重的管理上,而且也把人类的饮食习惯、健康指标、营养考量统统送上了被重新认定的“审判台”。特别是儿童肥胖问题值得关注,“小胖墩”现象已经令人担忧,肥胖不仅使他们在升学、求职、社交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且也为他们的健康亮出了未老先衰的信号!
另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人的体重每增加1公斤,身上的毛细血管就要增长若干米;若是体重增加10公斤呢?那将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既然都是血管,那么这些延长的毛细血管也同样需要血液循环来保持它的生命活力,所以人的身体一发胖,血压就容易升高,而血压升高的结果,必然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于是,许多疾病也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目前许多健身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的社会基础。
为了把体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医疗界、美容界、饮食界都纷纷打出了自己的重拳:运动、节食、吸脂、针灸、按摩……种种减肥手段争相出笼,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因为运动过量而导致肥上加肥,有的因为节食过度而造成营养失衡,还有的因为光疗瘦身而破坏健康基因,等等。那么,控制人类体重的途径究竟在哪里呢?
这不能不使我们想到有关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肌肉。
从人体的基本结构来讲,体重是肌肉与脂肪的总量,它既包含着人体内的血液、水分,也包含着筋、骨、腱等结缔组织。我们说一个人得了肥胖症,主要是指这个人的体内脂肪有了额外增多。通过运动来减少脂肪的堆积,虽然是一种好的方法,但过激的运动不仅达不到减肥的目的,反而会让人肥上加肥。根源是剧烈的运动,会使体内顿时产生对氧气的大量需求,而这些被体内吸收的氧气,又必须首先供应给正在运动的肌肉,根本顾不上早已“闲置”在一旁的脂肪,结果,肌肉会越运动越强健,而脂肪却因为强健起来的肌肉的强烈供给,反而变得越来越丰满。
从医学角度讲,肌肉剧烈运动,血流会偏向一边,难以流遍全身、流进骨骼里去,最终的后果,可能导致许多老年人患上骨质疏松症。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科学的真实发现,这就像有些高级宾馆的旋转门一样,当它转动太快时,人是无法进去的,只有当它的转速与人的步速基本吻合时,人的脚步才能够从容入内。
因此说,人体内的脂肪是靠肌肉来燃烧的,而肌肉消耗脂肪的最佳运动量,不能超过用220减去年龄得出的数值——最大心率。比如,一个50岁人的运动量,就是220-50=170,这个170,就是他心脏的最高承受率(1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一旦超越了这个心率,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因为心跳过速而造成猝死。
减肥,是让肌肉去燃烧脂肪(2)
所以,真正科学的减肥方法,是把运动量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这时,脂肪才能开始燃烧。这个百分比例反映在人体的感觉上,就是运动时微微出汗、稍稍喘气,但决不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就适得其反了。
目前,医学界都把肌肉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这已经充分证明了肌肉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是我们倡导的漫步运动也好,还是人们习惯采用的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爬山等运动也好,都要把它控制在自己心率跳动最大值的60%~70%之内,只有这样,我们的体内脂肪才会被肌肉燃烧,从而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