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危害多多(1)
科技时代的到来,的确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的饮 食习惯被随意打破,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古老的笑话:
很久以前,有这样一家夫妻,老两口方方面面都配合得很默契,唯独在吃饭问题上 南辕北辙,女的喜欢吃素,男的喜欢吃肉,两人生活了大半辈子,也没吃上一顿两人都可口 的饭菜。为了这事儿,老两口没少争吵,吵得急了,女的骂男的是狼,整天就知道吃肉;男 的骂女的是鸡,除了沙子、石子儿、菜叶儿不知道还有人吃的东西。就这样,两人磕磕绊绊 过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等到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分门立户以后,老两口开始了分灶吃饭。女 的爱吃素,菜园子里到处都是她可吃的东西;男的喜欢吃肉,整圈整群的鸡鸭猪羊,随便宰 上一只就能够吃上三五个月。于是,老两口的好日子好像刚刚开了头 一样,女的虽然每日粗茶淡饭,越吃越香甜,男的天天鸡鸭鱼肉,更是天天笑逐颜开。
但过了没多久,男的觉得鸡肉也不那么香甜了,猪肉也不那么诱人了,就连平时那么 喜欢吃的精米白面,也如同嚼泥一样,越吃越没有味道!为了饭菜更好吃,老汉整天 琢磨的就是如何把细粮和鸡鸭鱼肉做得更精细,于是,烹煎熘炸、蒸煮烧烤、精米细淘、鲜 菜抽筋……所有能够想到的办法,所有能够使饭菜变得更香甜的招数都使出来了。
遗憾的是,尽管老汉的饭菜不断花样翻新,却觉得越来越不合自己的胃口,不到1年时间 ,老汉竟然病倒了。躺在床上,有时瞅一眼老太太饭桌上的新鲜蔬菜,闻着真香啊,有心去 吃一口,又怕老伴揭他的话疤儿:“你不是说这是猪狗食吗?你怎么今天也变成猪狗了?” 自己该怎么回答呢?思来想去,还是丢不下这个面子,于是就硬撑着不 去吃。
就这样又过了3个月,眼看着老汉要奄奄一息了,按照当地的风俗,一个人在咽气之前, 嘴里一定要含着一口东西,这样下辈子才能有吃有喝。于是,老太太就把老汉平时最爱吃的 鸡鸭鱼肉都端上来了,一样儿一样儿往老汉嘴边送,但老汉的嘴死活不张。这可怎么办呢, 情急无奈之下,老太太就把自己吃剩下的半截黄瓜送到了老汉嘴边,看能不能让老汉在临死 前张开嘴含上点东西,没想到老太太的黄瓜刚刚送到老汉的鼻子底下,就被老汉一口吞进嘴 里,并坐起来大骂:“你早该给我吃这个了……”差点没把老太太吓死。
上面说的虽然是一个笑话,但也反映出了一个人的饮食结构,决非是单纯有营养的东西就对 身体好,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类的烹饪技术越来越精湛,在吃喝方面 也 越来越讲究起来。然而,食物一旦做得过于“精细”,就会失去了本品的“个性”,如果无 论是坚果还是竹笋都要烧得柔软可口,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宴会满桌都是精品佳肴,这种“ 食不厌精”的结果,必然导致人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的逐步衰退。
严格说来,所有软性食品和精制食品对人的身体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只有当一个人生了病 的时候,医生才会嘱咐他可以吃一点软性食品或者是有营养的精制食品,其意是指人在病中 体质较弱,软性食品容易消化,精制食品营养价值一般比较高,病人多吃一点这样的东西 ,有助于身体的康复。但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过多的把软性食品和精制 食品当成美味,则无异于“饮鸩止渴”的慢性自杀了。
原因是,不管是软性食品还是精制食品,都是经过了细加工的东西,这些东西吃进嘴里,一 般都不需要太多的咀嚼就能够咽进肚里,而咀嚼是人体吸收食物营养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食物只有经过仔细地咀嚼才能磨碎,以便于肠道的吸收。
其 次是人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口腔内会分泌出许多唾液来帮助牙齿软化食物,这些唾液随着 食物进入肠道后,会形成一道保护肠道的黏膜,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食不厌精”危害多多(2)
其三是咀嚼活动可以拉动口腔中的咀嚼肌反复收缩,进而更加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脑 组织的新陈 代谢——许多年龄不大的人之所以开始出现大脑萎缩、退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脑 中的脑细胞长期得不到运动刺激的结果。
因此,我们在强调对大脑进行锻炼的同时,就不能仅仅是让大脑去考虑问题,也应包括充 分发挥牙齿咀嚼的功能,帮助大脑延缓衰老。它的生理原理是,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中,发 育最早而且最敏感的部位就是唇、舌等口腔周围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人的下颚肌肉与大 脑之间有一条秘密的经络通道,因此,当牙齿咀嚼食物时,口腔感觉器官会把自己的 感觉直接传达到大脑,从而显著增强脑细胞的活跃功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总之,食不厌精的弊端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这里所举的仅仅是对大脑的影响而已。因此 ,不管是老年朋友还是青年朋友,要想使自己的身体长葆健康,千万不能把一些软性食品和 精致食品作为自己生活中的首选,并且还要有意识地在自己的食品中搭配一些比较坚硬的食 物,如花生米、煮黄豆、炒菜干等等,就连吃一些炸小鱼时,最好是把它的骨头也嚼碎吃 掉,这样,人的腮部肌肉才能得到不断的运动,激活大脑细胞,以防止大脑因为“懒惰”而 过早地衰老、退化。
12345与红黄绿黑白(1)
人类的医疗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人类的新疾病也越来越发展快速,因此 ,与其与疾病争跑,还不如在防病的源头——饮食上多下些工夫。
“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感觉正好,营养够了,不多不少。”——这就是养生学 给我们指定的保健方略,洪昭光教授又把它发扬光大,提出了“1、2、3、4、5”的养生理 念:
1每个人一天必需喝一袋奶。据全国医疗普查,中国人99%的人都普遍缺钙,而由于缺 钙所造成的恶果,就是骨疼、腰疼、骨折、驼背等骨质性疾病。据可靠的医学测试数据发现 ,在正常人的需要中,每人每天必须要有800毫克的钙补充,如果这个补充得不到满足,就 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而这一数量,恰恰是一袋奶的含钙量。喝奶应从1岁开始,直到终 老。在这方面,日本堪称为世界的典范,特别在“二战”以后,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日本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大家多喝牛奶,而且政府还特殊规定,中小学生每 人每天免费供应一袋牛奶,日本孩子的身高之所以很快超过了中国孩子,“每天一袋免费奶 ”的这项政府规定的确功不可没!
2每人每天必须吃250~350克碳水化合物,这个分量相当于6~8两的主食,年轻人 和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可以吃到15斤,其他工作的人最多不能超过1斤,患了肥胖症的人每 天只需要05斤就足够了。与此同时,最近有些科学家还提出了“饭前喝汤、苗条健康”的 保健方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人在吃饭前喝上一点汤,会使人的食欲兴奋度降低1/3 , 使吃饭速度放慢,既有利于肠道的消化,又可以有效地控制食量,可谓一箭双雕。
3每人每天必须吃进3分高蛋白。高蛋白虽然容易形成脂肪,但人光吃素是不行的,必须 荤素搭配才好。这3分高蛋白换算成食物,就是每1分高蛋白可以代表1两瘦肉、1个鸡蛋、2 两豆腐、2两鱼虾、半两黄豆等等。一个人如果每天早晨吃一个鸡蛋,中午吃一两瘦肉 ,晚上吃2两豆浆或者2两鱼,就可以完全达到每天3分高蛋白的要求。如果一个人一天摄入 了太多的蛋白质食物,就会消化不良,造成肠道的毒素太多;如果蛋白质食物吃的太少 了,同样会因为营养的缺乏而导致生病甚至死亡。中国著名的海灯法师,就是因为长期蛋白 质不足造成的营养不良而形成了神经综合症,病愈出院后又开始辟谷,不吃不喝,结果不寿 而终。
4注重四句话,即“有精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反映在我们的饮食习 惯 上,就是粗细粮搭配,甜淡适宜,一个星期至少要吃三四次粗粮(棒子面、老玉米、红薯等 等),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就行。
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200只猴子分成两组,100只让它们随便吃,不限量, 不限时,想什么时候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而对另外的100只猴子却实行了定时定量 ,每天只让它们吃八分饱,10年下来,不限量限时的那100只猴子只有50只存活了下来,而 且剩下的50只猴子不是有脂肪肝,就是有冠心病和高血压;而另外定时定量喂养的100只猴 子,只死了12只,其余的88只猴子依然苗条健康,而且精神很好。
5每天保证500克蔬菜和水果。当前人类最可怕的疾病就是癌症,而预防癌症最好的办法, 就是多 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这些菜果中不仅营养丰富,而且粗纤维较多,既有利于消 化,也有利于吸收。从前河南省林县是世界上患食道癌者最多的地方,后来人们 发现是因为当地人体内缺少了不少维生素的缘故,于是,人们通过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 果来补充体内一些维生素的缺乏,使患食道癌的人数明显下降。
除了以上的“12345”以外,还有五种颜色的食品,是对人类的健康长寿能够起到很 大帮助的,这五种颜色分别是红、黄、绿、黑、白:
12345与红黄绿黑白(2)
红:是指西红柿、红葡萄酒、红米、红小豆。西红柿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如果男性 1天吃1个西红柿,患前列腺的几率可以降低45%;红葡萄酒有预防动脉硬化的功能,身体健 康的人每天喝一点红葡萄酒有益健康,但绝对不能多喝,每次不得超过50~100毫升。红米 具有改善机体缺铁性贫血、抗氧化抗衰老功能,在食疗中具有健脾、补中、益肠、强筋壮 骨之功效。红小豆可净化血液,每天适量食用,还可以解除心脏疲劳。
黄:是指胡萝卜、黄豆、老玉米等有色蔬菜。这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 维生素A,小孩之所以经常感冒发烧,患扁桃腺炎;中年人之所以易得动脉硬化病;老年人 之 所以容易眼睛发花,视力模糊等等,都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特别是胡萝卜,不仅维生素丰 富,而且还可以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皮肤干燥等病症。黄豆清热解毒,容易吸收,促进血 管弹性,含有人类必需的蛋白质、钙、磷、铁等维生素。老玉米被誉为黄金食物,并有抗癌 作用。
绿:是指绿豆、小麦胚芽和豌豆。绿豆的最大特点是解毒,并且有减肥、降脂、美容的作用 。小麦胚芽中的天然VE的生理活性,是人工合成VE的近30倍,抗氧化能力比维生素E强500倍 ,是一种延缓衰老防癌的有效因子。豌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益五脏,生精髓。
黑:是指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对降低血粘稠度很有作用。现在不少老年 人患有痴呆症,其根本 原因就是血液中粘稠度太高,如果每个人一天坚持吃上5~10克黑木耳,则可以有效地预防 这种病的发生。黑豆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粘稠、肾病、 肥胖等病症。黑芝麻健脑,长期食用,对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有一定疗效。
白:是指燕麦片和大麦。燕麦是一种药食兼优的营养保健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氨基酸 ,并且含糖分少,蛋白多,是糖尿病人的优良食品。大麦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B1,对防治 软脚病,保护胃、肝、肾都有好处。据说英国前首相撤切尔夫人胆固醇很高,但她不吃药, 就是坚持吃燕麦面包, 依然保持了健康的身体;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年逾百岁,每天早上吃的也是燕麦粥,特别是患 有糖尿病的人,如果经常喝一点儿燕麦粥,可以有效地降胆固醇和甘油三脂,还能够减肥。
总之,我们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人类的新疾病也越来越发展快速,有 些疾病我们刚刚找到了医疗方法,不久就又有另外一种新疾病出现了。因此,与其与疾病 争跑,还不如在预防疾病的源头——饮食上多下些工夫,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把所有疾病 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少吃反季节蔬菜(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天体的运 行、季节的变更、气候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
大棚养殖技术的遍地开花,使人类的餐桌几乎变成了一个万花筒,不管什么季节,也不管什 么时令,一年四季的新鲜瓜果蔬菜无不应有尽有。但不知人们是否想过,在自己饱餐这些反 季节的蔬菜和瓜果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健康却在无意中遭受着巨大的伤害!
原因是,地球上的所有植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中,发芽、生长、成熟、采摘 ,都必须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自然规律,才能完成自己生命的全过程,它就像 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时间一样,如果昼夜颠倒或者昼夜不息,那将是一种什 么样的后果?
植物虽然不像人类那样知道疲倦,但它也同样需要休养生息,特别是它的营养素,如果 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充足的。许多的大棚采光技术、化学催生素虽然能 够帮助它长大体积,但却无力帮助它丰满营养——我们当前吃的肉为什么没有20年前的那么 香?我们当前吃的黄瓜西红柿为什么没有20年前的“本来味道”?其根本原因,就是这 些东西都不是“应时而生”的果实。
严格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确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福音,但在人类餐饮这个问题上, 却有弊大于利的嫌疑。在中国5000年的饮食文化中,我们随处可见对各种食品的精美制作, 但从不见对各种蔬菜和水果的拔苗助长,虽然这种传统的种植技术与当时的科技不发达有 关,但问题的关键是,用化学药剂来催生蔬菜和水果,真的是科学的最终目的吗?
试看当前蔬菜市场上许许多多的蔬菜颜色,西瓜、西红柿、荔枝……虽然那么鲜艳 耀眼,但有多少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本色?还有那么大、那么长的南瓜、北瓜、豆角、茄子 ,有多少不是药剂催生的结果?
当然,我们在这里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意,并非是对目前的大棚养殖技术发难,而是提醒人们 在选择自己食用的蔬菜时,千万不能盲目相信自己眼前“鲜亮、光滑、水灵”等表面的 东西,在饮食搭配上,也不要把一些反季节蔬菜作为自己的主打菜,而应该遵循我国传统的 饮食文化,把季节菜作为自己的首选,对于那些反季节蔬菜,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像应季 的吃法一样生吃凉拌,而要加加热、炒炒熟,多做些加工才行。
反季蔬菜之所以不能多吃,是因为它不是在自己正常的生长期生长出来的,虽然大棚的采光 技术给予它的光照一点也不比阳光少,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虽然蔬菜的成长是在“四 季 如春”的环境中进行的,而食用它的人类却是在春夏秋冬中度过的。
在中医学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因此,天体的运行、季节的变更、气候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 体。而人体则又必须对这些影响做出生理上或病理上的反应,这种反映,不仅有赖于人体的 本能,而且也必须得益于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强力支持,离开了这种支持,所有的体 能都会变成一种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
稍稍懂得一点中医常识的人都知道,人的五脏六腑是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相通的,肝属 木 ,脾属土,肾属水,心属火,肺属金。这种五行属性,必然导致它们在不同的季节里,受到 不同的食物生克影响。简单地说,春季木旺,肝脏属木,此时肝脏必然会受到当时气候、环 境及一切物质的保护,而脾脏属土,此时则又必然会受到一切环境和物质条件的的制约;冬 季水旺,肾脏属水,此时肾脏会受到保护,而心脏属火,则会受到克制。这样依 次循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就是人与环境相克的一面。反过来 讲,它们之间也有相生关系,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少吃反季节蔬菜(2)
在人类食用的蔬菜中,有的是属于春季菜,譬如菠菜、韭菜、小元菜等等;有的是属于夏季 菜,如蒜苔、青椒、西红柿、莴笋等等;秋季的蔬菜最多,豆角、倭瓜、葫芦、茄子、芹菜 等都是在这个季节生长的;冬季没有蔬菜可以生长,所以可供人食用的一般都是秋后储存下 来的白菜、萝卜、土豆等。
不同季节生长出来的菜,都代表着此种植物与天地环境的自然和谐,如果人能够应时而食, 不仅相得益彰,而且还会对体内的阴阳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若反而背之,这些蔬菜 不仅不能给身体提供有益的营养,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意外的伤害。
大千世界,每一种物质的存在与死亡,都有它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人如此,蔬菜以及所有 的生物概莫能外。
测试:这些关键词你都记住了吗
1“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养生宝典,已经把科学饮食 与人类 健康长寿的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遗憾的是,人类在许多美味佳肴的诱惑下,都失去了应有 的警惕。
2人类饮食上有六大误区,它们分别是:水果比蔬菜的营养好;瘦肉不含大量脂肪;多吃 植物油利于长寿;饮用水越纯净越好;没有咸味的食品不含钠;纯天然食品一定对人体无害 。
3在人的所有感觉器官中,发育最早而且最敏感的部位就是唇、舌等口腔周围的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人的下颚肌肉与大脑之间有一条秘密的经络通道,当牙齿咀嚼食物时, 口腔感觉器官会把自己的感觉直接传达到大脑,从而显著增强脑细胞的活跃功能,大大提高 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食物一旦做得过于“精细”,就会失去了本品的“个性”,“食 不厌精”的结果,必然导致人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的逐步衰退。
4人类最佳的饮食方式是:什么都吃,适可而止,七八分饱,感觉正好,营养够了,不多 不少。
5反季蔬菜多吃有害,因为这些蔬菜的成长是在“四季如春”的环境中进行的,而食用它 的人类却是在春夏秋冬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