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本身就是物质(1)
“想想”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形体的意识活动,而是一种物质,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某种感受和刺激信息传达给大脑的时候,这种“想想”就会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某种变化。
在人们的意识里,“想想”只不过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脑力活动,虽然它具备能够超越任何时空的能力,却是一种没有任何形体的精神意识。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譬如,当一个人受到外界某种刺激时,他心里马上就会产生“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对当时的他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想想而已,但当他把这种信息传递给大脑的时候,这些“想想”就会在大脑中变成一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某种变化。所以,对任何人来说,都十分简单的“想想”二字,对大脑来说,却是一个极具变化性的指示,那就是它在这种“想想”的刺激下,到底分泌出什么样的物质来(有益荷尔蒙或有害荷尔蒙)。
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说,每个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有两种思维方式供我们选择,一种是利导思维,一种弊导思维。所谓“利导思维”,就是凡事都从好的方面去思考、去理解,用一种乐观向上的思维方式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所谓“弊导思维”,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是用悲观的心态去思考、去理解,有时候还人为地夸大对困难的想象,结果许多事情还没发生,就首先把自己吓倒了。
在美国,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位电器工人在一个周围布满了高压电器设备的工作台上工作,为了安全起见,施工单位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来预防触电,尽管如此,这位工人心里还是充满了高度的恐惧感,时时害怕自己一不小心触到了高压电器,伤及到自己的性命,所以在工作中十分小心,处处胆战心惊。虽然几天下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但他心中的这种恐惧感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他的大脑中形成了一种十分可怕的弊导思维。
有一天,他正在工作台上工作时,一不小心碰到了一根电线,还没来得及大叫一声,就立刻倒地身亡了。从他死亡后的症状上看,与触电死亡的表象几无二致: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红色和紫蓝色。但是到了验尸的时候,医生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这个工人在触及这根电线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电流通过,因为在此之前,电闸并没有合上,而他居然就被“电”死了!
那么,他究竟是被电死的,还是被自己吓死的呢?——答案不言自明。
无独有偶的是,在一家医院中,也做过这样的一次实验:将20名患有程度基本相同的胃溃疡的患者安置在同一间大病房内,告诉他们:现在医疗界发明了一种新药,对治疗胃溃疡具有十分神奇的疗效,现在需要他们中的10个人来体验这种新药的效果,另外的10人继续服用原来的老药,看看两种药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20天过去了,服用新药的胃溃疡患者不仅病情有了极大的好转,而且还有几个人恢复了健康,可以出院了;而另外的10个人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病情更加加重了。
是医疗界新近发明的这种新药在发挥作用吗?不是。其实医生让他们服用的是同一种药物,只不过将其中的一种“新药”稍稍变了变颜色而已。
通过以上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那个被“电”死的工人,还是那几位因为服用了“最新药物”的病愈者,他们的死亡和康复都不是实物的作用,而是“弊导思维”与“利导思维”的结果。
特别是那几位病愈的胃溃疡患者,当医生告诉他们这种“新药”的疗效时,就会在无形中唤起他们脑内的积极意识,高兴地想到自己服用了这种世界上最具神奇疗效的药物后,身体马上就要康复了。于是,大脑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体内的有益荷尔蒙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来,结果真的战胜了疾病,赢得了健康。而另外的10位胃溃疡患者,由于没有得到“新药”恩顾,自然会产生“老药不会出现奇迹”的思想,于是,弊导思维依然在大脑中我行我素,其结果自然不想而知了。
“想想”本身就是物质(2)
由此可见,“想想”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形体的意识活动,而是一种物质,并且是一种与人类健康长寿密切相关的物质。因此,在许多科学家、心理学家都在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医学界也开始了“心灵与身体对话”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核心是,不再把心灵所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种抽象的“个体”来对待,而是把思维物质化后的东西如何作用于身体来思考。
这种研究的积极意义,并非是强调意识的第一性,如果这样,我们的健康研究便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而是把身体作为一种生命的载体,去积极探索、发现、开发、利用意识对人体的反作用。所以,在我们积极探讨人类健康与长寿的时候,就必须把思维与身体结合成一体,既不随意夸大思维的精神作用,也不随意贬低身体的物质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和发现不偏离“物质世界”这个轨道。
好心情不一定都需要财富和成功来打造
人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情;人无法摆脱苦恼,但无妨露出笑容。好心情不一定非要成功和财富不可,幻想也同样可以使人的心情好起来。
当人们了解了好的荷尔蒙首先是来自于好心情的科学道理以后,也许有人会问,当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一个人怎么做才能够有一个好心情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它代表着诸多人的思想迷惑,在这些人眼里,只有财富和权力才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只有成功和发展才能够给人带来好兴致。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从根本上来说,生存在竞争时代中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不管是富豪还是贫民,没有压力和苦恼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事业越成功、财富越多,人的苦恼和压力也会越大。原因是,财富与权力、成功与事业、生存与发展,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这些东西之所以被少数人所拥有,就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付出了更多的辛苦、更多的精力,“成功的路上泪多少”,只有成功者心里最明白。
因此说,好心情不一定都需要财富和成功来打造,没有财富、没有成功的人也同样可以获得它。因为,许多好心情都是由自己来营造的,这个营造过程,就是大脑的自由想象。这种想象,并不像坐禅、练瑜伽那样,要求一个人在进入冥想状态以后,必须要全身心的入静,而是不讲求固定的模式,只是要求一个人在进入冥想状态以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桥、流水、原野、牧歌、音乐、美景、虫叫、鸟鸣……凡是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东西,凡是能够激发自己高兴的想象,凡是能够让人乐不可支的童年往事、人间趣闻、金钱美女、权力财富、阴谋野心,等等,都在这个“冥想”的范围之内。因此说,除了大脑存在智障的人之外,没有人不具备这种想象的能力。
从成功学的角度上讲,这种冥想与“幻想”、“梦想”、“痴人说梦”没有多大差别,但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它却是一条通往健康长寿的的康庄大道。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想象力在纵横驰骋的时候,他的大脑细胞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而大脑细胞的极度兴奋,有助于分泌出最有益于人体的荷尔蒙。
这种冥想,没有人做不到,也没有人不曾做过,只是很少有人把它与人类的健康长寿联系起来,重视并长期坚持下去。
人世间许许多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奇怪:越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越是没有人去做;越是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人越是趋之若骛,到头来,一辈子不仅没有成功过一件事,反而连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搭了进去。
从根本上来说,人生一世,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一天三顿饭、躺下一张床而已,但自从“名利”二字问世以后,却引来了无数英雄竞折腰。上帝之所以常常说人“可怜”,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争斗与攀比,把生命的意义完全歪曲了。
我们之所以把“心灵与身体的对话”作为本文的主旨,把“冥想”作为激活人体有益荷尔蒙的动力,就是因为这是件人人都能够做到、人人都容易做到,而人人都忽视了去做的事情。也就是说,好荷尔蒙需要的好心情,并非是一件十分难以做到的事情,因为它既不强迫人们去淡泊名利,也不需要人们去放弃追求,它只需要人们在休闲的时间多想一点高兴的事情而已,可惜的是有很多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做不到的理由是,在有些人的心目中,那些根本实现不了的空想和幻想,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想要达到的目标根本没有任何帮助。其实事情恰恰相反,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十分棘手的问题时,思枯虑竭的思考只能令大脑更加疲惫,而疲惫的大脑此时又会在高频率的运动下产生烦躁感,如果你还不让它放松一下,它就会反叛出(分泌)最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活性氧,使已经发生混乱的大脑在错误的指示下做出错误的判断;但如果此时当事人能够休息下来,去想一点愉快的事,想一点远离矛盾焦虑的事情,不仅会使大脑紧绷的神经得以缓解,而且还会促使体内有益荷尔蒙的分泌,使疲劳的大脑再度亢奋起来,思路清晰起来,精神饱满起来,做起事情来更加事半功倍!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却使人类经历了N多年的研究,才发现了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