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
  • 会员

取样:CD的成功和迷你光盘的失败

2020年9月10日  来源:实力、运气与成功 作者:(美)莫布森 提供人:jiaoqiao57......

取样:CD的成功和迷你光盘的失败

管理者获得蒸蒸日上的业绩的最常见方法是:1.找到成功的企业;2.分析它们如何运作;3.复制它们的管理模式。介绍这类方法最畅销的书是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柯林斯和他的团队分析了上百家企业,从中挑出11家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典型企业。柯林斯认为这11家公司的企业理念(如领导力、凝聚力、规章制度、技术领先、以人为本、以事实为导向)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并提倡其他公司学习它们的企业理念,复制它们的成功。柯林斯的直觉性推理和讲故事的高超技巧让此书销量超过百万。[13]

没有人质疑过柯林斯的出书意图。作者也的确想给企业高管提供些帮助。如果企业成功的理由充分,那么这种方法是行得通的。只是企业业绩的提升不仅靠实力,也要靠运气。这就意味着一个特定的管理战略只适合特定的时期。因为取样的公司都是胜者,所以归纳的成功战略也有待商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采用这种成功战略的公司,成功的又有多少?

牛津大学战略学教授杰克尔·邓雷耳将这称为取样不足的失败。他说公司向别人取经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成功组织的业绩和特色。问题是,业绩差的公司很快会倒闭,所以他们悄无声息地被取经的公司忽略了。好比说两个公司采用同一战略,一个侥幸成功了,另一个不幸倒闭了。因为我们是从成功的结果中取样,而不看过程如何,所以我们从成功的公司中找出它们的战略,就觉得那一定是好的。换种说法就是,我们以为公司的成功靠的是实力强的战略,忽视了运气在其中的作用。我们把没有直接关系的原因和结果牵强地拉到了一起。[14]我们没有向倒闭的公司取经,因为它们已不复存在。不然的话,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战略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失败,我们会意识到盲目照搬成功公司的战略可能行不通。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杰克尔·邓雷耳为我们描述了这样的情景:采取高风险战略的公司要么生意如火如荼,要么惨淡经营,而采用低风险战略的公司业绩则是处于居中水平。高风险战略将公司所有的资源集中在一处,低风险战略则将资源均衡分配。成功者敢于冒险,押上全部赌注,有幸赌赢了。失败者同样押上了全部赌注,却不幸满盘皆输、血本无回。随着时间的淘洗,成功的企业蒸蒸日上,失败的企业或倒闭、或被收购。

那些观察企业的运作、希望找到企业成功秘诀的人看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以为高风险战略就是成功的秘诀。邓雷耳强调说,他并不想分析高风险和低风险战略各自的优势,他只是想在大范围样本中综合考量不同的管理策略,总结出客观可靠的管理经验。当运气在我们的行为中起到一定作用时,我们要看的不是采用过什么策略,而是这一策略是否经得住考验,是否总能带来成功。

在第一章中,我们知道了德勤的咨询顾问迈克尔·雷纳。他这样定义“战略悖论”:具有最大成功可能性的战略,同时也具有最大的失败可能性。为了解释这一概念,雷纳讲了索尼盒式录影机(Betamax)和迷你光盘(Minidics)的故事。当这两款新产品推出时,索尼风头正劲,晶体管收音机、随身听、CD播放器在市场上大受欢迎。雷纳说:“以前的战略没出过差错,这次却意外失策了。不是战略不卓越,而是它太过卓越。”[15]

迷你光盘的案例很有启发性。索尼开发迷你光盘是为了取代盒式磁带,与CD光盘竞争市场。新产品更小,更稳定,还能边放音乐边录音。1992年发布后,迷你光盘可以完美替代随身听上的磁带,使随身听更轻便、更易携带。

新产品的性能优势让索尼公司踌躇满志。随着新产品销量的增加,现有的光盘生产商可以很快降低生产成本。索尼拥有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能提供更加优质的音乐,创造更多利润。迷你光盘的营销策略反映出索尼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并借鉴以往产品营销的成功经验。

正当迷你光盘在市场上刚站稳脚之际,不知怎的,一夜之间人人都有了大量廉价的计算机内存,有了速度极快的宽带网,可以免费下载所有自己喜爱的音乐。索尼想到并花费大量精力解决的难题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不再需要磁带和光盘了,磁带和录像带(更别提电影胶片)开始逐渐消失。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巨大变革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也是无法想象的。这场巨变将迷你光盘扼杀在襁褓中。雷纳说:“可能出错的地方都出错了。它们不得不出错,因为它们要扼杀这一构思精妙、无懈可击的营销战略。在我看来,迷你光盘没有获得成功才是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16]

我们之所以难以分清实力和运气的比重,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成败完全归根于实力。在涉及到运气的活动中,这种思维方式极其错误,而且容易让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如涉及版权,请著作权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或支付费用事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