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通力合作,共同研究一个课题的现象并不少见。在2009年有一篇题目《培育专长所需的环境》的文章发表了。[1]令人诧异的是,这篇文章竟然是由两个观念完全相悖的作者合作完成的。其中一位作者是丹尼尔·卡尼曼,称得上是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指出,人们往往依赖直观判断和偏见来做决定。在研究中,他发现人们常常凭借直觉迅速地做出决定,这也造成了许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错误。那些赞同这一观点的人对专家持有怀疑态度,这些人对直觉判断的各种弊端耿耿于怀。丹尼尔·卡尼曼在自己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详述了自己的这一观点。[2]
另一名作者是心理学家加里·克莱恩。他因为提出自然决策法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克莱恩研究了在消防、军事格斗及医学等领域中专家直觉的一系列成功案例,并试图描述并分析这些专家们是如何凭借自己的直觉做出英明决策的。自然决策这个理念赞美那些直觉很准的专家,强调直觉判断的优势。克莱恩写过一本题为《力量的源泉》的书籍。在该书中,他详述了丰富多样的专业实力。[3]
《培育专长所需的环境》这篇文章的副标题为“达成共识”,暗示了二者的研究结论。尽管两人看待专长这个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在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他们都认为专长的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假设你所做的事情里存在着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具备有效条件),如果你反复做这件事情,并不断从外界获取准确的反馈信息,改进自己的表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专家。[4]
就提高自己的实力而言,采取哪种途径要看一项活动在运气—实力连续体上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某项活动的环境状况比较稳定,并且运气对活动成败影响不大,那么,刻意练习一定会改善个人实力。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能够培养真正的专业实力。比如,如果你坚持练习拉小提琴,那么你拉出的曲子会越来越好。如果你想学打字,那么你可以先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在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来练习,日积月累,你打出的错字会越来越少,并且最后不会出现一个错误。在上述例子中,你能够得到及时可靠的反馈信息。同时,你练习的次数越多,你获得反馈信息的速度就越快,你犯错误的频率也就越低。
如果运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某项活动的结果时,你就无法获得上边提到的那种反馈信息,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获得那种反馈信息。这是因为你所做的努力与活动的成败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这种时候,你最好关注自己的行为过程。就拿打扑克牌来说吧。就算你的牌技提高了,你也不可能只赢不输。因为打扑克牌是赢是输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自己的手气——自己手中的牌是好是坏。但是如果你具备某一行业的专业实力,从长远来说,你获胜的概率会高很多。
绝大多数工作都包含我们熟悉的事情及完全陌生的事情。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清单会帮助你改善自己的实力。一般来说,清单中不会列出你不懂的东西。清单的作用是确保你能完成自己应该做的所有事情。此外,如果你在做事时遇到外界的干扰,那么清单就可以帮你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许多领域,清单都能发挥作用,可惜人们很少用。
近年来,大众媒体很关注实力和专长这个议题。但是我们还不清楚,就如何获取实力这个话题来说,大众媒体的关注是否改善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少有作者详述在哪些条件下刻意练习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此外,许多作者似乎都在强调勤奋工作可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先天差异。然而,我们面临着一个主要问题——人们总是在不该相信直觉判断的场合里选择拍脑袋办事。
就拿投资来说吧。投资能不能获利在很多时候要看运气,这可以从两点看出来:投资效益的稳定性很低;在这一行,很少有专家可以一如既往地准确预测出市场的走向。可以说,投资行业的有效性很低,反馈也难以捉摸。虽然有证据表明,在投资行业,确实有一小部分投资者很有投资眼光,但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在投资领域的直觉判断力,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投资行业的变数太多了。尽管如此,许多投资者依然借助自己的直觉判断来做决定。一份针对250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的调查表明,他们中间2/3以上的人赞同如下这个观点——“当预测/推荐任务变得复杂棘手、难于应付时,我一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而不是严密的定量分析结果”。[5]在面临复杂棘手的问题时,投资者往往会选择更简单、更倾向于直觉判断的决策模式。丹尼尔·卡尼曼把这种模式称为“替换”。他进一步解释道:“目标问题是你希望得出的某种评估结果,要想解答这个问题,你需要进行复杂的分析。而启发式问题是更为简单的问题,你只需回答个人看法就可以。”[6]我们一直在简单和复杂的事物中进行抉择。
为了了解直觉判断的适用范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刻意训练的价值吧。我们要关注的刻意练习涉及那些会提升个人实力、培养个人专长及提高直觉判断力的活动。